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和

荊和

1、指春秋時楚人卞和 。

漢 劉向 《九嘆·惜賢》:“ 晉 申生 之離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故瓊瑤俟 荊和 而顯連城之價,烏號須 逢門 而著陷堅之功。”

唐 黃滔 《以不貪為寶賦》:“縱饒 秦氏 ,當時曾欺 趙 地;爭奈 楚君 ,昔日薦刖 荊和 。”

明 高叔嗣 《古歌》:“ 荊和 當路泣,良璞為誰明?”

2、指和氏璧。

《楚辭·劉向》:“筐澤瀉以豹鞹兮,破 荊和 以繼築。”

王逸 註:“破 和氏 之璧以繼築杵而舂,敗玉寶而失其好也。”

南朝 梁 范縝神滅論》:“玉異色而均美,是以 晉棘 、 荊和 ,等價連城。”

和氏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和
  • 發音:jīnɡ hé
  • 出處:《九嘆·惜賢》
  • 屬性:詞語
典源,典源譯文,釋義,

典源

《韓非子》卷四〈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典源譯文

楚國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塊未加工的玉石,捧著進獻給厲王。厲王叫玉工鑑定,玉工說:“是石頭。”厲王認為和氏是欺騙,因而刖了他的左腳。等到厲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著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獻給武王。武王叫玉工鑑定,又說:“是石頭。”武王又認為和氏是欺騙,而刖了他的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著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淚流乾就繼續流著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哭的原因。說:“天下被刖腳的人多啦,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痛?”和氏說:“我不是悲痛腳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寶玉被說成是石頭,真誠的人被說成騙子,這就是我悲痛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這塊石,從中得到了寶玉,就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釋義

1、指春秋時楚人卞和 。
漢 劉向 《九嘆·惜賢》:“ 晉 申生 之離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故瓊瑤俟 荊和 而顯連城之價,烏號須 逢門 而著陷堅之功。”
唐 黃滔 《以不貪為寶賦》:“縱饒 秦氏 ,當時曾欺 趙 地;爭奈 楚君 ,昔日薦刖 荊和 。”
明 高叔嗣 《古歌》:“ 荊和 當路泣,良璞為誰明?”
2、指和氏璧。
《楚辭·劉向》:“筐澤瀉以豹鞹兮,破 荊和 以繼築。”
王逸 註:“破 和氏 之璧以繼築杵而舂,敗玉寶而失其好也。”
南朝 梁 范縝神滅論》:“玉異色而均美,是以 晉棘 、 荊和 ,等價連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