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蚤跳甲

茄蚤跳甲

昆蟲名,為鞘翅目,葉甲科。分布在貴州、雲南、台灣等。主要危害茄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茄蚤跳甲
  • 拉丁學名:Psylliodes   balyi  Jacoby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 :鞘翅目
  • :葉甲科
  • 分布區域:貴州、雲南、台灣等
  • 天敵:狩蝽、麻雀、螞蟻、步行蟲、蠼螋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毫米,寬1.2毫米,體呈長橢圓形,頭部、尾端稍尖狹,背面銅褐色至深藍綠色,有的現紅銅色或紫色,具光澤;觸角10節,基部3節棕黃色,余黑色;腹面和前、中足瀝青色,後足股節銅綠色,脛節、跗節棕紅色,觸角向後伸展接近鞘翅中部,1節棒狀,第2節較3節長;前胸背板與鞘翅基部近等寬,表面刻點粗密混亂,小盾片半圓形,光滑。鞘翅上刻點行整齊。
黃曲條跳甲黃曲條跳甲
卵:長0.6毫米,寬0.3毫米,長橢圓形,表面光滑,初黃色,近孵化時變為灰白色。
幼蟲:末齡幼蟲體長7~9毫米,初灰白色,透明,後漸變為白色,體圓筒形,頭部黑褐色,前胸盾、臀板淡褐色明顯,胸足灰黑色,胴部12節,各節上散布稀疏細毛。
蛹:裸蛹長3.2毫米,卵圓形乳白色,頭頂部剛毛明顯。腹末端尖削,其上具1叉狀硬刺毛。

生物學特性

貴陽1年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開始羽化,5月上旬至6月下旬進入羽化盛期,田間成蟲數量大,為害嚴重。成蟲產卵前期20多天,產卵始期為5月中旬,6月中旬至下旬進入產卵盛期,卵於6月下旬孵化,6月底至7月上旬進入孵化盛期,致田間幼蟲數量多,為害重。7月中旬老熟幼蟲化蛹。7月下旬第1代成蟲陸續羽化,8月份成蟲再次達高峰,8月中、下旬第1代卵孵化,9月下至10月上旬以第二代老熟幼蟲在茄根附近土中越冬。成蟲壽命80~100天,成蟲善跳,但一般不轉移,受驚攏時才跳至它株,喜歡集中在心葉處取食。成蟲可多次交配,交配1次需0.5小時,每次產卵少則3~5粒,多達20粒,一年產卵50~60粒,多的百餘粒,產卵期一個多月。卵多產在土表或土縫中,散產或堆產,初孵幼蟲從地下莖部鑽入茄株,啃食地下莖和根的皮層,幼蟲老熟後從茄根內爬出入土,在茄根附近9~12厘米深的土層中作土室化蛹。

防治方法

(1)收穫後及時拔除茄桿,集中漚肥或燒毀。同時耕翻土地可消滅部分越冬幼蟲。
(2)保護利用天敵。有條件的飼養狩蝽、蠼螋釋放在田間。
(3)每年5~6月,8月成蟲發生期於清晨噴灑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4)根部受害嚴重時,可用上述藥劑澆灌。採收前5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