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理環境,政治,經濟,社會,教育,體育,交通,港口,公路,鐵路,駁船,文化,飲食文化,特色菜,建築,旅遊,德夫哈芬,博曼斯美術館,小孩堤防,三角洲工程,博物館,旅遊指南,
歷史沿革 從沼澤地崛起
鹿特丹在歷史上幾經興衰。它原本是鹿特河附近的漁村,該河古時從南荷蘭的沼澤地區流入馬斯河,鹿特丹因鹿特河而得名。1250年在馬斯河北岸修建堤壩,用閘門將鹿特河與馬斯河隔開。1340年荷蘭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時,挖掘運河與
代爾夫特 和萊頓相通,使鹿特丹開始繁榮起來。1563年城市大部分曾被大火破壞。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軍隊占領和掠奪,幾個月以後
西班牙人 撤退。當時有許多來自比利時
安特衛普 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來,使鹿特丹進入一個恢復發展時期。
鹿特丹 到了16世紀,鹿特丹城市建設逐步發展,在泥沼地上挖掘出了許多港口,為對外交通和貿易奠定了基礎。到18世紀;鹿特丹的對外貿易更為蓬勃興旺,集中對法國和英國開展貿易,當時也有船隻遠航到印度尼西亞和美國。到19世紀,鹿特丹在
轉口貿易 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於德國在1870年統一,在萊茵地區,特別是在魯爾地區實行工業化,使鹿特丹也相應地得到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及
蘇伊士運河 的通航,特別是1877年鐵路接通南部市區和1895年建成通往北海的運河新河道,使其運輸條件大為改善。城市的擴展,港口運輸網路的建立,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河流和運河聯為一體,至20世紀初鹿特丹一躍而成為荷蘭第一大港,世界上設備最好的港口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鹿特丹遭受了巨大損失。1940年5月14日,
德國空軍 對這座城市狂轟濫炸,整個市中心和東部廣大地區完全被破壞,包括建於15世紀的聖勞倫斯大教堂在內的許多公共建築物被炸成一片瓦礫。只有市政府、郵政總局、股票交易所、波伊曼斯博物館等建築殘留下來,幸免於難。鹿特丹的瓦爾港機場(歐洲第一民用機場)也遭到破壞。1944年秋季,德軍撤退時還大肆破壞城市設施,如總長為7700多米的遠洋貨輪碼頭區和約40%的碼頭設備遭到破壞。
鹿特丹濕地 重建與發展
戰後,市政當局開始執行重建計畫,並徵用整個被破壞的地區。港口設施的重建於1949年完成,並逐步恢復了海上交通運輸。60一70年代建成了博特萊克港和石油化工區,開挖深23米、寬400—600米、長12公里的貝爾河,並修建
歐羅波特 港。港口和工業區面積自二戰後至70年代中期由26.3平方公里擴大到100平方公里,使鹿特丹自1961年起躍為世界第一大港。它有400條海上航線通往世界各地,每年約有3.1萬艘海輪和18—20萬艘內河船舶停靠。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高達3億噸,裝卸貨櫃達400多萬隻標準箱。港口設備先進,擁有機械化裝卸碼頭,大型倉庫和冷藏庫,是世界最大貨櫃港口之一(其餘為香港、新加坡、
高雄 、紐約等)。港內可停泊30—50萬噸巨型油輪。進口和過境的大宗貨物有石油、石油製品、礦石、煤炭、糧食、化肥等。進出口主要對象為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盟國家。
今日鹿特丹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荷蘭已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它是歐共體最早成員國之一,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居歐洲前列。其工業門類齊全,擁有歐洲最大的煉油廠,造船業很發達,石油化工、家用電器、電子儀器、乳品加工、人造黃油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此外還有汽車裝配、工程機械、鐵路器材、輕工業(紙張、服裝、咖啡、茶、可可、香菸、啤酒)等製造部門。
鹿特丹市景 步入鹿特丹,宛如置身於一座新興的大城市。它的城市建設規劃是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新布局實施的,建築物基本上是戰後新建的,外觀新穎別致,大多為西歐風格,造型獨特,異彩紛呈。市區有規模宏大的銀行、保險公司和國際貿易中心機構。在老城區,許多街道路面是用石頭鋪成的,保留數百年前的風貌。鹿特丹是一座位於馬斯河沿岸的城市,市內河道很多,有各種各樣的船隻停泊在河邊。在建築物近旁,在河畔,在橋邊,荷蘭獨特的
風車 隨處可見,構成一幅幅如畫的景色。
市內交通十分方便,有公共汽車、有軌電車、捷運和各類船隻。乘車經常要過橋、過河,在河網裡穿梭行駛。市區街道整齊清潔,其最大特點是居民住戶的樓層窗戶都養有五顏六色的鮮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歐洲港口花園城市。在郊區有許多菜園和花圃,種植各種蔬菜和花卉。商店裡商品琳琅滿目,市場供應極大豐富,出售的貨物大部分是來自歐共體的產品。街道上賓士的有義大利、德國和日本的汽車。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除荷蘭本國的飛利浦產品外,尚有日本索尼、松下、日立和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產品。通訊郵電發達,街道上公用電話亭到處可見,對外聯絡頗為方便。各國風味的餐館、酒家、快餐店鱗次櫛比,還有華僑餐館供應地道的中餐。
鹿特丹璀璨夜景 鹿特丹也是一座著名旅遊城市,它每天要接待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市內有許多博物館、畫廊、公園、圖書館、電影院和音樂廳。人民生活不僅有著濃郁的文化氣息,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休閒時間去尋求生活的樂趣。
地理環境 鹿特丹(Rotterdam)(北緯 51°55', 東經4°29' )是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
亞歐大陸橋 的西
橋頭堡 (東橋頭堡是中國連雲港市),位於歐洲
萊茵河 與
馬斯河 匯合處。鹿特丹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 Maas河畔。它是歐洲最大的
海港 ,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
北海 相連。港區水域深廣,內河航船可通行無阻,外港深水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和超級油輪。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鹿特丹是連線歐、美、亞、非、澳
五大洲 的重要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城市市區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港區100多平方公里。市區人口57萬,包括周圍衛星城共有102.4萬。鹿特丹地勢平坦,位於荷蘭低地區,低于海平面7米左右。
其東北部的衛星城亞歷山大斯塔德附近低于海平面6.7米,為荷蘭最低點,該處有居民17.5萬。鹿特丹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1月最冷,平均氣溫1℃,7月最熱,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700毫米。鹿特丹位於荷蘭西南部萊茵河和新馬斯河河口,跨北海28公里,是世界較大的港口,也是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除較大的古老的市政廳外,著名建築都是現代化的,因此,被譽為“
歐洲 較現代化的城市”。登上高185米、被稱為“歐洲桅桿”的高塔,可鳥瞰全市。
政治 2009年1月5日,擁有荷蘭——
摩洛哥 雙重國籍的艾哈邁德·阿卜塔利伯當選鹿特丹市市長。
艾哈邁德·阿卜塔里伯 但是,鹿特丹安居黨議會黨團強烈反對艾哈邁德·阿卜塔利伯出任市長。經過兩天的會議,鹿特丹安居黨議會黨團收回了對新市長的不滿。雖然艾哈邁德·阿卜塔里伯是一名摩洛哥裔,是信仰
伊斯蘭教 的
穆斯林 ,
艾哈邁德·阿卜塔利伯 不會偏袒自己的族人,他曾強硬表示,對那些支持刺殺梵谷兇手的穆斯林可以毫不客氣驅逐出境。對於一些跟荷蘭社會有牴觸的伊斯蘭習俗,如婦女披上蒙面頭巾等,他表示強烈的反對。
艾哈邁德·阿卜塔里伯決心創造社會和諧關係,促進改善種族間友好。所以在他宣誓就職後的就職演講中說:“時代在不斷變化,令人眼花繚亂。這座城市在我的前任期間就在大步向前邁進。就我所知,這座城市鹿特丹,變得更加安全,人民安居樂業,這是眾所周知的進步。”
經濟 荷蘭大部分地區自然資源較為貧乏,鹿特丹也不例外,其原材料如石油、礦石、煤炭等主要依靠進口。但鹿特丹人文資源豐富,是世界性旅遊勝地,其舊城中心戴爾福斯哈溫和新市中心的超現代化和未來主義建築舉世聞名,港口附近的高185米的“伏洛馬斯特”觀望塔是一大觀光勝景。此外,像童堤鎮古老的大風車、哥達鎮的早期建築等都是鹿特丹名勝,吸引了大量境內外遊客。
鹿特丹石油冶煉廠 政策策略對城市經濟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近110萬人口的鹿特丹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港,自由港政策在起重要作用。鹿特丹貨源的75%的轉口,港區設"保稅倉庫",專供待售和轉口貨物整船暫存,僅收倉儲費用,免徵關稅,海關給貨主很大方便,在手續上儘量適應各國商人過境、轉口和分銷要求,除毒品和軍火外,幾乎所有商品都可自由出入,不受種類和數量限制,港口的優惠政策大大促進了過境貿易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外國船隻和貨物過境,獲取了大量運費。此外,西歐共同市場的成立,減少了國際屏障,使得西歐國家商品大多通過內河航行至鹿特丹,然後轉運世界各地,促進了鹿特丹的建設和迅速發展。中國借鑑鹿特丹的經驗,在連雲港設立保稅區是很必要的。
社會 教育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在2014-2015年Time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中居第72位,在2015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中居第90位。
鹿特丹套用科技大學
鹿特丹套用科學大學(Hogeschool Rotterdam/Rotterdam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位於荷蘭鹿特丹市,該校成立於1988年,是一所套用科學大學。鹿特丹套用科學大學所有專業與課程的教學活動都是由以下個學院組織進行的:工程學院,貿易管理學院,管理學院,實驗室課程與化學技術學院,服務管理學院,國小教師教育學院,高中與職業教育教師教育學院,媒體學院,護士學院,社會研究學院及鹿特丹商學院。鹿特丹套用科學大學開設的學士與碩士學位的學習項目有
工商管理學 ,諮詢與企業學,
物流管理 ,財務會計,
國際商務 與語言,亞洲市場貿易管理,國際商務管理系統等。鹿特丹套用科學大學還開設了兩個預科課程,一個是攻讀國際商務管理系統學生學位的準備課程,另一個是攻讀碩士學位的準備課程。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
世界經濟類高等學府中排名前三十位,下屬有世界10大著名MBA之一的鹿特丹管理學院。學校歷史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位於著名的現代貿易港口城市鹿特丹。該校的歷史課追溯到20世紀初期,當時荷蘭的工商業人士認為套用型的高等教育對迅速發展的港口及商業活動很有必要,因此在他們的支持下,創辦了私立的荷蘭經濟學院。1973年,荷蘭經濟學院和鹿特丹醫學院合併成為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這是荷蘭唯一以著名學者命名的大學。伊拉斯姆斯出生於鹿特丹,是15世紀荷蘭著名的學者和哲學家,在荷蘭乃至歐洲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學校成立以來,已培養出150多萬畢業生,其中許多人成為政界領袖和企業高層管理者,如荷蘭前首相Dr.RuudLubbers,世貿組織總幹事Dr.SupachalPanitchakdi,等。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的辦學宗旨是:為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在恪守學術界的道德規範和國際標準的同時,學校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開展自由培訓及研究的空間。該學校的國際化趨向非常明顯,與包括中國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內的200多所國際知名大學簽有學術交流協定,許多國際知名的學者經常被邀請到學校演講、授課。也有許多該學校的教授在政府智囊機構、各種諮詢公司和工商企業中兼職。因為幾乎全部的碩士研究生課程使用英語授課,因此吸引了大批外國學生,每年有約2400名外國學生參加學校的學位課程或研究工作,其中30%來自
歐盟 其他國家,15%來自北美地區,來自亞洲,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學生在逐步增加。
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科學研究在學校的工作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學校一方面致力於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學者,另一方面也注重將知識發展和套用相融合的學術教育,並採取跨學科的教學模式,使研究兼顧基礎性和套用性。學校在經濟管理、醫學與健康、法學等三個領域的教學力量非常雄厚,這三個領域也是學校重點發展的學科。學校共設7個院、系,分別是:經濟學院、管理學院、醫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習、歷史與藝術系、哲學系。此外,學校還有20餘個研究所。這些研究所有些是和其他大學共建的,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享有盛名,如TinbergenInsititute(由伊拉斯姆斯大學、
阿姆斯特丹大學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共建),ERIM(由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共建)。在校學生16,600人,其中博士生440人,教職人員3,700人,每年有1,800餘人獲得各種學位。學校每年的經費達到3.5億歐元。
該校在教育及研究方面實行國際標準的質量監控,其中管理學院和經濟學院的專業已得到國際知名機構的認可(如美國公共政策分析與管理學會NASPAA、歐洲質量改進體系EQUIS)。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管理學院的(RSM)國際MBA專業非常著名,排名居世界前列。ERIM研究所也被英國金融報(LondonFinancialTimes)評為歐洲第二。該大學在上述大部分專業中提供可取得博士學位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深入研究項目
該校位於著名的現代貿易港口城市鹿特丹。20世紀早期,工貿行業認為套用型高等教育對迅速發展的港口以及商業活動很有必要,因此在他們的支持下,由私人創辦了荷蘭商學院。1973年,荷蘭經濟學院和鹿特丹醫學院合併成為鹿特丹依拉斯姆斯大學。這是荷蘭惟一一所以學者名字命名的大學。依拉斯姆斯幾個世紀以來在學術界一直享有聲望,是鹿特丹應該永遠記住的一個人。依拉斯姆斯大學旨在為科學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為了這一宗旨和考慮到當前的社會需求及發展,在恪守學術界的道德規範和國際標準的同時,學校為教師及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開展培訓及研究的機會。依拉斯姆斯大學一方面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學者,另一方面也注重將知識發展和套用相融合的學術教育,並採取跨學科教育的方法,使研究兼顧基礎性與套用性。簡而言之,依拉斯姆斯大學是一所充滿生氣、面向實踐、腳踏實地的國際化大學,這可以從該校的學科設定中得以反映。
該校通過參加“歐洲蘇格拉底教育計畫”,和歐洲境內外約200所大學簽有協定,使國際學生間的交流變得更加普遍。如今,有10%的學生來自國外,這一比例還會繼續增長,這是因為在過去的幾年當中英語類課程數目有所增加。該校又增加了一門英語類專業—商業管理理科學士及碩士專業。法學院、醫學及衛生科學系也設定有英語類碩士專業以及一個非常成功的暑期班。該校在教育及研究方面實行國際標準的質量監控。因此,公共管理與商業管理專業已經受到國際知名機構的認可(如美國公共政策分析與管理學會NASPAA、歐洲質量改進體系EQUIS)。值得一提的是,鹿特丹管理學院的國際MBA專業非常著名,排名居世界前列。
所授專業工商管理/工商信息管理碩士、污染預防研究、國際法、商業貿易法、城市管理、歐洲大城市管理、健康服務研究、醫藥信息學、
遺傳流行病學 、公共衛生、商務管理、國際商務管理、金融管理、商務研究、競爭法學與經濟學、海上經濟學與物流、酒店管理、經濟學、哲學與經濟學、國際公共管理與政策研究、計量經濟學和管理科學、經濟學與國際商務。
優秀專業點評工商管理/工商信息管理碩士學費:MBA:34000歐元。MBA/MBI:37000歐元學歷文憑:碩士學制:一年半入學年齡:17歲以上語言要求:雅思7.0以上本專業每年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名學生。申請人平均年齡29歲,平均工作年限為5年半,約95%來自荷蘭以外的50多個國家。課程重在信息技術的管理、金融、市場策略、企業和領導等發麵傳授知識並培養學生的能力。畢業生能夠具備出色的商務工作能力,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
海上經濟學與物流學費:18000歐元學歷文憑:碩士學制:一年入學年齡:18歲以上語言成績:雅思6.0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在海上運輸、港口和物流領域使用先進的工具作有效決策的能力以及在各種繁雜的制度下正確評估其決策的能力,尤其適合於海上商務和政府部門中具有管理潛力的專業青年人士。本專業由Erasmus與鹿特丹港口合作開設。
國際法學費:10450歐元學歷文憑:碩士學制:一年入學年齡:18歲以上語言成績:雅思7.0本專業由
鹿特丹大學 法學院、全球化研究協會、國際經濟法和爭議處理協會(GLODIS)共同開設,向學生提供機會學習國際法的理論和實施以及研究國際法律構架中的全球性問題
體育 2011年世界桌球錦標賽已於2011.5.8-5.15日在鹿特丹舉行,已產生男單冠軍張繼科,女單冠軍丁寧,男雙冠軍:馬龍/許昕,女雙冠軍:郭躍/李曉霞,混雙冠軍:張超/曹臻。產生的五項八人冠軍均為中國人。
交通 港口 鹿特丹港位於萊茵河與馬斯河河口,西依
北海 ,東溯
萊茵河 、
多瑙河 ,可通至裏海,有“歐洲門戶”之稱。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碼頭總長42公里,吃水最深處達22 米,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
鹿特丹港 二戰後,隨著歐洲經濟復興和共同市場的建立,鹿特丹港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發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過紐約港(1.8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此後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00年,吞吐量達3.2億噸,創最高記錄。鹿特丹年進港輪船3萬多艘,駛往歐洲各國的內河船隻12萬多艘。鹿特丹港有世界最先進的ECT貨櫃碼頭,年運輸量達640萬標準箱,居世界第四位。鹿特丹港就業人口7萬餘人,占全國就業人口的1.4%,貨運量占全國的78%,總產值達120億荷盾,約占荷國民生產總值的2.5%。
鹿特丹港區服務最大的特點是儲、運、銷一條龍。通過一些保稅倉庫和貨物分撥中心進行儲運和再加工,提高貨物的附加值,然後通過公路、鐵路、河道、空運、海運等多種運輸路線將貨物送到荷蘭和歐洲的目的地。
鹿特丹港區是該市的主體,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港口水域277.1平方公里,水深6.7~21米,航道無閘,冬季不凍,泥沙不淤,常年不受風浪侵襲,最大可泊54.4萬噸超級油輪。海輪碼頭總長56公里,河船碼頭總長33.6公里,實行雜貨、石油、煤炭、礦砂、糧食、化工、散裝、貨櫃專業化裝卸,同時可供600多艘千噸船和30多萬艘內河船舶,年吞吐貨物3億噸左右。港口貨物的運輸幹線萊茵河、高速公路、港口鐵路與國內外交通網相連。進港原油除經萊匣河轉運外,還鋪設運輸油管道直通
阿姆斯特丹 以及德國、比利時。大宗過境貨運占貨運總量的85%,其中原油和石油製品占70%,其餘為礦石、煤炭、糧食、化肥等。進出口主要對象國為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歐盟國家。從60年代起鹿特丹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但仍然不斷加強泊位建設,更新設備,擁有許多提供特別服務。
鹿特丹港區
鹿特丹港是世界上主要的貨櫃港口之一。早在1967年,一些碼頭裝卸公司敏銳地發現到貨櫃在世界上的發展潛力,並進行了巨大投資。鹿特丹港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貨櫃碼頭,它的裝卸過程完全用電腦控制,碼頭上各種貨櫃井井有條地堆放在一起。1982年它就可裝卸216萬標準箱,超過了紐約港的190萬箱。鹿特丹貨櫃裝卸量已超過320萬箱。
公路 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稠密的公路網,將鹿特丹與歐洲所有的大城市連線起來,從鹿特丹出發,只需8~10小時就可以到達巴黎、
法蘭克福 和漢堡,到達德國的主要工業區魯爾地帶和比利時大部分地區所需的時間就更短了,即使是北歐這樣較遠的地區也可以在24小時之內到達。荷蘭的公路運輸擁有雄厚的實力,歐盟30%的國際公路運輸是由荷蘭承擔的。
鐵路 鹿特丹幾乎每天都有一系列的貨櫃列車向歐洲各地發車。
駁船 由於運價低等原因,鹿特丹駁船貨櫃運輸得到了迅速發展。幾乎每天都有駁船將貨櫃由鹿特丹運至
萊茵河 沿岸各貨櫃碼頭)隨著貨櫃運輸的發展,內陸貨櫃碼頭開始大量出現。在歐洲,尤其是萊茵河沿岸,已興建了32個貨櫃碼頭。90年代以來,鹿待丹開始實施新的擴能計畫,建造10~15萬噸級的第五、第六代貨櫃碼頭。到2010年,貨櫃吞吐能力將達600萬箱,以確保歐洲最大貨櫃運輸中心的地位。
駁船貨櫃 1957年,由於港口極大的擴建,鹿特丹人想出了歐洲之門港這個名稱,這意味著他們想成為“歐洲的大門”。其實自1963年鹿特丹就可被稱為世界最大港口和倉庫地。城市對貨櫃轉載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在遠東世界經濟國中競爭。在馬斯平地港的碼頭上可毫無困難的裝卸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船。
貨櫃尺寸的標準化對此也有貢獻。在不列顛港,位於Botlek水道中的卡蘭橋後,人們主要裝卸(多為日本)汽車。運汽車船的特徵是其高而對風敏感的結構。
佩爾尼斯和馬斯平地港上主要是煉油廠。自1936年石油港的數量和面積不斷發展。瓦爾港內主要裝卸零裝貨。很多是“流動”轉載,直接可上內河航運船。
文化 飲食文化 鹿特丹議會中心鹿特丹的飲食文化實在是多彩多姿,通常荷蘭料理都標榜有“媽媽的味道”。用青豆熬成的愛爾登湯,有如一篇抒情詩。鹿特丹人的晚餐,通常是把肉和蔬菜一起熬煮,再加上馬鈴薯而已。梵.高名作“食薯者”也有這方面的描繪,可見一般荷蘭家庭的飲食習慣和當年並無多大變化。
特色菜 愛爾登肉湯:愛爾登肉湯是荷蘭的傳統佳肴,以青豌豆和香腸為主要原料,據說這種燉湯要燉煮到湯勺可以立在其中才算是地道的做法。
愛爾登肉湯 鹿特丹的印尼料理:鹿特丹有一種印尼料理,但與印尼本土的菜餚不太一樣。常有很多年輕人在餐館裡叫上名為Rijstafel的印尼料理,擺上20多種小菜,隨意搭配享用,據說這是生性節儉的鹿特丹人利用前一天的剩菜創造出來的佳肴。
巴那克根:巴那克根是你在鹿特丹隨便哪家餐廳都可以找到的既便宜又可口的鹿特丹薄煎餅。在鹿特丹有很多薄煎餅專賣店,種類繁多,澆上糖漿或其他各式調料非常好吃。這可算是自助遊客最理想的午餐。
乳酪:你知道一個荷蘭人一年要吃掉多少起司嗎?答案是8公斤。不知道是不是飲食加上騎腳踏車習慣的關係?荷蘭人的平均身高為歐洲之冠,男人平均身高約184公分,女人平均身高則約174公分。事實上乳酪的營養是相當高的,蛋白質的含量比同等重量的肉類來得高,並且富含鈣、磷、鈉、維他命A和B等營養元素,不過膽固醇含量也相當高。荷蘭是全球知名的乳酪生產國,每年出口乳酪40多萬噸的產量高居世界第一。乳酪對荷蘭來說除了是每日必備食品外,也是一項觀光資源。而荷蘭人替人拍照的時候也都是說:“SayCheese!”觀光客可以在夏季時期到荷蘭參觀傳統的乳酪市場,欣賞傳統的市場交易情況,並帶些新鮮的乳酪回家。
乳酪 建築 鹿特丹有荷蘭最高的建築,高151米。這裡也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建築設計師和他們的公司和有名的建築學院。連線南北鹿特丹的
伊拉斯謨橋 是一座懸索橋,長780米。1898年,45米高的高層辦公樓——
白房子 (
荷蘭語 :Witte Huis)完工,成為當時歐洲最高的辦公樓。
20世紀頭十年,一些有影響的現代風格建築興建於鹿特丹。著名的有(Van Nelle fabriek)(1929年)——現代工廠的紀念碑,由(Brinkman en Van der Vlugt)設計;皇家馬斯遊艇俱樂部(Royal Maas Yacht Club)的Jugendstil會所(Jugendstil clubhouse),由Hooijkaas jr. en Brinkman設計(1909年);
費耶諾德 的足球場——de Kuip(1936年),同樣由(Brinkman en Van der Vlugt)設計。建築師(Jacobus Oud|J. J. P. Oud)那時是一位著名的鹿特丹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人轟炸鹿特丹市中心,破壞了許多城市中心的老建築物。在起初決定性的重建後,鹿特丹中心已經成為雄心勃勃的新建築薈萃之地。
鹿特丹也因其Kubuswoningen或稱方房子而聞名,這是由建築師皮特·布洛姆(Piet Blom)於1984年建造的。此外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建築師事務所以鹿特丹為基地,僅略舉數例如下:O.M.A (
雷姆·庫哈斯 ),
MVRDV ,Neutelings & Riedijk以及Erick van Egeraat。
通過貝爾拉格研究所(Berlage Institute)——一個建築學研究生實驗室,以及NAi(荷蘭建築學研究所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Institute)——對公眾開放並有多種多樣的有關建築學和城市規劃問題的優秀展覽,鹿特丹具有了作為建築學發展及教育平台的聲譽。
鹿特丹位列最好的歐洲天際線Top(European SkylineTop)中,與
法蘭克福 ,倫敦,巴黎,
莫斯科 ,
布魯塞爾 和
華沙 同列。超過30個新高層項目正在制定,包括165米(541英尺)高的馬斯塔'Maas Tower',紐奧良塔'New Orleans Tower'——將有約158米(518英尺),以及Zalmhaven Urban Tower 195米(640英尺)。
旅遊 德夫哈芬 (Delfshaven)在這兒您會發現恍若風景畫的荷蘭舊街。約在375年前,英國清教徒為了宗教信仰,而從這兒乘船到美國去。此外,德夫哈芬也以身為派特·海恩(Piet Heyn)的出生地而聞名。這位誕生於1577年的西印度公司船隊司令,曾俘虜西班牙“寶藏”船隊,至今他的雕像仍矗立在派特·海恩廣場上。
德夫哈芬 博曼斯美術館 (Musem Boynams-van Beuningen)
博曼斯美術館 館內的收藏含括了14世紀到19世紀中葉西歐著名畫家的畫作,如:魯本斯的《蘇珊娜富曼》、波希的《放湯子》、《地獄》、《加納的婚禮》等等。主宰19世紀畫史的畫家像是梵谷、莫納、高更、畢`加索等人的畫作也不少,二樓還特別闢室展示二十世紀的作品,收藏相當豐富。
周邊景點:
小孩堤防 (kinderdijk)
位於鹿特丹南面12公里處。在小孩堤防,19座風車面對面排列成兩排。一排圓形磚結構的風車為Nederwaard地區進行排水。而另一排八角形的風車讓Overwaard不遭受滅頂之災。其中有部分風車向公眾開放。它們將讓遊客們對從前風車主及其家庭生活留下逼真的印象。1997年,這裡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三角洲工程 (Delta Work)
三角洲工程 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最為壯觀的防潮工程。
由於荷蘭地勢低洼,河道縱橫,上游水量豐盛,在汛期受風暴潮災害嚴重。於是,1953年,政府出台了一項防洪計畫,命名為“三角洲工程”(也稱為“
北海 大壩工程”),目的就是治理這個富庶的三角洲地區。該工程是一項大型擋潮和海口控制工程,建設地點是荷蘭西南部的韋斯特思爾德的新水道口上,主要包括兩扇巨大的防潮閘大門、平時存放防潮閘大門用的船塢、水道河床的平整、移動防潮閘大門及其供水排水的電力設施以及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等幾個部分。它的建成使位於
福克 角三角洲以上的鹿特丹地區100多萬居民免受風暴潮災害之苦。
三角洲工程 博物館 鹿特丹有許多博物館。著名的博物館有博曼斯博物館,NAi(荷蘭建築學研究所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Institute),鹿特丹歷史博物館(Historisch Museum),民俗博物館(Volkenkundig Museum),Kunsthal(由
雷姆·庫哈斯 設計),當代藝術中心——Witte de With,
海事博物館 (Maritiem Museum)以及消防隊博物館(
Brandweermuseum )。
其他博物館包括稅務博物館(tax museum),自然史博物館(nature historical museum),歷史博物館——Dubbelde Palmboom以及Schielandhuis。在歷史上的造船廠和博物館Scheepswerf 'De Delft,重建的
戰列艦 'De Delft'可供參觀。
旅遊指南 馬斯河三角洲和碼頭工業旅遊
鹿特丹港口碼頭每年接待1萬遊客。相對於遊覽公園和參觀博物館,“工業旅遊”能夠使遊客參觀工業基地和一些公司,不失為一種新選擇。距離港口不遠處的地方,經常有成群的遊客在陪同人員的引導和講解下,參加工業旅遊。在這樣的體驗中,他們可以了解到馬斯河三角洲工業基地的情況,親眼看到電腦控制的卡車運輸貨櫃貨櫃的情景。ECT三角洲占地236公頃,是世界最大的貨櫃港。更有特色的是,這裡的陪同人員大多是退休的碼頭工作人員,他們對這裡的情況了如指掌,講解起來更是帶有特殊的情感。參加工業旅遊的遊客無不感到受益匪淺,難怪他們感慨“來馬斯河三角洲和貨櫃碼頭要比參觀博物館有趣的多!”
很顯然,來荷蘭旅遊的人們,不光願意看到
風車 和鮮花,還喜歡參觀工業基地,
儲油罐 ,鐵軌和電力塔橋等。鹿特丹是荷蘭最早設立工業旅遊基金的城市,早在1997年就設立了此項基金,以發展工業旅遊。此後,
阿姆斯特丹 和途溫迪(TWENTE)分別在1999年和2002年相繼設立工業旅遊機構。他們和當地旅遊局以及企業合作,接待工業旅遊遊客。在鹿特丹,ETC車輛進出港中心的工業旅遊線路很熱賣。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和阿斯米爾鮮花拍賣市場的工業旅遊活動很受歡迎。而在途溫迪,人們樂於參觀GROLSCH啤酒廠和垃圾處理廠。此外一些公司也樂意請遊客參觀他們的生產車間。上一年荷蘭工業旅遊的人數達到15,000人,而且人數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據荷蘭經濟事務部1998年的調查,每年至少有1000萬人對參觀工廠類的工業旅遊感興趣。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她對鹿特丹
馬斯河 三角洲的工業旅遊信心十足,畢竟“這個港口馳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