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縣介福鄉苦寨坑古窯被遺址被發掘。2016年1月13日,來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等專家共聚一堂,通過現場勘測、比對出土青瓷等,共探這一處新發掘的古窯址。
經過考古發掘、整理及碳14年代測定,該窯址年代在公元前1400多年至公元前1700多年,即距今3400-3700多年的夏朝中後期到商代中期。可以確定苦寨坑窯址是全國最早使用龍窯燒制原始瓷器的遺址。
據悉,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古窯址為浙江湖州瓢山窯址,時代可追溯至夏晚期。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窯址的年代刷新了全國的紀錄,把中國燒制原始瓷的歷史向前推移了200年,福建陶瓷燒制歷史向前推了千年。2017年4月12日,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苦寨坑原始瓷窯址
- 出土地點:福建省永春縣介福鄉
- 所屬年代:夏朝中後期到商代中期
- 所獲榮譽: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近期,福建省永春縣介福鄉苦寨坑古窯被遺址被發掘。2016年1月13日,來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物、泉州市博物館等專家共聚一堂,通過現場勘測、比對出土青瓷等,共探這一處新發掘的古窯址。
苦寨坑原始瓷窯址位於福建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海拔高度674米。該窯址於2014年10月發現,2015年11月下旬至2016年1月中旬開始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235平方米,至今已發現9座窯爐遺蹟。
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在苦寨坑山地種植蘆柑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破碎的陶瓷片,被福建省的部分專家初步鑑定為商周時期的器物殘片。這一信息引起各級文物部門的重視,福建省、市、縣考古專家多次到現場進行調查,並確認其為一處古代窯爐遺蹟。
因此,2008年至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相關信息第一次被錄入國家文物資料庫。經國家文物局審批,2015年底,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泉州市博物館組成考古隊,對苦寨坑原始瓷窯址實施了野外考古發掘。
此次考古隊成員、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表示,發現的窯爐均為地穴式龍窯,由火膛和窯室兩部分組成。考古發掘出土大量陶瓷器標本及一件石器,陶瓷器中絕大部分為原始瓷和窯具。原始瓷器形有尊、罐、豆、缽、紡輪等。
在研討會上,專家們初步認為,此次發掘對研究中國龍窯以及瓷器起源有著重要意義;永春苦寨坑窯址窯爐遺蹟保存較好,結構清晰,產品種類、紋飾較為豐富,是中國商周時期一處非常重要的瓷窯爐。
苦寨坑原始瓷窯址位於福建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海拔高度674米。該窯址於2014年10月發現,2015年11月下旬至2016年1月中旬開始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235平方米,至今已發現9座窯爐遺蹟。
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在苦寨坑山地種植蘆柑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破碎的陶瓷片,被福建省的部分專家初步鑑定為商周時期的器物殘片。這一信息引起各級文物部門的重視,福建省、市、縣考古專家多次到現場進行調查,並確認其為一處古代窯爐遺蹟。
因此,2008年至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相關信息第一次被錄入國家文物資料庫。經國家文物局審批,2015年底,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泉州市博物館組成考古隊,對苦寨坑原始瓷窯址實施了野外考古發掘。
此次考古隊成員、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表示,發現的窯爐均為地穴式龍窯,由火膛和窯室兩部分組成。考古發掘出土大量陶瓷器標本及一件石器,陶瓷器中絕大部分為原始瓷和窯具。原始瓷器形有尊、罐、豆、缽、紡輪等。
在研討會上,專家們初步認為,此次發掘對研究中國龍窯以及瓷器起源有著重要意義;永春苦寨坑窯址窯爐遺蹟保存較好,結構清晰,產品種類、紋飾較為豐富,是中國商周時期一處非常重要的瓷窯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