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茅山古鎮具有兩千多年的文明史。
漢景帝時,
鹹陽茅氏三兄弟(
茅盈、
茅衷、
茅固)來此修道,故名“三茅山”,簡稱“
茅山”,又稱“北茅山”。茅山鎮地處
興化、
東台、
姜堰三區(縣)交匯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東與全國不鏽鋼之鄉
戴南鎮毗連,西與
周莊鎮、
陳堡鎮接壤。省級航道唐港河和興姜河穿境而過,貫穿全鎮東西的茅顧公路東連寧靖鹽高速,西接興泰一級公路,與
上海、
南京、
杭州等城市時空距離均在三個小時以內。茅山鎮是中國戴南
不鏽鋼產業集群重要的生產、研發、特流、信息、金融中心。
全鎮43.0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3.2萬畝,總人口25891人(2017年),非農人口4256人。下轄姜太、茅山東、茅山西、紀荀、茅山北、朝陽、薛楊、顧馮、孫王、南朱10個行政村和社區
居委會。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1.7億元,財政收入610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數7790人,第三產業增加值6409萬元,年末各項存款16701萬元。開通有線電視6000餘戶。自來水普及率99%,農民人均純收入5324元。
五十年代“茅山人民公社”曾受國務院
周恩來總理親筆嘉獎,被評為
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茅山鎮孫王村曾和江陰的
華西村齊名,茅山人民在勞動中創造的《
茅山號子》一直唱到
中南海,受到
毛澤東的稱讚,並在國際大賽中獲獎。
歷史沿革
茅山鎮原是蘇中里下河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據史料記載,茅山原名香山,起自於
唐代,是人工壘土堆積而成的一座土山,因山上遍長香草,故名香山,後改名為茅山,與
江南句容境內的茅山南北呼應。山上建有名聞大江南北的古
景德禪寺。寺院規模宏大,共有五進十廂,因初建於
北宋景德年間故名。後毀於戰亂,復建於明代,大修於
清代,最後毀於國內革命戰爭和“十年動亂”期間。現寺院連同土山已蕩然無存,只留有唐井一口和“古景德禪寺”石碑一塊。因茅山古景德禪寺香火鼎盛,每年農曆3月18日四鄉八鄰的香客和遊客前來燒香拜神,各路商販也接踵而來,茅山遂成為遠近聞名的集鎮。建國初期曾設過鎮、設過區,1957年撤區設茅山鄉,1958年設茅山人民公社,1983年復改設茅山鄉,1989年撤鄉建鎮至今。
經濟發展
2013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億元,增長20%;完成工業總產值30億元,增長24.5%,其中列統工業產值18.9億元,增長26.9%;完成稅收收入4574萬元,增長1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03萬元,增長13.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173元,增長13%。先後獲得江蘇省文明鎮、泰州市衛生鎮稱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工業強鎮,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突出工業強鎮第一方略,強化招商引資第一要著,積極引導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招商成效進一步顯現。全年共招引項目8個,到位資金總額達到1.5億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25%;協定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00萬美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00%。達產項目5個,分別是泰州明鋒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興化市金泰水泥有限公司、江蘇志信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興化市榮祥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泰州湘江不鏽鋼絲繩公司;在建項目3個,分別是泰州福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泰州東鏘塑膜科技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泰州寬泰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簽約擬開工項目3個,分別是電焊機項目、不鏽鋼法蘭焊管項目、水基型膠粘劑項目。招商引資的強勢推進,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新的後勁。招商載體進一步完善。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加大投入提高配套水平。全年累計投入600多萬元,實施了園區綠化、亮化、美化、硬化、淨化等工程,完成了三路五橋四駁岸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園區的承載力進一步增強。通過增減掛鈎、獨立選址、占補平衡增加土地面積28畝,上爭用地指標近80畝,為園區的發展進一步拓展了空間。企業轉型進一步加快。通過政策引導、最佳化服務,積極鼓勵和引導加大技改投入,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推動轉型升級。亞德公司新增五條生產線,產能倍增;眾心棉業新上醫用敷料生產線,拉長了產業鏈;陽光汽配廠新上自動化澆鑄生產線,有力地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紮實推進“營改增”,為企業減負。開票銷售過億元企業由去年的2家上升為4家。這些重點企業的培大育強為加快我鎮企業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樹了樣子,作了表率。
2013堅持政策引導,農業發展後勁增強。按照規模化帶動、產業化發展、特色化推進的思路,加大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推動產業化經營。在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加大土地流轉的力度,採取政策扶持、村幹部引領、能人參與等措施,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鎮共流轉土地4500畝,組建各類小農場20個,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6家,引進農牧結合項目2個,引資額達2000萬元,培訓持證新型農民350人。強化農田水利建設。從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入手,以“低水平、廣覆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載體,狠抓農村道路、橋樑等配套設施建設,建成10公里機耕道路、13座橋樑、11座小電站。著力增加農民收入。以夏秋兩季秸稈“雙禁”和綜合利用為抓手,大力推進機插秧和秸稈機械化還田等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以推進勞動力有序轉移為載體,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以規範集體資源發包為抓手,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為村級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經濟保障。
2013堅持統籌兼顧,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完善集鎮功能。加大集鎮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快項目工程建設步伐。積極推進會船賽道整治工程,新建觀光看台250米、綠化休閒廣場3000多平方米,維修公廁2座,填運土方4000多方,新開發商品房面積1.2萬平方米,通過招拍掛出讓土地2266平方米。開工建設總投資額2790萬元的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投入5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轉站。以創建省文明鎮、泰州市衛生鎮為契機,加強集鎮管理,集鎮形象不斷提升。推進村莊環境整治。今年以來,以朝陽莊村朱龍居民點實施省級村莊建設和環境整治試點為契機,孫王村、茅山北村、姜太村和薛楊村等行政村以創建康居村為抓手,堅持以點帶面、整村推進、全覆蓋沉邊蓋底的原則,全面推進村莊環境和水環境綜合整治,認真組織實施何家、朱北等5個自然村的改廁工作,村莊面貌不斷改觀。認真落實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措施,切實改善民眾的人居環境。注重村級組織建設。以村級“四有一責”建設為抓手,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綜合服務陣地建設兩大重點,因村制宜,深入推進,村級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服務民眾的能力不斷增強。孫王、顧馮、薛楊、紀荀、茅山西村、朝陽莊村等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均達500平方米以上,全鎮有8個村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0萬元。
所轄村屯
紀荀村東接寧靖鹽高速,西連茅山鎮,橫跨陳張公路兩側,興姜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系
興化市星火工業園區所在地。全村總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18畝,人口3991人,總戶數1283戶,下轄26個村民小組。紀荀村河道縱橫,水網密布,全村三十六垛、七十二溝、土肥水秀,別具風情,是村民們科學種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具有獨特的水鄉特色。這裡的村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每逢夏秋農忙季節,他們在這片熱土上高唱“茅山號子”,揮汗耕耘,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幸福生活而辛苦勞動,一到農閒之時,他們又自發地組織文體活動,如春節期間自編自演文娛節目,
清明節的會船競賽、二月十九的紀家廟會,來自相鄰鄉村的村民朋友,紛紛前來聚會交流,既舞龍舞獅、撐船競技,又自演文娛節目,
載歌載舞,熱情謳歌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熱鬧非凡,表現出新時期農民朋友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風貌。
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體村民勇於開拓,不甘落後,紀荀村已從一個單一從事農業種植生產村發展成以勞動力轉移為主的二、三產業並進的經濟富裕村,全村逐步形成勞務輸出、建築裝潢、沙石市場、
不鏽鋼產業、木板生產、房產開發、醬制食品等特色產業,現有建築裝潢公司6家,從業人員達300人;沙石市場12家;不鏽鋼生產、加工、銷售32家;木板生產加工2家;醬製品生產3家,全村勞動力轉移人員達1868人,通過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2006年實現社會總產值5938萬元,人均純收入5360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各項工作的創新,在全體村幹部努力和廣大村民的支持下,紀荀村先後榮獲2005年度“
興化市先進黨支部“、“興化市級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村”、”
泰州市級民主法制示範村”和2006年度”興化市級雙擁模範村”、”興化市級黨建工作示範點”、”泰州市級農村集體財務規範化管理示範村”稱號,鑒於此,全村上下將把上級組織的鼓勵和鞭策作為新的起點,百盡竿頭,朝著更高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