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茯苓粥是一種養生保健粥,荷葉具有清暑熱,生津止渴的作用,而茯苓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該粥清補為主,做法簡單,好吃營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荷葉茯苓粥
- 主要食材:荷葉,茯苓
-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
- 藥效:清心火 消暑化熱
配料,做法,功效,荷葉藥效,清心火 消暑化熱,降血壓 減肥去脂,胃酸過多者少服,
配料
荷葉1張(鮮、乾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
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淨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
功效
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荷葉藥效
清心火 消暑化熱
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荷葉是“藥食兩用”的食物。中醫認為,荷葉性微溫平味辛,入心、肝、肺三經。荷葉有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熱養神、降壓利尿、斂液止汗等功效。
荷葉粥可以消暑、化熱、寬中、散淤,可治中暑、水腫、淤血症等。經常飲用荷葉粥,還有降脂和減肥的作用。
降血壓 減肥去脂
中醫實踐表明,荷葉的浸劑和煎劑具有擴張血管、清熱解暑及降血壓之祛病養生之功效。同時,荷葉還是減肥去脂之良藥。治療高血壓的飲用方法是,用鮮荷葉半張洗淨切碎,加適量的水,煮沸放涼後代茶飲用。
胃酸過多者少服
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和齲齒者,及服用滋補藥品期間忌服用荷葉粥或荷葉茶。儘量少吃生的荷葉,尤其是胃腸功能弱的人更應該謹慎脾胃虛弱者慎服。
空腹服用荷葉茶,會使胃酸猛增,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發脹滿、泛酸,若在空腹時食用會增強飢餓感並加重原有的胃痛。
6月21日為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這一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飲食調養,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五行的觀點),故《金匱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說法。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係,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問·臧氣法時論》曰:心主夏,“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鹹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髒與髒之間的關係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係。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