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衷,西漢方士。字思和,道教茅山派祖師茅盈之三弟。漢宣帝時為五官大夫、西河太守。漢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與茅固一同辭官,渡江尋兄,往山中修道,受道術仙訣、...
後其弟茅固、茅衷從其修道,時人稱大、中、小茅君。後世稱茅氏三兄弟為“三茅真君”。茅盈證位司命真君東嶽上卿,並奉為茅山上清派祖師。道教茅山派主修《上...
這就是說,西漢景帝時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早在漢代,陝西...
早在漢代,陝西鹹陽,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感嘆,遂尋山...
三茅真君又稱"三茅君"。道教茅山派創教祖師。其中茅固,官拜執金吾、武威太守。茅衷,官拜五官大夫、西河太守。宣和 元年六月,詔封莊周為“微妙元通真君”,...
·天地宮府圖》載其為中國道教十大洞天之中的“第八洞天”,名曰“金壇華陽洞天”;相傳西漢時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與西晉時的汗澆及東晉時的許明,均曾於...
相傳西漢景帝時,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修煉,並為民治病,後於此山得道成仙。後人為紀念他們,遂將句曲山改稱三茅山,簡稱茅山。...
此外,對三茅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張道陵、陸修靜、陶弘景、翊聖、真武、 關羽或賜“真人”、“真君”,或加封二字。如二郎真君等中華道家之真君尊號非外教...
茅山古鎮具有兩千多年的文明史。漢景帝時,鹹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來此修道,故名“三茅山”,簡稱“茅山”,又稱“北茅山”。茅山鎮地處興化、東台、...
茅盈、茅固、茅衷、茅山蔣道德 目錄 1 歷史記載 2 稱謂來源 3 歷史源流 4 如今發展 茅山道士歷史記載 編輯 茅山道教是中國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也是中國道教...
道教及民間所信奉的神祗。即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總稱。《梁書》卷五十一《處士傳·陶弘景傳》(陶弘景)於是止於句容之句曲山。恆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宮,...
茅山道院,全稱句容市茅山道院,位於我國東南部的江蘇省境內,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與二茅峰、三茅峰依次相連,逶迤起伏。西漢時,陝西鹹陽南關茅盈、茅固、茅衷...
漢時 ,陝西鹹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今下泊宮)修道行善。 東晉時茅山人葛洪修煉於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這是道教宗教哲學和原始...
茅山景德禪寺,位於江蘇興化茅山古鎮,迄今有近兩千年歷史。早在漢代,陝西鹹陽,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
漢時 ,陝西鹹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今下泊宮)修道行善。 東晉時茅山人葛洪修煉於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這是道教宗教哲學和原始...
天元寶殿是茅山道院最大的宮殿,供奉著茅氏三兄弟的神像。中間是大哥茅盈,兩邊分別是其弟茅固和茅衷。三茅真君在茅山潛心修行,煉製丹藥,為民治病,終於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