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銅鼓舞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雷山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族銅鼓舞
- 批准時間:2007年5月2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苗族銅鼓舞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雷山縣。
銅鼓舞(雷山苗族銅鼓舞),貴州省雷山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雷山苗族銅鼓舞是苗族特有的一種民族民間舞蹈,主要流傳在貴州省雷山縣大塘鄉的掌坳村。是集狩獵、勞作、祭祀等多種藝術形態於一體的舞蹈形式,舞蹈動作剛柔相濟、跳轉結合,舞蹈幅度大、難度高,風格古樸、奔放熱烈,男子舞步強悍、豪邁,...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銅鼓舞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彝族民眾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古老舞種之一,分布於廣南、麻栗坡、富寧、西疇、馬關、邱北等縣的壯、彝村寨,而以廣南縣壯族、彝族和麻栗坡縣新寨鄉和富寧縣木央鄉幾個彝族白倮...
苗族銅鼓舞 苗族銅鼓舞是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雷山縣。傳承保護 2007年5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7〕16號)》,苗族多聲部情歌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雷山苗族銅鼓舞 雷山苗族銅鼓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雷山苗族銅鼓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苗族舞蹈,就是指苗族地區擁有和傳承著中國歷史文化的遺產。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僅苗族“鼓舞”一項,就近十種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廣闊,形成了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歌舞品種,體現著苗族“鼓舞”歷史的悠久。簡介 苗族民間舞蹈有蘆笙舞、銅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蘆笙舞流傳最廣。
所以,苗族世代崇拜楓木。湘西苗族稱楓木為“媽媽樹”,楓木化生萬物神化作為原始想像的實在性,正是苗族木鼓舞乃至銅鼓舞圖騰表象心理產生的根基。四、鼓舞與苗族仿生文化 古代苗族遷徙而來時,西南還是一片莽蒼的原始森林。在這人跡罕至、林箐茂密、百鳥歡歌、虎嘯狼嚎的地方,他們為了躲避反動統治者追擊和壓迫,只得...
一是木鼓舞,木鼓是由框、皮、槌等部件組成,兩頭蒙牛皮,擊鼓時或擊邊或擊鼓面。木鼓舞最突出的表現形式為打鼓面和打邊,這也是苗族鼓舞所特有的表演方式,在其他民族中都無法找到。二是銅鼓舞,銅鼓是用青銅製作的樂器,初始是用於苗族的祭祀活動,到了明清時期,才逐漸演變成一種娛樂性的樂器。銅鼓的形狀大小...
苗族民間舞蹈有蘆笙舞、銅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蘆笙舞流傳最廣。貴州的丹寨、台江、黃平、雷山、凱里、大方、水城,以及廣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傳統節日,和過年、祭祖、造房、豐收、迎親、嫁娶等喜慶節日,都要舉行蘆笙舞會。舞姿以四步為多,也有二步、三步...
布依族銅鼓舞是貴州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傳承保護 2015年1月1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15〕1號)》,布依族銅鼓舞被列入貴州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第二節 銅鼓的社會功能 第八章 銅鼓音樂 第一節 銅鼓的音樂性能 第二節 銅鼓調音技術 第三節 銅鼓的演奏方式 第四節 銅鼓的演奏方法 第五節 鼓槌和助音器 第六節 銅鼓雌雄問題 第七節 銅鼓曲譜 第九章 銅鼓舞蹈 第一節 壯族銅鼓舞 第二節 布依族銅鼓舞 第三節 水族銅鼓舞 第四節 苗族銅鼓舞 第五節 ...
一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等等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於接待來賓;一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裡吹笙跳舞,或跳銅鼓舞、鬥牛;或者小伙子去別的村子遊方場“遊方”,男女丁互對歌,傾吐愛慕之情。前後活動,歷時9天左右才能結束。這是苗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春節 這是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的漢族和其他少數...
苗族銅鼓舞 苗族銅鼓舞,多在盛大節日,如“吃牯髒”“苗年”“蘆笙節”活動中表演。銅鼓架設在場地中心,由一名鼓手敲打,另一人持特製木桶置於銅鼓後面,時近時遠相配合,以增強樂音效果。舞者人數不限,經常是越百上千,圍成幾個大圓圈,合著銅鼓的敲擊變化互相呼應,表演以日常勞動生活為內容的舞蹈。苗族銅鼓的...
銅鼓至今還在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省的苗、壯、彝、瑤、佤、布衣、土家、水、黎等少數民族中盛行。除祭祀、慶典外,主要用於伴奏各少數民族人民的歌舞。在節日或豐收時節表演。貴州黃平縣苗族,用銅鼓伴奏“踩鼓舞”;廣西東蘭與河池地區的瑤族,以高低兩面銅鼓與一麵皮鼓合奏“銅鼓樂”;廣西東蘭...
苗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曾經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在遠古部落戰爭中失敗以後,為了生存,在漫長的遷徙歲月中,苗家人的足跡遍布了華夏大地的山山水水。苗族重祭祀,崇拜先祖,敬天地萬物有靈。每當祭祀的時候,在鼓藏頭——也就是祭司首領的帶領下,祭拜先祖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幸福平安!銅鼓舞它是以...
進郎德上寨,首先要飲十二道攔路酒,然後才沿著石板小路走進寨子中央的蘆笙場。在郎德將會欣賞到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舞、銅鼓舞、板凳舞、集體舞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歌舞。郎德寨包括上、下兩個寨子,作為民族村寨博物館的樹木蔥蘢,吊腳樓依山而築,清澈的望豐河繞寨腳而過,數十架古老的竹筒水車日夜吱呀唱個...
一人擊,一人來回地“接調”、“送調”,使鼓音雄渾遠遠傳揚。銅鼓舞由於苗族支系不一,鼓點不同,其舞姿也各異。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又一圈,苗族姑娘們穿著節日盛裝,臉眉施以淡妝,佩戴的銀首飾熠熠生輝,光輝奪止。在低沉渾厚的銅鼓敲擊聲和清脆悅耳的蘆笙吹奏聲中,步履輕盈,緩急有序,婀娜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