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泥炭礦床

現位於貴州威寧縣西部草海(湖盆)內。草海呈北西—南東向分布,面積40餘平方千米,距威寧縣城500~100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海泥炭礦床
  • 學科:泥炭地質學
  • 詞目:草海泥炭礦床
  • 英文:Caohai peat deposit
學科,詞目,英文,釋文,形成,結構,成分及現狀,

學科

泥炭地質學

詞目

草海泥炭礦床

英文

Caohai peat deposit

釋文

形成

草海泥炭的形成與草海湖盆的形成和發育密切相關,後者又受貴州高原大面積間歇性掀斜上升的新構造運動及水流溶蝕作用影響。在地殼相對穩定階段,受北西與北東向構造控制的構造岩溶盆地,被進一步溶蝕夷平,使盆地內流水變緩,植物大量繁衍,湖盆演變成沼澤。它是一個由岩溶湖盆發展而成的泥炭礦床。泥炭賦存於第四紀早更新世陳選屯組、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松波組和全新世南屯組中,屬山間湖盆型泥炭礦床。為正在發育的裸露泥炭區。

結構

湖盆內賦存有五層泥炭,自下而上為:第一層,埋深35~61米,分布面積約4平方千米,泥炭層厚2.50~10.08米,平均厚6.78米,具有中心厚、向邊部逐漸變薄的變化。本層泥炭不僅厚度大,且質量好,有機質和腐植酸等含量均比較高。植物殘體除苔草、蘆葦外,尚有木本植物殘體10%~60%,為富營養草本—木本泥炭。第二層,埋深31~48米,泥炭層厚1.30~2.40米,平均厚1.87米,分布面積約5平方千米。第三層,上距第四層泥炭3米,厚度為0.40~4.32米,平均厚度2.30米,分布面積約16平方千米。第四層位於上層之下17米,泥炭層厚度0.25~1.79米,分布面積比下層略大,14C年齡測定距今為37145±1500年,證實為晚更新世產物。第五層(表層泥炭),分布於湖盆及湖濱淺層,面積約40平方千米,埋深0.5~2.5米,泥炭層厚0.60~7.07米,平均厚度2.4米。

成分及現狀

泥炭植物殘體為苔草、蘆葦及少量木本植物,仍屬富營養草本泥炭。此外,位於草海西北緣台地之上的湖濱泥炭,埋深0.5~3米,預測面積5平方千米,泥炭層厚2.5米。本區泥炭經化驗分析,粗灰分39.30%~57.47%,有機質37.91%~53.27%,腐植酸30.07%~42.09%,pH值6.70~6.74,硫0.26%~0.62%,發熱量10.05~15.90兆焦/千克。據貴州地礦局資料,本區全部泥炭遠景地質儲量為10 026萬噸,折合成含水40%的泥炭,其遠景地質儲量為16 583.76萬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