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王國(英語:Kingdom of England;927年-1707年5月1日),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國家,在大不列顛島的南方,包含了英格蘭與威爾斯公國。1541年與愛爾蘭王國組成共主邦聯,1603年與蘇格蘭王國組成共主邦聯。皇室的首要居住地原本是位於漢普郡的溫切斯特(Winchester),但倫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樣的地位 - 特別是倫敦,從12世紀初開始已成為“事實上”的首都。倫敦成為王國的首都直至1707年(參見1707年聯合法案),並繼續保持英格蘭首要城市的地位。該市亦是大不列顛王國(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的首都。
英國的現任君主:伊莉莎白二世,是英格蘭國王及女王的現任繼承人。英格蘭女王(及國王)的頭銜其實自1707年來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這個被廣泛使用的名稱並不正確。她這個稱號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國王稱號。
基本介紹
王國介紹,歷史,王國檔案,主要城市,君主,辨析,英蘇區別,與英國區別,歷代君王,
王國介紹
此條目是關於歷史上的英格蘭王國 (927-1707年)。如欲參看它現代的資料,請查閱英格蘭。聯合王國(即英國)是西歐的一個國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它始於英格蘭王國,由三個聯盟法令建立:1536年與威爾斯合併;和愛爾蘭於1541年組成共主邦聯,至1801年合併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921年12月6日英國被迫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但北愛爾蘭六郡仍屬英國);英國和蘇格蘭王國於1603年組成共主邦聯,至1707年兩國正式合併。在19世紀權力達高潮時,它統治的帝國跨越全球。倫敦是首都和最大的城市。
歷史
七國時代
在公元8世紀時期,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土地”上七個小國家,在不列顛沿海的劫掠的丹麥人和挪威人為主的維京海賊上岸建立丹麥區成立了王國更讓盎格魯-撒克遜人談虎色變。
到8世紀下半葉,威塞克斯王國從眾小國之中脫穎而出。日漸興盛,其統治權也漸漸的壓過其它在王國,這種情況則持續到公元9世紀。國王阿佛列率先以“全盎格魯-撒克遜人土地之王”稱呼自己,意思是英格蘭的王。他的兒子長者愛德華在軍事成就上超越他的父親,對維京人成立的王國用兵,攻下丹麥區(Danelaw)不少土地,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權。918年愛德華姊姊艾爾芙達的死,導致他919年從他的外甥女艾爾夫韋安中奪取了對麥西亞王國的統治權。927年中世紀早期英格蘭的最後一個王國-諾森布里亞王國被長者王愛德華的兒子威塞克斯國王埃塞爾斯坦攻滅,徹底統一了六國。埃塞爾斯坦是統一英格蘭的第一人。他並不是法律上第一個英格蘭國王,但事實上卻是第一個。
威塞克斯王朝
埃塞爾斯坦於927年成功征服了斯堪地那維亞約克王國的維京人,使其成為了整個英格蘭的第一位統治者。他成立了威塞克斯王朝,在他的統治期間,王室一直是英國的中心。王位由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愛德蒙一世繼承。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盎格魯人和維京人間發生不計其數的戰爭,直到954年威塞克斯王國將丹麥區(Danelaw)上的斯堪地那維亞約克王國吞併,戰爭才暫告一段落。
英格蘭仍舊保持著政治上的統一,然而,在公元10世紀末期,丹麥的維京人開始入侵英格蘭。埃塞爾雷德二世在1002年下令屠殺所有在英格蘭境內的丹麥人來作為回響。這只是引起了斯萬一世和挪威的注意和戰爭行動。斯萬一世於他餘下的生命之中對英格蘭籌劃了四次全面入侵。1013年斯萬被宣稱為為英格蘭國王,與埃塞爾雷德二世抗衡。斯萬於1014年2月2日逝世。他的兒子克努特一世大帝繼續對英格蘭作戰。威塞克斯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於1016年4月23日逝世。他的兒子埃德蒙二世很快就被克努特打敗。克努特同意與愛德蒙共治英格蘭,但很快後者於1016年11月30日逝世,令英格蘭置於丹麥的統治下。自此英格蘭完全由克努特統治,是為丹麥王朝。
丹麥王朝
丹麥王朝的統治直至1042年6月8日哈德克努特逝世為止。他是克努特一世大帝與埃塞爾雷德二世前妻,寡婦諾曼第的埃瑪的兒子。哈德克努特沒有自己的繼承人,由埃塞爾雷德二世的兒子,他哥哥懺悔者愛德華繼位。威塞克斯王朝復辟,盎格魯-撒克遜人再度取回政權 。
1066年1月4日/1月5日時,懺悔王愛德華駕崩,他並沒有留下任何子嗣,王位由他的內兄弟哈羅德二世繼承。而位於歐洲大陸上諾曼第公國的國王威廉立即宣稱自己是懺悔王愛德華的姑表侄,擁有王位繼承權。威廉率領一支由諾曼人組成的大軍,發動入侵英格蘭行動,並於1066年9月28日在薩塞克斯地方登入。哈洛德二世與他的軍隊在約克的史丹福德橋之戰獲得勝利(1066年9月25日)。他們行軍穿過整個英格蘭來對抗諾曼第公國的入侵,兩軍在黑斯廷斯戰役取得了重要的結果(1066年10月14日)。哈洛德二世不幸兵敗陣亡,及其兩位弟弟也戰死沙場。威廉獲得最後的勝利,自此威塞克斯王朝滅亡。諾曼第公國成功征服英格蘭,他在1066年12月25日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建立諾曼第王朝。
諾曼第王朝
威廉一世即位後,在政治上依附法國,下令編輯末日審判書,相當於現在人口、財產普查,透過此書他可以得到甫征服的國家的資訊,以便日後管理英格蘭。為了鎮壓國內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叛亂,威廉一世引入歐洲大陸的分封土地制度,將英格蘭的五分之一土地作為自己的領地。同時藉由領主效忠、強化英王王權。引入了法語和法國的生活習慣,諾曼人的征服整個改變了英格蘭的文化,甚至是其語言、習俗。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威廉並沒有計畫將王國與諾曼第公國合併一起。不過身為諾曼第公爵,威廉仍然對法王腓力一世有效忠之心。獨立的英格蘭可以讓他的統治不受到干擾。威廉一世死後相繼由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繼位, 1135年,亨利一世駕崩外甥史史蒂芬繼位,歐洲大陸上的安茹國王若弗魯瓦五世遂宣稱其妻瑪蒂爾達皇后有權繼承英格蘭王位 ,此後,兩人在各自勢力支持下掀開了長達19年的王位爭奪戰,英格蘭陷入無政府狀態 ,兩派之間各有輸贏, 史蒂芬一度被俘虜。1153年,兩派達成協定, 規定史蒂芬死後王位須由馬蒂爾達的兒子安茹國王兒子亨利繼承,次年史蒂芬死亡 ,亨利即位,從此金雀花王朝取代了諾曼第王朝。
金雀花王朝
安茹國王亨利二世的即英王大位,建立金雀花王朝,又名安茹王朝。他即位之後的領有諾曼第、安茹的領地,領地是英國中世紀時其他任何一代國王都無法比擬的。他執行了制定法典,改革軍隊等一系列改革,使得當時的英格蘭成為了除了神聖羅馬帝國之外最強大的國家。
自約翰一世繼位後,屢戰屢敗,廣大領地由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兼併。包括家族起家的安茹國領土也只剩下海峽群島。之後,英國數次以收復失土的名義向法國開戰。約翰在攻法國的戰役中不停失利,他被迫向法國支付賠償金,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地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檔案,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他的孫子愛德華一世在1282年擊敗威爾斯王國末代王子盧埃林。他在1301年將威爾斯親王的封號賜給他的長子愛德華二世,從此以後,威爾斯親王成為英國皇太子的封號。 1328年,法國由瓦爾德克王國接掌王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依母親血脈聲稱有法國王位繼承權,開啟英法百年戰爭。
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1377-1399年在位)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格蘭的封建農奴制度。1399年,理查二世在遠征愛爾蘭王國時,被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囚禁至死。亨利四世奪去王位,建立蘭開斯特王朝。百年戰爭之中,英國各地領國的舊貴族們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裝,自蘭開斯特王朝自成立起,反對派約克家族因為無法接受,互相打不停,斷斷續續的玫瑰戰爭造成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輪流執政的情況。
英法百年戰爭
1337年 - 1453年間英格蘭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14世紀末,英格蘭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採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制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1485年在波斯沃平原之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打敗約克王朝的理查三世,隨即稱王即位(1485-1509年在位),建立都鐸王朝。
都鐸王朝
亨利七世建立了都鐸王朝,通過迎娶約克王朝的伊莉莎白統一了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兩個家。玫瑰戰爭中,大批封建舊貴族在互相殘殺中或陣亡或被處決。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增長,為都鐸王朝的君主專制政體的建立提供了支柱,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家。在都鐸王朝的開國國王亨利七世去世之後,其子亨利八世即位。亨利八世因為離婚問題和羅馬教廷鬧翻,於是成立英國新教,自己當教主,開始在全國強推宗教改革,查抄了全英格蘭800多個教區,以改革的名義搗毀教堂,還通過圈地和圍田侵占民用耕地手法,積累大量金錢。
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斯合併。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格蘭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產集中,連成大片。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國王從1530年起頒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僱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海盜J.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F.德雷克則在伊莉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伊莉莎白一世頒發“私掠許可證”,從此英國開始明目張胆,公開合法地搶劫西班牙來往於新大陸和歐洲的商船,並於1577-1580年間進行了震驚歐洲的環球航行。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捍衛了英國本土安全和宗教改革的成果。1603年,伊莉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年,1660-1714年)。
斯圖亞特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首任君王為詹姆士一世,其母遭蘇格蘭貴族驅逐,流亡英格蘭,後來因為暗殺伊莉莎白女王被處死,詹姆士低頭討好伊莉莎白。在伊莉莎白女王死後繼承成為英國國王,是為斯圖亞特王朝。
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克倫威爾率領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組成的一支騎兵隊伍,新模範軍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擊敗王黨軍隊。翌年,國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國王逃跑,1648年2月,王黨勢力乘機又挑起內戰,在獨立派、平等派聯合打擊下,王黨勢力復被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1648年12月,克倫威爾清除了議會中的長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斬首。克倫威爾成為了沒有國王名頭的國王。1649年,克倫威爾成立了英格蘭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England)
英格蘭聯邦
由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支持,克倫威爾鼓勵重商主義並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把清教徒的規定強行推行到全國,1653年4月,克倫威爾驅散殘餘議會,12月建立護國政府,自任為護國公,將國號改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聯邦(Commonwealth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實行軍事獨裁。克倫威爾在1653年去世了,他的兒子理查·克倫威爾繼承護國公一職。理查無法控制政府和軍隊,並於1659年5月下台,各地陷入混亂。1660年2月,流亡的查理二世回來重掌大權,斯圖亞特王朝復辟,英格蘭聯邦滅亡。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查理二世巧妙維持著國內平衡,直至去世由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由於詹姆士二世想重新信奉天主教,英國議會新教徒不滿密謀,請荷蘭執政者威廉三世派兵入侵英國,1688年威廉三世率兩萬精兵渡海攻入英國,發動“光榮革命”。
王國檔案
國家格言:Dieu et mon droit(法文: 天有上帝,我有權利)
政府體制:君主專制 (在17世紀末以及18世紀初,才出現憲政的名詞)
國家元首:英國國王/女王
議會;英格蘭議會
成立日期:927年,艾塞斯坦統一整個英格蘭
解散日期:1707年3月26日,1707年聯合法案
首任君王:艾塞斯坦
末任君王:安妮女王
先前的國家:七國時代
繼承的國家:大不列顛王國
人口密度:384/km²貨幣:英鎊(£) (GBP)
時區:UTC / GMT[[夏時制: UTC +1 (BST)]]
主要城市
倫敦London伯明罕Birmingham 布里斯托Bristol 曼徹斯特Manchester 紐卡斯爾Newcastle 利茲Leeds 利物浦Liverpool 諾丁漢Nottingham 謝菲爾德Sheffield 劍橋Cambridge 牛津Oxford
君主
英國的現任君主,伊莉莎白二世,是英格蘭國王及女王的現任繼承人。英格蘭女王(及國王)的頭銜其實自1707年來已未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這個被廣泛使用的名稱並不正確。她這個稱號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國王稱號。
辨析
英蘇區別
英格蘭人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由遷移過來的日耳曼部落群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融合當地凱爾特人——不列顛人結合而成,被認為是古日耳曼人的後裔,英語屬西日耳曼語支。無論從種族和歷史上說,蘇格蘭和英格蘭都不是一回事。蘇格蘭人的祖先和威爾斯人、愛爾蘭人一樣是凱爾特人,說的是來自凱爾特文明的古老語言,這種語言至今在蘇格蘭都是官方語言。公元843年,蘇格蘭地區的一個國王完成了各個蘇格蘭部落的統一大業,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蘇格蘭王國。那時候,盎格魯-撒克遜人還在不列顛島的南部地區打野豬。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結合,起始於1603年。當時英倫半島正因為新教與天主教教廷決裂。接受新教信仰的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因為怕繼承人的問題引起宮廷鬥爭,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丈夫,終身未嫁。臨死前她將王位傳給年幼的詹姆斯。詹姆斯的母親瑪麗是名義上的蘇格蘭國王,她不願意為了討好伊莉莎白而放棄天主教信仰,隨後由於捲入了刺殺伊莉莎白一世的陰謀而被處死。這樣年幼的詹姆斯同時成為蘇格蘭和英格蘭兩個國家共同的國王。蘇格蘭稱其為詹姆斯六世,英格蘭則稱其為詹姆斯一世。蘇格蘭和英格蘭兩個王國國合併成為共主邦聯。但是,蘇格蘭依然保留自己的議會、司法系統與政府。對於歐洲大陸來說,這依然是兩個國家,直到1707年聯合法案通過後英蘇兩國才正式合併。
與英國區別
簡單來說就是英格蘭是英國的一部分。
歷代君王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爾沃夫(839-858在位)
3、埃塞爾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爾伯特(860-866在位)
5、埃塞爾烈德一世(866-871在位)
6、阿爾弗烈德大帝(871~899在位)
7、長者愛德華(900-924在位)
8、埃塞爾斯坦(924-940在位)
9、愛德蒙一世 (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殉教王愛德華(975-978在位)
14、埃塞爾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16、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在位)
17、哈羅德二世(1066在位)
丹麥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麥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麥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羅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麥王兼) (1040-1042在位)
諾曼第王朝(1066—1154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蘭國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蘭國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蘭國王1100-1135)
4、史蒂芬(1096-1154)(英格蘭國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在位)
2、理查一世(獅心王)(1157-1199)(英格蘭國王1189-1199)
3、約翰王(失地王)(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
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蘭國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蘭國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蘭國王1422-1461,1470—1471)
約克王朝(1461—1485年)
1、愛德華四世(1442-1483)(英格蘭國王1461-1483)
2、愛德華五世(1470-1483)(英格蘭國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國王1483-1485)
都鐸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蘭國王1509-1547)
3、愛德華六世(1537 – 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瑪麗一世(1516—1558)(英格蘭女王1553—1558)
5、伊莉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蘭女王1558-1603)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蘇格蘭國王1567-1625,英格蘭國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蘭國王1625-1649)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蘇格蘭國王1651-1685,英格蘭國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5-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