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防葛根湯

荊防葛根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爛喉丹痧》。具有疏風清熱,化痰利咽之功效。主治時令平和時之爛喉丹痧,初起發熱者。

基本介紹

  • 名稱:荊防葛根湯
  • 出處:《爛喉丹痧》
  • 組成:葛根、牛蒡子、桔梗、炒荊芥、枳殼、白杏仁、生甘草、土貝、炒防風、浮萍草
  • 功用:疏風清熱,化痰利咽
  • 主治:時令平和時之爛喉丹痧,初起發熱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葛根一錢半或一錢(3~4.5g),牛蒡子三錢(9g),桔梗一錢半(4.5g),炒荊芥一錢半(4.5g),枳殼一錢(3g),白杏仁(去皮尖)三錢(9g)(便溏者勿研),生甘草四分(1.2g),土貝(去心,研)三錢(9g),炒防風一錢半(4.5g),浮萍草二錢(6g)。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功用

疏風清熱,化痰利咽。

主治

時令平和時之爛喉丹痧,初起發熱者。

附註

防風、荊芥不炒亦可。(《中醫方劑大辭典第七冊》)

附方

名稱:荊防葛根湯
組成:荊芥穗、青防風、粉葛根、冬桑葉、鮮菖蒲、薄荷葉、大力子、大貝母、淡竹葉、淨蟬衣
用法:水煎服
主治:爛喉痧初起,壯熱煩渴,斑密肌紅,宛如錦紋,咽喉疼痛腫爛
出處:《喉科家訓》卷四
功用:解肌散表
名稱:荊防葛根湯
組成:荊芥一錢五分(4.5g),防風一錢五分(4.5g),桔梗一錢五分(4.5g),杏仁三錢(9g),牛蒡子三錢(9g),浙貝母一錢五分(4.5g),蟬衣一錢(3g),葛根一錢五分(4.5g),炒枳殼一錢(3g),生甘草四分(1.2g)。
用法:水煎服
主治:風寒外束,皮膚閉密,痧疹逡巡不出,又治形寒乍熱,咽喉腫痛,咳嗽胸悶,鼻塞嘔惡,兩目汪汪,手足指冷,脈來濡數或浮數,宜服此湯
出處:《痧喉論》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丁甘仁醫案附:喉痧症治概要》:“荊防葛根湯,葛根一錢或錢半,牛蒡子三錢,桔梗錢半,荊芥錢半,枳殼一錢,杏仁(去皮尖,研)三錢(便溏者勿研),生甘草四分,土貝(去心研)三錢,炒防風錢半,加浮萍草三錢,防風不炒亦可。”
2、《中國醫學大成終集》:“荊防葛根湯,荊芥錢半,防風錢半,葛根(煨)錢半,牛蒡(炒,打)三錢,生草五分,桔梗錢半,枳殼一錢,白杏仁(去皮尖)三錢,便溏勿研土,貝母(去心,研)三錢,加浮萍草三錢。”
3、《溫病大成》:“凡形寒壯熱,咽喉腫痛,頭疼,咳嗽,胸悶鼻塞,嘔惡,兩目汪汪,手足指冷,脈來濡數或浮數,此即厲邪痧症,需進荊防葛根湯一二劑,使其汗暢,痧透點至足心為順。舌有芒刺,始進辛涼清解之品。凡痧,慎於始。若胸悶,有一毫未清,便是痧未全透,不可早服寒涼遏伏,以致不治。荊防葛根湯,葛根錢半,牛蒡三錢,桔梗錢半,炒荊芥錢半,防風錢半,枳殼一錢,杏仁三錢,生草四分,土貝三錢,浮萍二錢。”
4、《三三醫書》:“葉天士云:爛喉痧一症,發於冬春之際,不分老幼,遍相傳染,發則壯熱煩渴,癍密肌紅,宛如錦紋,咽喉疼痛,腫爛一團,火熱內熾,醫家見其火熱之甚,投以犀羚芩連梔膏之品,輒至隱伏昏閉,及喉爛廢食,延挨不治,或便瀉內陷,轉眼凶危,醫者束手,病家委之於命誰知。初起之時,頻進解肌散表溫毒外達,多有生者,荊防葛根湯加減可也。荊芥穗、青防風、粉葛根、冬桑葉、鮮菖蒲、薄荷葉、大力子、大貝母、淡竹葉、淨蟬衣,水煎服。此方即前經驗方案之辛涼宣透法減藿香、元參也。噁心嘔吐仍加藿香為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