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又譯金匠學院,以工藝和娛樂學院(Goldsmiths' Technical and Recreative Institute)之名創立於1891年,並於1904年加入倫敦大學聯盟,更名為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1891年,City of London Livery Companies的Worshipful Company of Goldsmiths創立了金匠工藝和娛樂學院。從12世紀開始,金匠公司(The Goldsmiths' Company)成立了中世紀時期金匠,銀匠和珠寶工藝師的同業公會,擁有如此長的工藝歷史,金匠學院把這些工藝藝術列在重要的教育發展目標。創校初期,The Livery Company致力於為工業、勞工和工匠階級的工作者推廣技能、知識和健康的發展環境。大學校區位於新十字(New Cross),前身為皇家海軍學校(其中Richard Hoggart Building由知名建築師John Shaw Jr.設計),現為金匠學院的經典主體建築大樓。
1904年,金匠工藝和娛樂學院併入倫敦大學,並改名為金匠學院。在當時金匠的教育學院是全英國規模最大,培育出許多教師。金匠學院也創立護校,培育護理人員。在併入倫敦大學沒多久後,金匠學院在1907年於校園的本部大樓後方建蓋新的藝術大樓(設計師為Sir Reginald Blomfield)。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校決定將所有師生移師到諾丁漢大學。1940年,學校的本部大樓被燃燒彈摧毀,一直到1947年才修復完工。1960年期間,金匠學院的學生人數劇增,在同時期,金匠的藝術和社會科學領域逐漸被學界重視,建立名聲。由於學生人數增加,學校的本部大樓擴建,並新建許多新的教學大樓,如The Lockwood Building、Whitehead Building、Education Building、Warmington Tower和St James's Hall來容納這些新學員。1988年,金匠學院取得皇家特許狀。2006年後,金匠刪除“學院”二字,改為“金匠,倫敦大學”(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但仍被譯作“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過去曾擔任金匠學院的校長包括Richard Hoggart、Andrew Rutherford教授和Ben Pimlott。
在最新的教學質量評估中,該校的傳媒和社會科學、人類學、設計、音樂和視覺藝術類課程均達到了5星級的滿分標準。金史密斯學院通過與著名的心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藝術家、人類學者、著名文化人及音樂人等各行業的優秀學者專家的合作,在許多教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學校現有500多名學生在讀MPhil和PhD博士課程,還開設了新的MRes(Master of Research),意在為本科生搭建學習與研究的橋樑。2008年的英國學術研究評估中,金史密斯學院在英國名列第35名。學院在很多領域學術水平頗高,強勢項目有傳媒與通訊、社會學、人文學、設計、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音樂等等。在學校眾多校友中,不乏政治家、音樂家、設計師和作家等,還有7名畢業生獲得過歐洲最具重量級的當代藝術大獎透納獎(Turner Prize)。
2019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Communication & Media Studies專業排名1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Netherlands2 Stanford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3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4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United Kingdom5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nited States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United States7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United Kingdom8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Singapore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United States10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nited States11Columbia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2017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