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額門鎮

英額門鎮

英額門鎮位於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東部山區,鎮政府所在地距清原縣城15公里,中心位置(英額門村)東經125.2°,北緯42.2°,全鎮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撥為877米,最低海撥為300米,東與草市鎮相鄰,北與土口子鄉、大孤家鎮接壤,西與枸乃甸鄉清原鎮相接,南與南山城鎮、灣甸子鎮相連(撤鄉並鎮後),鎮境東西兩極之間25.5公里,南北兩極之間26.4公里,全鎮總面積27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1%,平地占15.5%,水面占2.4%,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英額門鎮
  • 外文名稱:Ying'emen Town
  • 別名:英額門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遼寧省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
  • 下轄地區:丁家街、永勝、柳木橋
  • 政府駐地:英額門社區
  • 電話區號:024
  • 郵政區碼:113306
  • 面積:279.6平方千米 
  • 人口:14686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和珅故里、紅河漂流、清河水庫
  • 車牌代碼:遼D
簡介,行政區劃,氣候條件,水力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鄉鎮工農業,發展中的鄉鎮工業,獨具特色的多種經營開發項目,和珅故里,鄉鎮歷史,旅遊資源,

簡介

英額門鎮,隸屬於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鎮政府駐英額門村,人口14686人(2017),面積279.6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英額門;22個村委會:樺樹哨、北山、丁家街、永勝、柳木橋、孤山子、張家堡、新民屯、轉彎河、英額門、長春屯、幸福、椽子溝、新堡、大石頭溝、砬子前、灣龍背、大林子、永安堡、崔莊子、福民屯、轉湘湖。
英額門鎮
2000年,全鎮總戶數5819戶,其中農業戶4552戶,總人口19116人,其中農業人口16298人;1985年,全鎮總戶數4508戶,其中農業戶3663戶,總人口19396人,其中農業人口16428人。2000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8人。全鎮共有6個民族,其中滿族12696人,漢族6176人,朝鮮族225人,回族2人,蒙古族15人,鄂溫克族2人。

行政區劃

2000年,本鎮轄區23個村,77個村民小組(1998年之前為78個村民小組),鎮內下轄英額門村、孤山子村、丁家街村、永勝村、柳木橋村、灣龍背村、北山村、樺樹哨村、大石溝村、砬子前村、椽子溝村、新卜村、長春屯村、幸福村、祁家卜村、新民屯村、張家卜村、轉灣河村、崔莊子村、永安卜村、大林子村、福民屯村、轉湘湖村。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

氣候條件

英額門鎮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5.3℃。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2.9℃。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6℃。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38℃。無霜期127天左右,東南部高寒山區無霜期為110天至115天,初霜一般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在5月上旬,11月下旬土地封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凍。5月上旬化通,最深凍土層150厘米左右,全年總日照時數為2419小時。春夏多西南風,秋冬多西北風。一般風力為3至4級,最大風力7-8級。年平均降雨量為806.5毫米,多集中於7、8、9月。這三個月降雨量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0%以上。日最大降雨量為116 .8毫米。年蒸發量為1.275毫米。
本鎮山多林密,水源充沛。境內山脈屬長白山龍崗支脈,境內群山起伏,峰戀疊障,平均海拔580米,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之多,最高峰為老虎頂子,海拔高為877米。

水力資源

英額門鎮又是渾河清河兩大河流的發源地。境內主、支流共有6條,總流長 50公里,其中渾河(英額河)境內流長主流10公里,支流長20公里,是大夥房水庫的最上游,清河境內主流10公里,支流10公里,是清河水庫最上游。全鎮地表總水量約6319萬立方米,地下蓄水量約343萬立方米,本鎮土質肥沃,境內棕壤和暗棕壤土地,占總面積的2.5%以上;草甸土和水稻土占14.2%,其它如白漿土等占83.3%左右,英額門多見白漿土。南片為棕壤土,北片屬棕壤土中的沙壤土,草炭土分布在英額門村、新民屯村、轉灣河村,粘土多分布在丁家街村。水稻土分布在沿河流域。

土地資源

本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較平坦的土地有6499.6畝,現有耕地49494.5畝,占平地總面積76.1%,其中旱田39722.5畝,水田9563畝。農業上盛產水稻、大豆、玉米、高梁等,並特產龍膽草、細辛、菸草等經濟作物,境內有344432.5畝山地。2000年有林面積達15840公頃,其中人工林4746.7公頃,森林總蓄積量達842729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1.98%,在天然林中,大量的是柞、楊、柳、秋、槐、椴、榆、樺、黃玻欏等樹種,還有少量的珍貴樹種,如刺楸、曲柳、暴馬等。人工栽植的樹種多是落葉松、黑松,還有少量的紅松、果松、樟子松、雲杉等。年生產木材2627立方米左右。
境內草條山貨藥材資源豐富,適於發展畜牧業,採集業生產。全鎮有宜草牧地12083畝左右,占山地總面積的3.5%。林間樹下、河邊、溝沿和荒山坡上生長著大量的土副特產和藥材。白柳條資源豐富,是省內的重點產區之一,資源量約5萬公斤,柳條紡織品遠銷日本、西德、美國、法國、英國,杏條資源量約1.5萬公斤,其製品杏條筐多銷於水果產區,山野菜品種繁多,是省內山野菜出口的重要產區,資源量約1000萬公斤以上,山蕨菜、山芹菜、猴腿等遠銷日本。山貨野果滿山遍野,大宗的有橡子、山梨、山核桃、山里紅、山葡萄、軟棗子、榛子、糖李子、山杏等,僅橡子、山梨、山葡萄資源量就達150萬公斤。每到夏秋季節,各種野生蘑菇遍地都是,大宗的有灰蘑、紅蘑、榛蘑、黃泥糰子、黃蘑、榆蘑、趟子蘑等,資源量約10萬公斤。野生中藥材現已發現500種,資源量約40萬公斤,採集比較多的有細辛、桔梗、蒼朮、白頭翁、五味子、車前子、龍膽草、柴胡、益母蒿、黃柏等,其中五味子是遼寧的特產,“遼五味”在境外享有盛譽。

礦產資源

地下礦藏極為豐富,現已發現的有金矽石、草炭土、煤炭、水晶石、鐵等20餘種,全鎮已發現的礦點9個,其中金礦點3個,儲金量0.3噸;鐵礦2個,儲量約50萬噸;煤礦1個,儲量約100萬噸;粘土礦2個,儲量約2萬噸;草炭土礦1個,儲量約100萬噸。

鄉鎮工農業

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鎮政府帶領全鎮人民發揚“團結務實、勵精圖治、負重拼搏、勇於爭先”的清原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雙增”為目標,在大力發展鄉鎮工業,特別是積極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同時,緊緊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狠抓了以龍膽草、香菇、林蛙、黃牛為龍頭的多種經營生產。

發展中的鄉鎮工業

1、遼寧清原變壓器廠是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定點生產廠家。擁有資產總額2273萬元。產品遠銷全國21個省、市地區,240個網點,獲得了農業部名牌產品、機電部一等品、省優產品、全省變壓器行業產品質量跟蹤檢查第一名等多種殊榮。1999年被指定為全省農網改造供貨單位。
2、撫順高壓電器元件廠產品PJT-20型夾套式膨脹器、英額門鎮鐵合金廠的75#矽鐵,英額門春柳編織廠的柳編製品、英額門福利防腐廠產品防腐桿、撫順市清原林蛙製品廠的以中國林蛙油為主要配料的“冰哈王”飲料、英額門建材廠開發的粘土及豐富草炭土資源在市場均享有良好的聲譽,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獨具特色的多種經營開發項目

1、全國首例人工栽植龍膽草獲得成功,並迅速形成產業規模。2000年全鎮預計發展龍膽草2000畝,產量100噸。龍膽草等10多種中藥材總計1萬畝,年藥材產量170噸,實現產值230萬元,成為東北藥材生產第一鎮。
苗木基地苗木基地
2、香菇生產2000年預計實現70萬箱段,發展林下參1000畝。
3、養殖業實現黃牛飼養量14180頭,生豬飼養量14310頭,年出中國林蛙商品蛙10萬隻,產值40萬元。

和珅故里

英額門鎮人傑地靈,除了顯赫一時的和珅家族,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老滿文創造者額爾德尼等歷史名角都是當地人,額亦都的後人遏必隆還是康熙年間的朝廷重臣。日本侵華時,抗聯三師在這塊土地上與敵浴血奮戰,抗日英雄王仁齋、周建華、柳萬熙血灑疆場。解放戰爭期間,東北戰場著名的雙喜嶺戰役就爆發在清原的群山之中,英額門鎮是主戰場。
和珅和珅

鄉鎮歷史

在稱汗建國(後金)前,努爾哈赤對女真族各部落發動了統一戰爭。戰爭初期,努爾哈赤把居住在建洲的居民編劃成若干個固山,每個固山的首領叫固山額真。固山下設若干個甲喇,每個甲喇的首領叫甲喇額真。甲喇下設制若干個牛錄,牛錄的首領叫統領。據《遼東古蹟遺聞》記載,渾河上游的清原英額峪(今清原滿族自治縣英額門鎮)當時被編為二甲喇。作家興華撰寫的《和珅秘傳》則明確記述了鈕祜祿氏和珅的祖先居住在建洲二甲喇。而於惠的評書《康熙東巡》則更清晰地講述了二甲喇位於當年的英額峪。 固山、甲喇、牛錄是努爾哈赤在稱汗前,對女真族各部進行統一時的準軍事組織,平時為民,出時為兵,有十分嚴格的紀律。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國(後金)以後,把固山、甲喇統一改編為八旗,此時的英額峪則被編入建洲正紅旗。但由於人們叫得順口,很多年後仍有人稱英額峪為二甲喇。
1626年8月11日,努爾哈赤在與明軍戰鬥中兵敗寧遠後,在盛京(今瀋陽)憂憤而死,享年68歲。皇太極繼承了大汗之位。為了保護大金(後金)這塊龍興之地不受外族侵擾,皇太極命六弟多爾袞和謀士範文成帶人開始修建柳條邊牆。柳條邊牆總長958公里,共設立16個邊門,在英額峪修建的柳條邊門便被稱之為“英額門”。
當柳條邊牆修到英額峪時,二甲喇一個叫鈕祜祿氏尼牙哈納的青年獵人倍受多爾袞喜愛,因為尼刷哈納不僅武藝高強驍勇,而且精明伶俐。因此,尼牙哈納被多爾袞常常帶在身邊。
柳條邊牆修建完成後,經多爾袞舉薦,尼牙哈納被皇太極封為英額門兵馬統領。1641年皇太極巡視英額門時,尼牙哈納的一身好武藝讓皇太極驚嘆不已,便賜封尼牙哈納為巴圖魯(勇士),並授三等輕車督尉世職。
在後來的40多年中,尼牙哈納在英額門盡忠職守,年邁辭官時,其兒子阿哈頓色世襲了英額門兵馬統領和三等輕車督尉世職。
康熙年間,康熙皇帝發動了攻打準噶爾的戰爭。因前線兵力不足,尼牙哈納的兒子阿哈頓色帶領英額門部分兵馬支援前線。在征戰準噶爾的戰場上,阿哈頓色戰死,後被康熙皇帝追封為巴圖魯(勇士)。
準噶爾戰爭勝利後,康熙皇帝下旨讓阿哈頓色的兒子爾善世襲了英額門兵馬統領和三等輕車督尉世職。也許是遺傳基因所至,這個鈕祜祿氏爾善不僅繼承了爺爺尼牙哈納和父親阿哈頓色的聰明伶俐,而且也繼承了爺爺和父親高強的騎射武藝。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皇帝到興京永陵祭祖,而後到英額門皇家圍場行圍狩獵,爾善有幸見到了康熙皇帝。在半個月的狩獵活動中,康熙發現這個爾善不僅聰明能幹,而且武藝不凡,心中頓生喜愛之情。返京時便把爾善帶進京城。從此,鈕祜祿氏家族舉家從建洲二甲喇英額峪遷至北京,爾善也成為康熙皇帝麾下的一個帖身督衛。不久,爾善的兒子鈕祜祿氏常保出生。
20多年後,爾善告老辭官,其兒子常保同樣世襲了三等輕車督尉世職。乾隆下江南時,常保隨行保駕到福建。因福建封疆大吏無作為,乾隆下令改政,常保便被提升為福建省兵馬副督統。乾隆十五年(1750年)常保的兒子在北京出生,這就是後來清朝歷史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鈕祜祿氏和珅!

旅遊資源

英額門皇家盛京圍獵場位於清原民族自治縣英額門鎮東北的崇山峻岭地帶,其範圍包括今遼寧清原的英額門鎮(柳條邊外)、草市鎮;吉林的東豐、西豐、海龍、輝南、盤石等縣,方圓260餘平方公里的深山老林。
皇太極建立大清王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保護大金(後金)這塊龍興之地不受外族侵擾,皇太極命人開始修建圍場,圍場四周用柳條邊牆圍起來,柳條邊牆總長958公里,共設十六個邊門,在英額峪修建的柳條邊門便稱為英額門,康熙皇帝經常到圍場狩獵。恢復區域有皇家行宮、牌樓和柳條邊門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