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膠東半島
崑嵛山區燃燒。王官莊貧農
馮仁義,為逃避惡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兩年前隻身闖關東,留下仁義嫂拉扯著五個孩子艱難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產黨員姜永泉領導鄉親們武裝暴動。仁義嫂的大女兒娟子拿起父親的獵槍參加了這場殊死的戰鬥。
暴動勝利,王官莊民眾公審並槍決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仁義嫂衝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當婦救會長,投入抗日鬥爭的洪流。
秋末的一個夜晚,國民黨特務、王唯一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莊。他偽裝進步,騙取民眾信任,當了國小校長。其妻雖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卻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愛上了長工王長鎖,並生下女兒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隱私,挾制王長鎖為他傳送情報,進行特務活動。偽軍分隊長、王唯一之子王竹根據王柬芝的情報,帶領日偽軍洗劫王官莊,殘酷地殺害了副村長七子等人。
民眾懷著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黨支書德松、娟子的弟弟德強等參加了於得海團長率領的八路軍。仁義嫂這位革命的母親更加堅毅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並參加了抗日救亡工作。她懷著母愛,做軍鞋、關懷住在她家的戰士。
八路軍某部兵工廠遷到王官莊,敵人妄圖破壞兵工廠,鬼子大隊長龐文突然襲擊王官莊,將民眾趕往南沙灘,母親——仁義嫂被捕。
敵人嚴刑拷打,逼母親上山找兵工廠埋機器的地點,她卻把敵人引到雷區挨炸。
根據地人民終於奪得了反“掃蕩”鬥爭的勝利,並在革命戰爭中受到了鍛鍊。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偉大勝利,極大地鼓舞著根據地軍民。總攻開始了。軍民們英勇奮戰,終於全部殲滅守城的敵軍,紅旗插上道水城頭,千萬人的歡呼震撼著大地。
在這勝利的時刻,母親一家終於團聚了。鮮艷的紅旗和陽光映照著這位躺在擔架上的英雄母親。她深情地注視著女兒秀子手中的鮮花,特別是那金黃色的苦菜花吸引著她,她好像嘗到苦菜根清涼可口的苦味,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臉上露出欣慰的、幸福的微笑。
主要人物
母親——馮仁義的妻子
娟子——全名馮秀娟。母親的大女兒。共產黨員。後為區婦救會長。
馮德強——母親的大兒子。共產黨員。八路軍於得海團長的警衛員,後轉業為縣兒童團長。
馮德剛——母親的二兒子。
秀子——母親的二女兒。村兒童團長。
馮仁義——母親的丈夫。共產黨員。
姜永泉——區委書記。娟子的丈夫。
馮德松——母親的侄子。初為王官莊黨支部書記,後擔任區長。
蘭子——德松的妹妹,共產黨員。
七子——農民。共產黨員。
王長鎖——長工。杏莉母親的情夫,後兩人正式結婚。
杏莉母親——願為漢奸特務王柬芝的妻子。
杏莉——王長鎖和杏莉母親的私生女。馮德強的未婚妻。
花子——共產黨員。後為王官莊的婦救會長。
花起——長工。花子的丈夫。
四大爺——花子的父親。
老德順——王官莊的村長。
嬋子——娟子的姨姐漢奸楊翻譯官的姘頭。
於得海——八路軍某團團長,後為東海區司令員。
柳八爺——原為一股流寇式的農民暴動武裝的領袖,後為八路軍某團收編,擔任營長職務,並參加了 中 國共產黨。
老號長——該團團部號長。
於水——於得海的兒子,團政委的警衛員。
王東海——八路軍某團班長和警衛排長,後提升為連長。花子的未婚夫。
馬排長——柳八爺手下的排長。
紀鐵功——八路軍某部兵工廠主任,共產黨員。
趙星梅——紀鐵功的未婚妻。去婦救會長。
白芸——八路軍某團衛生隊長。原王官莊國小教員。
王唯一——王官莊大地主,漢奸,偽鄉長。
王柬芝——王唯一的叔伯弟弟,日偽派回王官莊的漢奸特務。
王竹——王唯一的兒子。偽軍中隊長。
玉珍——王唯一的女兒。
宮少尼——王官莊國小教員,王柬芝手下的漢奸特務。
呂錫鉛——王官莊國小教員,王柬芝手下的漢奸特務。
淑花——王柬芝的小老婆。
龐文——日軍大隊長。
楊翻譯官——龐文的翻譯官。
孔江子——偽軍分隊長。玉珍的情夫。曾投誠過來,後又叛變。
創作歷程
《苦菜花》是我的處女作,是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不僅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我發表的第一篇文學作品。為了這本書的創作,從一九五三年開始醞釀、構思、練習鑽研,到一九五五年寫成初稿,用去了三年多的我在軍隊的緊張工作的業餘時間和節假日。同年秋天,我把一大包稿子寄給北京解放軍總政文化部,並附上一封給該部陳沂部長的信,大意說,我是某部隊的一個十九歲的排級幹部,共青團員,利用工作之餘,寫了一本小說稿子,自知水平很低,達不到出版要求,只求能得到有關部門的指教……“解放軍文藝叢書編輯部”很快來了信,稱我寄去的稿子和給陳沂部長的信,都已轉到他們手裡,他們會及時把意見告訴我……然而,這一等便等了一年多!這怪不得編輯部,因為反胡風引發的肅反運動,文藝界是重災區,一切正常業務工作都要停下來為政治運動讓路。好在一九五六年冬至一九五七年春,我在編輯部的熱情支持幫助下,在大張旗鼓的反右運動前夕,很順利地完成了修改定稿工作,不然,又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去了。
《苦菜花》初版於一九五八年一月,是解放軍文藝社自己編輯出版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由天津畫家張德育作的彩色插圖,而之前該社的“解放軍文藝叢書編輯部”編輯的書,都是交給地方的有關出版社出版;之後,為了慶祝新中國建國十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從全國範圍精選一批文學作品出版,我趁機對入選的《苦菜花》作了些枝節性的修飾,並把應約發表過的一篇談該書創作情況的文章,收作後記,此後出版的各種本子,包括外文譯本,都是根據這個版本來的,直到“文革”之前,沒有再修訂過。“四人幫”被粉碎後不久,迫於當時的形勢,再版時又做了些刪節;隨著政治形勢的進一步好轉,很快又恢復了原來的版本,也就是讀者現在看到的本子。(摘自作者自序)
點評鑑賞
作品真實而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鬥爭的複雜性,並在這種複雜的鬥爭中表現了人民的覺醒和成長,歌頌了革命人民的崇高品質。抗日游擊隊雖然一下子就結束了漢奸、大地主王唯一對王官莊的統治,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但鬥爭並未就此結束,而是更深入、更尖銳地展開了。王唯一之子王竹當了偽軍中隊長,充當日寇掃蕩戰中兇惡的劊子手,成為王官莊人民的死對頭。而更陰險、也更兇惡的則是王柬芝。他以開明地主身分獻地、辦學,偽裝進步,騙取信任,鑽入抗日民主政權內部,但暗中卻網羅黨羽,從事特務活動。王官莊的幾次被掃蕩,村幹部的被殺,陳政委的被害,都和王柬芝送的情報緊密相關。而他的這些罪惡活動,又與為他所脅迫的無辜的長工王長鎖的悲劇性的愛情糾纏在一起,這就使他的陰謀更加難以揭露。在侵略者與漢奸地主這兩種勢力明明暗暗的勾結下,王官莊人民的抗日鬥爭就變得更加複雜和殘酷。
但是,革命人民沒有屈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受了極其嚴峻的考驗,並在鬥爭的鍛鍊中迅速地成長起來,懂得了生命的意義。作品用飽含激情的筆觸,細膩地描繪革命人民的成長,讚頌他們那種善良而又不屈的崇高精神。在嚴酷的鬥爭中,面臨生與死、革命與個人、幹部與親人之間抉擇的關頭,他們總是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來維護黨和革命的利益。副村長、共產黨員七子因傷未能和鄉親們一起轉移,被王柬芝出賣,敵人想活捉他。七子英勇地戰鬥,寧死不屈的頑強意志,使他把最後一顆手榴彈留給了自己和妻子。敵人設毒計讓婦女認親人以捕殺區幹部,花子正向丈夫老起走去,突然發現區委書記姜永泉,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她克服了感情上的矛盾,毅無反顧地走向姜永泉,眼睜睜地看著患難與共的丈夫慘死敵手;而老起明白她的心跡,宣布自己是八路軍,以自己的犧牲保全了黨的領導。就連被王柬芝脅迫的王長鎖和杏莉母親,也醒悟到“做個好人死了,強似劣人活著”,再也不願屈辱地生活下去,終於在鬥爭中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的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誌著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懷著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徵: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作品把母親置於王官莊極其嚴峻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在公與私、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愛心腸與革命意志這兩個特徵,真實地描寫了她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寫出她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於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並注意揭示母親性格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也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變為靈魂高尚的革命母親的過程。當大女兒娟子拿起獵槍參加革命活動時,母親的一家正處在極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數口被惡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親獨自拉扯著5個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幫手,母女相依為命,而且,鬥爭的環境又是那樣的險惡,母親怎么能不為娟子擔驚受怕呢?但是,公審大會和娟子親手槍斃大仇人王唯一的現實教育了她,“有一種東西,像是一把火從她內心裡燒起來”——母親的革命意識開始甦醒了。面對封建家族的傳統壓力,她更加認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幹革命工作。敵人燒毀母親的房子,她咬緊牙根:“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爛了骨頭也要跟你們算清!”這冤仇,不僅是個人的,而且是階級的,因此,大兒子德強參軍時,母親滿意地“點頭”。隨著鬥爭的深入,在共產黨員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親的慈愛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斷地發展。她從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軍戰士身上,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認識到革命才是苦難農民的唯一出路。她把對兒女的愛擴大到對每一個革命戰士的愛,上升到對革命的愛。當敵人逼她說出兵工廠埋藏機器的地點,並以殺害她的小女兒嫚子相威脅時,為了革命,為了保住兵工廠,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小女兒被敵人殘酷殺害。
酷刑,摧毀不了她鋼鐵一樣的革命意志;殘殺,只能激起她更強烈的仇恨。這時,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已經升華到了一種嶄新的境界。她自覺地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親手消滅敵人。
母親的覺醒反映了千百萬貧苦農民的覺醒;母親的成長代表了千百萬革命母親的成長。
《苦菜花》還善於提煉生動而富於特徵性的情節,描繪驚心動魄的場面,這對於刻畫人物、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都有重要作用。
《苦菜花》的不足之處是,由於對當時鬥爭的歷史背景展示不夠廣闊,致使作品未能涵納更為深廣的社會歷史生活內容。
成就與影響
《苦菜花》是作家
馮德英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本書是由馮德英創作,經過學者教授出身的作家車承友加工潤色的再創作的革命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1955年十一月寫於漢口,1957年七月改於北京。本書在1965年被搬上銀幕並紅極一時。
本書是著名作家馮德英的處女作,出版50年來翻譯成10種文字暢銷1000萬冊。
作者簡介
馮德英,當代作家。山東牟平(今屬乳山)人。
1935年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都投身於人民革命鬥爭。少時讀了5年國小,當過兒童團長,深受戰爭年代鬥爭生活的薰陶和教育。
1949年初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有機會在幾年間讀了大量中外文藝作品和文化讀物。
1954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苦菜花》,經兩年多刻苦寫作,出版後被譯成日、俄、英等文本。
曾任空軍政治部文化部創作員,後任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泉城》主編等職。還出版了長篇小說《
迎春花》、《
山菊花》(獲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首屆優秀長篇小說獎),長篇三部曲《大地與鮮花》第一部《染血的土地》等,另有一些短篇小說、散文和電影劇本。
馮德英的“三花”長篇系列集中反映了膠東半島人民艱苦卓絕、英勇頑強的革命鬥爭,情節起伏跌宕,語言清新流暢,性格描寫細膩生動,具有抒情鄉土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