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茌平南關清真寺
- 占地面積:5畝
- 投資:300萬元
- 內設:禮拜大殿,講堂、殯儀館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茌平南關清真寺位於聊城市茌平縣振興街道辦事處中心街。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解決茌平南關回族禮拜及適應新式教育問題,由回族醫生張登潤鄉老帶領穆斯林集資,並由其捐獻土地興建。清真寺建成除解決南關穆民宗教活動外還聘請教師為本坊回族兒童傳授新式教育,以適應時代發展。寺內費用除部分節日乜貼外,主要亦有張登潤負責。數年後其子張廷楨學成後主持教學。1937年日寇侵略山東,張登潤病故,張廷楨將遺體牽回老家濟南党家莊張氏小碑林墓地埋葬。茌平醫館關閉,張廷楨攜家人搬回老家,茌平南關清真寺學堂停課。解放後學堂被政府接管,改名南關國小。
隨著時代發展,人口增加,南關清真寺禮拜大殿窄小,已不能滿足廣大穆斯林宗教生活需要。2010年,茌平城市建設規劃,縣委、縣政府充分尊重穆斯林民眾宗教信仰自由和風俗習慣,決定由縣財政撥款300萬修建高標準新清真寺。歷時10個月,至2012年6月26日,一座功能齊全,造型美觀,設施完善的清真寺落成。新清真寺占地五畝,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和伊斯蘭教院式建築風格,是茌平縣首個仿明代古建築群。寺內設有禮拜大殿,講堂、殯儀館等,禮拜大殿可同時容納近200穆斯林民眾進行宗教活動,整體建築莊重整齊,層次分明,設施先進。
規模建制
茌平南關清真寺占地5畝,投資300萬元,茌平南關清真寺內設有禮拜大殿,講堂、殯儀館等,大殿可同時容納近200穆斯林民眾進行宗教活動,整體建築莊重整齊,層次分明,設施先進。
地理交通
茌平南關清真寺位於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中心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