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發生的陝西、四川、湖廣邊區農民起義。荊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間(1426~1487) 為土地兼併或租稅徭役所迫而逃往荊襄山區謀生的農民,又名棚民。
基本介紹
- 名稱:荊襄流民起義
- 地點:陝西、四川、湖廣邊區
- 時間:明代成化年間
- 參戰方:官軍和流民
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發生的陝西、四川、湖廣邊區農民起義。荊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間(1426~1487) 為土地兼併或租稅徭役所迫而逃往荊襄山區謀生的農民,又名棚民。
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發生的陝西、四川、湖廣邊區農民起義。荊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間(1426~1487) 為土地兼併或租稅徭役所迫而逃往荊襄山區謀生的農民...
劉通起義,明代荊襄流民起義之一。成化元年(1465年)三月,荊襄流民在劉通(又名劉千斤)、石龍(又名石和尚)領導下,4萬人在房縣大石廠起義。劉通稱漢王,年號德勝,...
驚天動地的起義風暴,有史書稱為“荊襄流民舉事”、有的則稱之為“中國古代流民起義”等。總之,是“風暴”催生了鄖陽府的誕生。...
成化元年(1465年),第一次荊襄流民起義爆發,朱永與尚書白圭受命征討。朱永進軍南漳,擊敗叛軍,斬首九百餘級。朱永因病留駐南漳,而白圭繼續率軍進討。病癒後,朱...
可見,鄖陽府是在荊襄流民起義的風暴中孕育,是荊襄流民起義風暴的產物。 [1] 鄖陽府府名來歷之說 關於“鄖”的來歷,歷來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來源於隕石...
吳綬曾從項忠征討荊襄流民起義,因罪被劾,此時得志,遂懷報復之心,而項忠曾倡九卿彈劾汪直,吳綬又是汪直之心腹,遂迫使項忠不得以治病為名請求回家。項忠未及動...
成化元年(1465年),第一次荊襄流民起義爆發,朝廷提升王恕為右副都御史安撫治理流民問題。正逢王恕的母親去世,朝廷下詔只準他奔喪兩個月就要回職辦公,王恕推辭...
成化元年(1465)進討荊襄流民起義,以功進候。佩將軍印,與都御史王越征討韃靼,屢敗之。成化十四年加太子太保,成化十五年拜靖虜將軍征遼東,以功進保國公,再...
明末農民大起義/085 荊襄流民起義/090 陝北饑民遍地起義/095 張獻忠起義/104 闖王李自成/113 明王朝的滅亡/119 思想文化 心學祖師王守仁/128 “王學...
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由於社會矛盾激化,荊襄流民起義、廣西大藤峽瑤民起義相繼爆發。朝廷進行大規模鎮壓,以致勞民耗財,國庫空虛。明王朝採取增加賦稅的辦法,...
天順二年(1458)進右副都御史征討貴州苗民起義,巡撫湖廣。天順四年召為兵部右侍郎,征討韃靼,天順七年進工部尚書。成化元年(1465)提督軍務鎮壓荊襄流民起義,立下...
參加起義的流民達4萬多人,活動在房縣、保康、南漳等縣的山區。荊襄流民起義後,明廷震驚。於同年十二月令撫寧伯朱永、太監唐慎、工部尚書白圭統領京師及諸路軍...
原傑撫治荊襄流民荊襄流民起義被鎮壓後,明廷企圖以嚴刑峻法和築堡戍守的辦法來防止流民的重起流入,但社會矛盾沒有解決,饑寒交迫的農民入山就食,勢不可止,至...
荊襄流民起義 韓雍鎮壓大藤峽起義 限制中外勢家土地 憲宗寵番僧 流氓地棍猖狂 娼妓興盛 年節娛樂豐富 《赤風髓》成 明憲宗不再召見大臣 制定漕糧...
六年十一月,荊襄流民又在李原、小王洪領導下起義。李原與小王洪均是劉通之部下,起義後稱太平王、流民附和者達百萬人。憲宗詔命都御史項忠總督河南、湖廣、...
2.荊襄流民起義(244)3.萬貴妃為何能獨霸後宮(246)4.一手遮天的大太監汪直(249)5.屢廢屢設的西廠(251)6.宦官是怎樣掌握大權的(253)...
成化元年(1465),荊襄流民起義,擢為右副都御史撫治,以功進左副都御史,尋遷南京刑部右侍郎,成化七總理河道,後改南京戶部左侍郎。成化十二年,以左副都御史巡撫...
成化六年,又率兵征討荊襄流民起義,大肆驅趕殺掠流民。成化十年升刑部尚書,尋轉兵部。成化十三年六月,因與九卿上書彈劾汪直而被斥為民。汪直敗後復官,不久...
項忠早年就頗有戰功。在成化年間,項忠平定了滿俊之亂和荊襄流民起義兩次大型叛亂,戰功赫赫。項忠人物評價 編輯 項忠總評 項忠為人倜儻,胸懷大略,精通軍務,剛正不...
明代中期,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僅正德年間就爆發大小起義125次。 [6] 成化年間爆發的荊襄流民起義和正德時的劉六劉七起義,被稱為明代中期農民起義的高潮。這些...
成化初,出征荊襄流民起義,論功封興寧伯。汪直陷項忠,李震亦得罪奪爵,降為左都督至南京閒住。成化二十二年八月卒。陳選逝世陳選(1429-1486),字士賢,浙江臨海...
三、明中葉的民變(一)社會矛盾的激化(二)閩浙烽火——葉宗留、鄧茂七起義(三)流民浴血戰封山——荊襄流民起義(四)倏忽馳驟的“響馬”——河北農民大起義...
[9] 首先就是財政的虧空,為了鎮壓成化年間,聲勢浩大的荊襄流民起義和大藤峽地區瑤族和壯族起義,財政支出日益增加,國庫儲蓄減少。[11] 內亂同時,且有外憂。自成...
①鄖縣:明統治者在殘酷鎮壓了規模巨大的荊襄流民起義後,於成化十二年(1476)設鄖陽府,轄鄖縣、房縣、竹山、竹溪、上津、鄖西、保康等七縣,治鄖縣,即今湖北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