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顯廟

英顯廟

英顯廟又稱王宮,位於福建省德化縣上涌鄉中洋村,始建於宋代,前為臨水宮。宋紹定三年(公元1230年),邑人張謨、張烈“捍汀寇功”,冊封侯王,賜額敕建王侯府第形制的英顯廟,名標府邑史志。廟內尚存宋刻張烈坐像。奉祀臨水夫人、盧、張、眾三元帥及千里眼、順風耳諸神。清雍正和民國間先後維修,1991年依原狀復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顯廟
  • 地址:福建省德化縣上涌鄉中洋村
  • 朝代:宋代
  • 又名:臨水宮
簡介,廟宇結構,廟宇活動,

簡介

英顯廟位於九仙山北側上涌鎮中洋村,始建於北宋,毀於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復建,磚木結構,屋架為穿斗抬梁式。屋頂為單檐懸山式,翹脊,青瓦。總建築面積為377平方米,分三殿。上殿高2.18丈(魯班尺),縱深1.58丈,寬3.99丈。殿中屋頂置藻井,俗稱福海,仿九仙山永安岩藻井而建,工藝精美,是一處仿古建築代表作。殿中供奉神像:中左為聖父母,中右為臨水夫人;龕下左金童,右玉女;二排案上奉福德正神。

廟宇結構

中殿高2.22丈,縱深3.93杖,寬3.99丈,13個屋架。中廳為四點金式,中左供奉聰靈候王如龍,又名謨;左供奉德配淑助夫人;中右奉威正候王如虎,又名烈;右邊奉淑配王氏美助夫人。
殿前案:左奉兩候王副身,右奉飛爐聖火。殿外:左為文狀元(文判官),右為武狀元(武判官)。
中廳:左為盧公元帥名猛號昭惠,張公元帥名振號忠順;右為眾公元帥名眾齊,號英;旁立直符使者。
下堂高1.46丈,縱深1.04丈,寬3.99丈,中放大門。供奉神像有:
左邊:翁喦功曹、董俊良元帥、宛乾將軍、千里眼文書、千里眼名金善觀。
右邊:彥珍功曹、趙烈元帥、魯軒將軍、順風耳記者、順風耳名柳善聽。
大門外:左,馬夫名馳雲海;右,馬夫名劉雲奔。

廟宇活動

桂林英顯廟廟門鼎盛,自古本縣的赤水、大銘、瓊溪、湯頭、葛坑、上涌和外縣尤溪的善男信女前往參香許願的絡繹不絕。到南宋年間,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一日神誕日就開始形成廟會。廟會時按保(檀越主)輪值,每戶應養大豬一頭全豬敬神,輪到大保的村莊排大豬有四五百頭頗為壯觀。同時派各戶備山珍海味、水果禽畜、香花果灼敬神,同時從初十開始演古裝戲、傀儡、舞獅、舞龍、放煙花,現代又放映電影,至十五日結束。在廟會期間還請道士做道場。
二月十一日,是英顯宮廟會最熱鬧的一天,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客人、小商販、看熱鬧的人絡繹不絕,廟會的市場傳統商品有家具犁、耙、鋤頭、糞箕、犁梁、鋤頭柄、簸箕、斗笠、棕衣、菜籃等,還有各類種籽、種苗和生活用品,很自然地成為一年一度的集市墟日。文革十年,廟宇和神像被毀,到二月十一日這一天,集市貿易依舊進行。“文革”後,英顯宮復建,1991年,經德化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