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根狀莖短。葉約7,基生,具短或長柄;葉片乾時革質或薄革質,兩側多少不相等,橢圓形,長4-10厘米,寬2-4.5厘米,頂端微尖,基部斜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全緣或淺波狀,兩面疏被短柔毛(上面的毛長0.1-0.4毫米和0.8-2毫米,下面的毛長0.1-0.5毫米),側脈每側3-4條,上面白色,兩面平;葉柄長1-4.5厘米,扁,寬1.5-5毫米,被短伏毛。
花序約2條,長3.5-4.5厘米,2回分枝,每花序有7-11花;花序梗長12厘米,被紫色短柔毛;苞片對生,線狀卵形,長1.3-2厘米,寬3.5-5毫米,被短柔毛;花梗長0.15-1.5厘米,被紫色短柔毛。花萼5裂達基部,裂片披針狀線形,長7毫米,寬1.2-1.5毫米,上部邊緣有不明顯小齒,外面被淡紫色短柔毛。
花冠藍紫色,長約2.7厘米,外面上部及內面檐部被短柔毛;筒漏斗狀筒形,長約1.7厘米,口部直徑8毫米;上唇長4毫米,2深裂,裂片寬卵形,下唇長10毫米,3裂至中部,側裂片卵形,中裂片長圓形。
雄蕊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9毫米處,長10毫米,中部之下稍膝狀彎曲,上部被短腺毛,花葯長3.8毫米,背面疏被髯毛;退化雄蕊2,條形,長3毫米,疏被短柔毛,頂端變粗。
花盤環狀,高1毫米。雌蕊長1.9厘米,子房線形,長1.3厘米,寬1.2毫米,被短柔毛,花柱被短腺毛,柱頭長約1.5毫米,寬1毫米,2淺裂,裂片三角形。花期5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貴州
荔波。生長在海拔400米的低山林下陰處石上。
繁殖方法
組培材料來源:選用野生荔波報春苣苔果實作為組培外植體,所選的果實長勢優良,無病蟲害。種子採摘後立即帶回實驗室進行組織培養等研究。
扦插方法:將採集的荔波報春苣苔
果實,用洗衣粉溶液洗去外表污染物,然後用流動自來水反覆沖洗乾淨備用。在超淨工作檯上將洗淨的果莢用75%酒精溶液滅菌30秒後用無菌水沖洗3次,然後用0.1%氯化汞溶液振盪5分鐘,最後用無菌水反覆沖洗5-6次,放在無菌紙上吸乾果實表面水分。將消毒好的荔波報春苣苔果實用消毒剪刀將一端剪開一小口,輕輕抖動果實把裡面的種子均勻播散在培養基上。培養基添加4克/升瓊脂和20克/升蔗糖,pH值調節為5.4-5.8。接種後培養條件為:溫度(25±3)℃,光照強度30-4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12小時/天。
誘導種子萌發:將消毒好的種子均勻播種於MS基本培養基上,進行無激素添加培養與附加不同激素濃度配比的培養基進行誘導種子。
NAA濃度為0.5毫克/升,6-BA濃度為1.0毫克/升。播種3團,處理重複3次。45天后,萌發率達98%萌發原球莖疏鬆呈綠色,15天后新芽數量逐漸增多,出現少量小芽展出2片真葉的幼芽。
原球莖增殖分化的培養:將萌發出的原球莖和小芽接種於添加不同濃度6-BA的MS基本培養基上進行培養。NAA濃度為0.1毫克/升,
6-BA濃度為0.1毫克/升。處理10瓶,每瓶接種3團原球莖和小芽,每個處理重複3次。30天后觀察增殖情況,分化的原球莖和小芽形成植株形態,具有3-5片葉,葉片呈現綠色葉面上被白色絨毛,有少量白色鬚根出現。
壯苗生根的培養:等分化出的植株生長出3-5片葉的時候,將單株小苗接種到NAA濃度為0.5毫克/升的MS培養基上。處理接種10瓶,每瓶接種1株小苗,每個處理重複3次。45天后白色細根顏色逐漸變深變長約3-5厘米左右,葉片變大變寬,長約3厘米以上,寬約2-3厘米顏色呈深綠色,葉片被白色絨毛,生長健壯。
栽培技術
煉苗與移栽:組培瓶苗的健壯度與移栽後的管理對苗的成活具有很大的影響。選擇生長健壯的荔波報春苣苔植株開口煉苗後,將其栽培於消毒發酵好的鋸木面中,溫室內培養30天后將小苗移到室外,放置在散射光照條件下培養,每天進行噴霧保濕。荔波報春苣苔組培苗經煉苗後,室外移栽成活率達85%以上。
主要價值
荔波報春苣苔還具有較好的觀賞性,其花色藍中帶紫,紫中有藍,花朵較多,葉片大,葉脈銀色,適宜於室內盆栽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