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納斯·薩文比

若納斯·薩文比

若納斯·薩文比(Jonas Savimbi,1934--2002)安盟主席。1934年8月3日生於安哥拉莫希哥省一個鐵路員工家庭,奧溫本杜族人。1958年赴里斯本學醫,1960年轉到瑞士攻讀政治學,1965年獲博士學位。60年代初投身反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爭取安獨立的鬥爭。1961年參加安哥拉人民聯盟,任總書記。1962年協助創建安解陣,在以羅伯托為首的安哥拉革命流亡政府中任外交部長。1964年7月宣布退出安解陣和流亡政府。1966年3月創建安盟,任主席。1975年安獨立後爆發內戰,薩文比領導安盟進行反政府的游擊活動。1991年5月,與多斯桑托斯總統共同簽署《比塞斯和平協定》。1997年安政府宣布給予其特殊地位。1998年安重陷內戰。薩文比特殊地位被取消。2002年2月21日,薩文比在安哥拉東部莫希科省被安哥拉政府軍擊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若納斯·馬列羅·薩文比
  • 外文名:Jonas Malheiro Savimbi
  • 國籍安哥拉
  • 出生地比耶省Munhango
  • 出生日期:1934年8月3日
  • 逝世日期:2002年2月22日
  • 職業:政治家,將軍
反殖民的戰士,冷戰的犧牲品,安盟,

反殖民的戰士

1934年8月3日,若納斯·薩文比生於安哥拉莫希科省一個鐵路員工家庭,當時安哥拉還是葡萄牙一個海外省。他的父親是火車站站長,母親在教會工作。在這個小城裡,他完成了初級學業,並考入省城高中讀書。他是老師非常喜愛的優秀學生,老師稱讚他“聰明、勤勉”。1958年,薩文比薩文比到當時安哥拉的宗主國葡萄牙求學。他在里斯本所學院學醫兩年,其間開 始投身安哥拉獨立運動,結識了許多激進的民族主義者。有些他那時熟知的朋友,後來成為安哥拉執政黨的頭面人物,進而成為他的死敵。1960年轉到瑞士攻讀政治學,先後獲醫學學士和政治學博士學位(也有人說他並沒有在1965年獲得洛桑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學位)。
若納斯·薩文比
薩文比最初是以反殖民主義者的形象出現的。1961年他參加安哥拉人民聯盟,任總書記。1962年協助創建“安解陣”,在以羅伯托為首的安哥拉革命流亡政府中任外交部長。1964年7月宣布退出“安解陣”和流亡政府。1966年3月創建安盟,並成為對這支游擊武裝擁有絕對權威的領導人。在經歷了長期而艱苦的鬥爭後,1975年11月,安哥拉終於獲得獨立,他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幾乎登上總統寶座,但與他敵對的“解放安哥拉人民運動”得到古巴支持,將安盟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薩文比不得不退入山區,他的政敵從此奠定了執政黨的地位。然而,薩文比並沒有從此放棄鬥爭。他召集了支持者們,信奉毛澤東的理論,走“農村包圍城市” 道路。美國和南非當時正謀劃著名讓蘇聯和古巴“放血”。薩文比無疑是個理想人選。就這樣,在美國的一手扶持之下,薩文比高舉“反共”大旗,以親西方的“ 安盟”與蘇聯支持下的“安人運”政府作鬥爭。薩文比稱自己在進行“長征”,從一次次的戰敗中崛起。

冷戰的犧牲品

堅決反共分子
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出於自身的政治需要,在安哥拉國內分別扶植不同的政治派別。薩文比曾多年得到南非的支持,這看上去似乎有點矛盾,因為南非當時實行的是種族隔離制度,而薩文比則對自己的黑皮膚感到自豪。其實,無論是美國還是西歐都想把安盟和薩文比同南非一起看作南部非洲抵擋蘇聯勢力的緩衝力量。而南非出於冷戰的考慮,自然也願意與薩文比結成“反共聯盟”。而當時統治安哥拉的羅安達政府則與蘇聯關係密切,以出口石油的硬通貨買進大量蘇聯武器。
自由戰士的墮落
安盟游擊隊曾經在安哥拉反殖民鬥爭中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在安盟游擊隊中,體格健壯、精力充沛的薩文比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這個外表粗豪的大漢,留著一大把鬍子,腰間總是別著手槍,但實際上學歷頗高。他精通3種非洲語言和4種歐洲語言,這在游擊隊領導人中是不多見的。
全盛時期,薩文比曾經控制著6萬人的游擊大軍,依靠走私鑽石和石油獲得軍費。1986年他曾造訪美國,隆納·雷根總統在華盛頓以招待一國元首的禮節來款待他。前美國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克里克曾誇讚說:“薩文比有著世界級的思維” 。1992年,克里克在其著作中寫道:“想要描述這個安哥拉人是很難的。薩文比身上綜合了軍閥、梟雄、政客及政治家的各種品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上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美國對安盟失去興趣,鄰國南非也發生政治變革,這一切使薩文比失去了以前的支持。1992年9月,安舉行首次多黨制大選,結果薩文比代表的安盟以微弱劣勢敗於對手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為代表的“安人運”,薩文比怒斥選舉舞弊和在首都沒有安全保障,表示拒絕接受大選結果,並再度落草山區,操起“綠林好漢”的“老本行”。
冷戰結束後,美國和前蘇聯中止在非洲的戰略爭奪,使非洲形勢總體趨向緩和。在此國際大背景下,以及在國際社會的積極斡旋和推動下,安哥拉政府與“安盟”先後簽署了多個和平協定,其中包括1994年11月20日簽署的《盧薩卡和平協定》,並且還於1992年舉行了首次全國多黨大選。為了鞏固安哥拉來之不易的和解成果,聯合國也於1995年向安哥拉派駐了7000人的維和部隊。
內戰的火藥桶
1994年11月20日,經過國際社會等多方面的斡旋,安盟與政府方面簽署了《盧薩卡和平協定》,薩文比被任命為國家副總統。但由於對自己副總統的職位甚為不滿,薩文比總是以“大選不公正”、“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為藉口不與“安人運”政府合作,而且也不到首都赴職。他說:“他們不希望我任副總統。他們希望我去總統府掃地。我絕不會接受這樣的工作。”由於安盟沒有完全解除武裝,盧薩卡協定破裂了,安哥拉再次陷入全面內戰。
1997年,安哥拉和平進程繼續取得進展,4月11日安哥拉民族團結和解政府成立。但是,“安盟”領導人薩文比始終對所簽署的和平協定採取消極態度,不願放棄自己擁有的3萬多人的武裝和所占領的60多座城鎮,而且還不時挑起局部衝突,與多斯桑托斯政府分庭抗禮,以顯示自己的存在。
1998年9月,薩文比與多斯桑托斯政府的關係再度破裂,國家又一次陷入內戰。新一輪內戰爆發以來,薩文比領導的“安盟”武裝不僅同政府軍作戰,而且還襲擊政府官員,有時甚至採取恐怖手段對平民、聯合國官員及國際人道主義組織的成員痛下殺手,以期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1998年安哥拉內戰再次爆發後,聯合國當即對“安盟”背信棄義的行為進行了強烈譴責,並通過了對其實行制裁的決定,希望薩文比能夠放棄以國家為敵的作法。可以說,薩文比已成為解決安哥拉內戰問題的關鍵。1999年,薩文比所領導的安盟在軍事上處於劣勢,而安政府則在軍事上取得重大勝利,控制了全國92%國土。
梟雄殞命沙場
2002年2月22日,安盟武裝在莫希科省首府盧埃納東南的盧武地區與政府軍交火,67歲的薩文比身中15槍,被當場擊斃。安哥拉政府隨後把屍體運到了首都羅安達以東大約800公里的盧庫索並在那裡公開展出,同時呼籲他的追隨者放下武器,停止內戰。據悉,他的屍體將在那裡被埋葬。報導稱,薩文比在那片貧窮的土地上生活了40年,做了30年的國王夢之後,終於“壯志未酬身先死”。雖然他一生都夢想爬上安哥拉最高領導人的寶座而未能如願,可是他的那些部下無不對他畢恭畢敬,稱他為“總統”。獲悉薩文比被擊斃的訊息後,首都羅安達等城市的居民成群結隊地湧上街頭表示慶祝。人們普遍認為,正是由於安盟沒有履行盧薩卡和平協定,才使安哥拉陷入長期內戰,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安盟

根據多斯桑托斯總統的說法,政府和議會中仍為“安盟”留有位置,但前提條件是“安盟”必須首先解除自己的武裝,他決不允許“安盟”繼續保留“私家軍隊”。同時,他還提出,在實現全面停火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後,將舉行公正的全國多黨大選,並允諾自己不再謀求連任。“安盟”發言人近來已對停火表示歡迎,並願意進行談判。薩文比死後,安盟與政府軍簽署了和平協定並解除武裝。安盟成為了安哥拉多黨制中的一黨,將參加和平選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