形態特徵
荼蘼,“懸鉤子薔薇”,屬薔薇科,落葉或
半常綠蔓生小灌木,
攀緣莖,,莖綠色,莖上有鉤狀的刺,
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上面有多數側脈,致成皺紋。初夏開花,花單生,大型,雪白、酒黃,火紅,可大多都是白色,有五片橢圓形小葉,上面有多數側脈,致成皺紋。初夏開花,夏季盛放,花單生,背面被柔毛,
托葉與葉柄貼生,
全緣。
傘房花序。花白色,有芳香。果近球形,深紅色。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栽培供觀賞。
喜溫暖向陽。多生於海拔500-1300米間的山坡、路邊、草坡或灌叢中。耐旱,怕澇。 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入秋後果色變紅。宜作
綠籬,也可
孤植於草地邊緣。果可生食或加工釀酒。根含
鞣質,可提取栲膠。花是很好的
蜜源,也可提煉香精油。
分布範圍
產於陝西秦嶺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讀袁中郎《花祟》,有“
酴醿宜沉水”句,但不知其詳。見注釋曰:酴醿,也作
荼蘼、荼糜等,薔薇科落葉小灌木,確於暮春時開花,有香氣。清代褚人荻《堅瓠續集》有《酴醿露》一篇,說酴醿露為大西洋沿岸各國所產,酴醿花上凝結了露水,“瓊瑤晶瑩,芬芳襲人,若甘露焉,夷女以澤體膩發,香味經月不滅。”“夷人”將這種花上的露水收集並用瓶子裝了,遠遠地販賣到外地。
《
清異錄》:“荼蘼曰白蔓郎,以開白花也。”
毛滂《
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師文》云:“綠暗藏城市,清香撲酒尊,淡煙疏雨冷黃昏。零落荼蘑花片損春痕。 潤入笙簫膩,春余笑語溫。更深不鎖醉鄉門。先遣歌聲留住欲歸雲。”
主要價值
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入秋後果色變紅。宜作
綠籬,也可
孤植於草地邊緣。果可生食或加工釀酒。根含
鞣質,可提取栲膠。花是很好的
蜜源,也可提煉香精油。
繁殖方式
用壓條或
扦插繁殖,栽培
荼蘼與培養其他薔薇、
月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應小於2m。從早春萌芽開始至開花期間可根據天氣情況酌情澆水3~4次,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此時受旱會使開花數量大大減少,夏季乾旱時需再澆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
因薔薇怕水澇,水澇容易爛根。秋季再酌情澆2~3次水。全年澆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積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餅肥水,則花色好,花期持久。修剪為荼蘼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長成刺蓬一堆,參差不齊,不僅病蟲害多,外形亦不雅觀。一般成株於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適中,一般可將主枝(主蔓)保留在1.5m以內的長度,其餘部分剪除。每個側枝保留基部3~5個芽便可。同時,將枯枝、細弱枝及病蟲枝疏除並將過老過密的枝條剪掉,促使萌發新枝,不斷更新老株,則可年年開花繁盛。
文化韻味
荼蘼,本來應該是荼mí(上艹下縻),但正確的字在電腦上打不出來,所以網上常用蘼字來代替。重瓣,有香味,不結實。荼蘼色香俱美,其
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綠化的優良觀賞花木,以
地下莖繁殖。
酴醿又稱,現常寫作荼縻、荼蘼。
古人給酴醿取了不少好名字:佛見笑、百宜枝、獨步春、瓊綬帶、白蔓君、
雪梅墩等。產於我國,現較少人知道,但它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群芳譜》上說,“色黃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陸游有詩:“
吳地春寒花漸晚,北歸一路摘香來。”對酴醿的評價是很高的,亦由此可知
酴醿花在我國很多地方能種植,也不太少見。詩人
楊萬里卻不喜歡將酴醿與酒聯繫在一起,他有詩:“以酒為名卻謗他,冰為肌骨月為家。”詩人常感情用事,
晁無咎甚至說酴醿應該取代牡丹為花王。
荼蘼喻意
一、文學寓意:
荼蘼,一種薔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後,往往直到盛夏才會開花。因此人們常常認為
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蘇軾詩:“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任拙齋詩:“一年春事到荼蘼。”王琪詩: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
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這每一字句,都是這夏天最後一抹花語的詮釋。《紅樓夢》中也有關於荼蘼的一段。《
紅樓夢》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幾個人物的命運,其中就有荼蘼。女僕
麝月抽到一張花簽,是“荼蘼—
韶華勝極”。“韶華勝極”意指花事到了盡頭,之後自然是群芳凋謝了,有完結的意思;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開花,凋謝後即表示花季結束,所以有完結的意思。而“開到荼蘼”的意思就是花已凋謝,一切結束。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
荼蘼是春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荼蘼了,便沒有退路,也不能繼續美麗了。多么絕望與頹廢的兩個文字。
花,已經開到了荼靡,我們,也將說再見。
佛典中也說它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是一種天降的吉兆,可是這吉對於塵世中的你我,卻是大大的不利。就如
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
生生相錯。如此之類,一朵荼靡,一支彼岸花,都是分離的表征,沒有了那份無與倫比的超脫,即使自命忘情,也不免會為她流淚。儘管願望的最深處,並不希望你我
荼蘼,不希望看到悲傷的彼岸花,卻依舊祈禱藉著你的手,讓她發芽、綻放。
二、佛家意義:
荼蘼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有學者認為荼蘼就是彼岸花。原因是佛說:“一切有為法,儘是
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
不外如是。”只是那傷痕卻永不痊癒了,一一成為胎記,在往生的路上,如蓮花開落,使你可以辨認。荼蘼是花季最後盛放的花,開到荼蘼
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彼岸花相傳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彼岸花在佛典中叫做
曼珠沙華(Red Spider Lily),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有人認為這是指
荼蘼,但其實二者並不相同。
彼岸花屬
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屬。石蒜類的特性是先抽出
花葶(總梗)開花,花末期或花謝後出葉;還有另一些種類是先抽葉,在葉枯以後抽葶開花,所以石蒜類花開時看不到葉子。因此彼岸花有花開開彼岸,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
生生相錯之說。 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 是上墳的日子。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在黃泉路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她們構成火紅色的花徑指引人們走向
三岔河的彼岸,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荼蘼花語--- 末路之美
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愛到荼靡,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
荼糜花是春天最後開花的植物,它開了也就意味著春天結束了,“
三春過後諸芳盡”開花的季節也就結束了。茶糜花開總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將逝.或是感情到了盡頭.......
有關詩句
1《詩經·豳(bīn)風·鴟鶚(chīxiāo)》:“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荼”指的是荻,是類似
蘆葦的植物開的花。
2《花鏡》"荼蘼花有三種,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穎著三葉如品字。青跗紅萼,及大放,則純白。有蜜色者,不及
黃薔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紅者,俗呼番
荼蘼,亦不香。"
3 陸游:“吳地春寒花漸晚,北歸一路摘香來。”
5
吳淑姬詞:“謝了荼蘼春事休。無多花片子,綴枝頭。 庭槐影碎被風揉,鶯雖老,聲尚帶嬌羞。獨自倚妝樓。一川菸草 浪,襯雲福 不如歸去下
簾鉤。 心兒小,難著許多愁。”
6
朱淑真《
鷓鴣天》:“獨倚闌乾晝日長,紛紛蜂蝶斗輕狂。一天飛絮東風惡,滿路桃花春水香。當此際,意偏長,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鐘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與
海棠。”
7
趙孟堅《客中思家》:“微風過處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牆。相得故園成
索寞,
詩盟誰復為平章。”
8 方岳《
荼蘼》:“山徑陰陰雨未乾,春風已暖卻成寒。 不緣天氣渾無準,要護荼蘼繼牡丹。”
9 陳普《和荼蘼》:“緣霜和雪揉為裁,消得玻瓈紫玉杯。 擾擾開時違賞玩,匆匆落去謾遲回。
顛迷蝶夢留蝸國,荏苒龍珠入
蚌胎。急作招魂傾
桂酒,尚余半面在蒼苔。 ”
10 王淇《
春暮游小園》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
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
11 清朝詩人
厲鶚 :漫脫春衣浣酒紅,江南二月最多風。梨花雪後
酴醿雪,人在重窗淺夢中。
12
李祁的《青玉案》:綠瑣窗紗明月透。正清夢,鶯啼柳。
碧井銀瓶鳴玉甃。翔鸞妝詳,粲花衫繡,分付春風手。喜入秋波嬌欲溜。脈脈青山兩眉秀。
玉枕春寒郎知否?歸來留取,御香
襟袖,同飲酴醿酒
13歐陽修的《
漁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歸來晚,況是踏青來處遠。猶不倦,鞦韆別閒深庭院。更值牡丹開欲遍,酴醿壓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誰解勸。增眷戀,東風回晚無情絆
14南宋詩人
王炎的《
梅花引》:裁征衣,寄征衣,萬里征人音信稀。朝相思,暮相思, 滴盡真珠,如今無淚垂。 閨中幼婦紅顏少,應是玉關人更老。幾時歸?幾時歸? 開盡牡丹,看看到荼縻。
【河圖的冬粉】
他是一位網路歌手,墨明棋妙音樂團隊一員河圖,擁有一批網路上的冬粉,自稱為
荼蘼。
【相關歌曲】
個人偏愛於用:荼蘼,這兩個字,比較常見!看起來也舒服些~!
當然!自便~~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