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社會,有三種解釋。一是英國社會學家 M.揚構想的未來英國社會。基本特徵:(1)由具備專業知識的統治階級治理國家;(2)社會發展取決於權力和知識的結合程度;(3)教育制度專門用於培養、篩選高智商、高才能的人才;(4)社會上全體有才能者集中起來,便形成一個英才階層。二是功能論教育社會學家確認的現代西方社會。反映在教育方面的特徵:(1)個體的才能與努力遠比社會特權和歸屬地位重要;(2)教育與職業、社會地位的相關逐漸提高;(3)雙親與子女社會地位的相關逐漸減少;(4)雙親社會地位與子女學業成績的相關也逐漸減少。三是美國未來學家貝爾強調的“後工業社會”。
主要特徵:(1)技術稱為“人力資本”;(2)工資和地位差異由是否受過高等教育及技術水平高低決定;(3)教育和文憑成為護身必需品;(4)受過高等教育的新技術英才決定未來社會的等級,並重新組合階級結構。這三種解釋儘管不一致,但一般認為,現代社會雖然離完整的英才社會仍相距甚遠,但至少已比過去更為英才化,學者們常用的證據:勞動力隊伍中專業人員百分比比較,高等教育發展規模、速度比較。作為概念,源自 M. 揚的《英才主義的興起》;60年代被功能論者接受並闡發;貝爾將它納入自己的理論框架,於 1973年出版《後工業社會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