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坐落在江蘇句容城東南二十五公里處的茅山鎮。茅山是江蘇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在的新館,占地面積為一萬六千多平方米,展廳建築面積三千五百多平方米,展館分五個部分。展出各種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二千多件,用、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再現了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業績和光輝形象,再現了當年新四軍與蘇南人民浴血奮戰的悲壯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 地理位置江蘇省句容城東南二十五公里處的茅山鎮
  • 占地面積:一萬六千多平方米
  • 開放時間:9:00-17:00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陳列館
  • 館舍榮譽:獲得“鎮江市文明單位”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江蘇省鎮江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歷史沿革,傳統教育,館舍榮譽,主要展館,蘇南基地,背景故事,

歷史沿革

為了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教育後人,經省委批准,於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翻建。 新館占地面積一萬六千多平方米,展廳建築面積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陳列是《新四軍蘇南抗日戰爭歷史陳列》。展館造型別致,雄偉壯觀,既表現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現了革命前輩業績光照千秋的氣勢。陳列內容分為“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開闢”、“茅山新四軍東進北上”、“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堅持”、“蘇南人民奪取抗日鬥爭的勝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種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3000餘件。
展館外觀展館外觀
館舍重建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於1998年在原館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新館的重建工作,整個工程歷經一年半緊張設計,修建與布置之一,於1999年3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開館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新四軍老戰士,原中顧委委員會江渭清同志於1998年坐著輪椅仔細地看完了全館的陳列內容後,感慨地說道:"這個陳列館已達到了新四軍紀念館中的一流水平,可以說是華東第一家。"

傳統教育

整個陳列史料翔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真實地反映了以茅山為中心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光輝歷程,生動地再現了新四軍和蘇南人民抗日鬥爭的歷史風貌。開館十多年來,每年接待國內外觀眾平均20萬人次左右,已成為南京、常州、鎮江等一些大專院校、部隊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德育教育基地。92年以來先後被省、市有關方面列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中、國小德育教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等。96年以來被評為鎮江市“文明單位”。2001年4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博物館”,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第二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2月被批准為“省級文明單位”。
槍械 展品槍械 展品

館舍榮譽

館內還先後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隊等高級領導幹部,新四軍老幹部,老戰士達一萬人次;根據有關部門的安排,原新四軍領導吳仲超王必成段煥競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紀念館院內。近年來被省、市有關方面列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德育基地"、"中小學生德育基地"等。從1985年開館以來,每年平均接待20萬人次左右的國內外觀眾,許多大中國小、部隊院校和企事業單位與紀念館結成德育基地共建單位。紀念館先後獲得“鎮江市文明單位”“江蘇省優秀學校德育基地”“江蘇省優秀博物館”“江蘇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等多種榮譽稱號。
大炮 展品大炮 展品

主要展館

步入新四軍紀念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別致,氣勢雄偉的主體展館,館外占地達數百畝的廣場,雪松環繞,綠茵似毯,平整的草壇之上分別陳列著當年新四軍在茅山抗戰期間使用和繳獲的各類飛機,大炮等大型武器。館內展廳建築立面以茅山三山為造型,整座建築莊重大方,展廳共有兩層,樓下門廳中屹立著陳毅同志身著戎裝,手持望遠鏡的古銅色全身塑像,在他身後的展廳共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主要介紹蘆溝橋事變,國共全作,淞滬抗戰,日軍在蘇南的暴行,以及蘇南人民的譏日救亡活動和抗日自衛武裝揭竿而起等史實,讓我們對新四軍挺進茅山以前的歷史背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開闢,主要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挺進茅山後,靠勝利的戰鬥,模範的民眾紀律和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各階層民眾,廣泛抗日游擊戰爭,組建地方黨和各種抗日團體,發動和組織廣大人民投入抗日鬥爭洪流,在茅山取得立足點,開闢茅山根據地的史實。
第三部分是茅山新四軍東進北上,主要介紹1939年至1940年10月期間,新四軍蘇南部隊為了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指示精神,廣泛發動攻勢作戰,不斷擴大抗日陣地,並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中共蘇皖區黨委,統一了蘇南黨政軍的領導,基本建成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同時以茅山地區為出發點,東進北上,開闢蘇中抗日根據地的史實。
展廳展廳
第四部分是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堅持,主要介紹1940年11月至1943年10月期間,黨領導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軍民在敵,偽,頑長期反覆夾擊的嚴重形勢下,以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投入到尖銳殘酷而艱巨複雜的鬥爭中,取得反掃蕩,反摩擦,反清鄉,反清剿的勝利,牢牢地堅守了蘇南抗戰陣地,並獲得新的發展的史實。
第五部分是蘇南人民奪取抗日鬥爭的勝利,主要介紹1943年11月到1945年10月期間,新四軍第16旅先後發動溧高,長興周城等戰役和戰鬥,解放了宣長公路以北廣大新淪陷區,並與南下的新四軍第一師合編,成立蘇浙軍區,勝利進行天目山三反戰役,收復大片失地,迎來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史實。

蘇南基地

茅山抗日抗日根據地一般是指茅山山脈所在的句容丹徒鎮江)、丹陽金壇及其相鄰的溧水溧陽江寧、宜興、高淳等縣(市)的部分地區。廣義上則指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
1938年5月,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地山區抗日根據地“將是抗日游擊戰爭戰爭最能長期支持的場所,是抗日戰爭的重要堡壘” 。5月4日,毛澤東在《發展華中敵後游擊戰爭》的電文中指出:“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還應該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度江進入江北地區”。根據黨中央、毛澤東指示精神,1938年夏,粟裕陳毅張鼎丞等先後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第二支隊到達茅山地區,發動民眾,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並以茅山為基地東進、北上,開闢蘇南東路和蘇北揚泰地區。從此,茅山抗日根據地成為新四軍東進、北上、南下的前進基地和戰略通道。皖南事變後,抗日鬥爭形勢嚴峻,茅山抗日根據地歷經艱苦堅持、鞏固建設和數度向外擴展階段直至抗戰勝利。
1938年夏,陳毅、粟裕等同志率領新四軍東進抗日,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國共產黨在華中敵後最早創建的根據地之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背景故事

199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經省市批准,在距紀念館東300餘米的望母山頂建成一座高36米的“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1997年冬,發現“紀念碑前放鞭炮,紀念碑下聽軍號”的奇觀,參觀瞻仰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根據這個物理現象,當地的人們編造了一個關於一名新四軍小號手的故事,認為這是新四軍小號手顯靈,看見革命勝利了,吹起軍號歡慶勝利;為了紀念這位小號手,後來又建了一座小號手的雕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