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舞(雷山苗族銅鼓舞),貴州省雷山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雷山苗族銅鼓舞是苗族特有的一種民族民間舞蹈,主要流傳在貴州省雷山縣大塘鄉的掌坳村。是集狩獵、勞作、祭祀等多種藝術形態於一體的舞蹈形式,舞蹈動作剛柔相濟、跳轉結合,舞蹈幅度大、難度高,風格古樸、奔放熱烈,男子舞步強悍、豪邁,女子則輕曼、明練。
2008年6月14日,銅鼓舞(雷山苗族銅鼓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Ⅲ-2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鼓舞(雷山苗族銅鼓舞)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貴州省雷山縣
- 保護單位: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14日
- 遺產編號:Ⅲ-26
歷史淵源
舞蹈特色
舞蹈動作
第一種:捉螃蟹 | 苗語《seidGangbdiab》音譯“省格雕”漢譯“仿啄木鳥的聲音”。這種舞蹈動作及鼓點,表現了苗族逢年過節,或殺豬、殺牛、請酒迎客時,到河邊溪潤撈魚捉螃蟹待客的情形。 |
---|---|
第二種:翻身舞 | 苗語《Hfaid Ghaob Del》音譯“番高豆”。在當地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苗民,他在地里撒下黃豆豆種,剛離開就有很多斑鳩來刨吃。聽到此訊息後,他便趕緊騎馬趕到地里,發現黃豆種被斑鳩快吃光了。他大聲拍掌呼喊,結果斑鳩被攆跑了。後來人們從這些生產勞動中創造了“Hfaid Ghaob Del”的銅鼓舞動作。 |
第三種:迎客舞 | 苗語《Pib Lib lab Del Ghab Del》音譯“霹靂啪啦斗敢斗”。這套動作,表現了主人歡迎客人的熱情場面,動作奔放、歡快,將主人站在寨頭邊因等候客人到來而手舞足蹈的情形編排成《Pib Lib lab Del Ghab Del》動作。 |
第四種:打獵舞 | 苗語《Diul Liul Hfud Bil Hsob Lob Dab》音譯“丟留虎八梭樂當”,表現的是一個苗族青年在捕獲野豬後的興奮心情和形態。打獵舞表達的內容是,一個苗族青年去“Hfud Bil Hsob”(山名)打野豬,在滿載而歸的路上,碰上一個調皮的小伙子,硬要他把捕來的野豬皮剝下來披在身上,裝扮成野豬並模仿野豬的動作在前面跑,小伙子扮成獵人在後面追,就這樣模仿你追我趕的動作,成為當今《Diul Liul Hfud BilHsob》動作的要點。 |
第五種:鴨步舞 | 苗語《Yab Ghab Diel》音譯“鴨乾丟”。苗族人以放鴨子到河裡戲水、尋食時,模仿鴨子走路的姿態而創造出“鴨乾丟”動作。 |
第六種:送客舞 | 苗語《Hsongt Lil Vut》音譯“送力歐”。從前,苗族人都騎馬接送客人,當客人離開寨子時,主人先騎馬送到寨邊,拍手歡送客人走後,再騎馬回家,久而久之演變成今天的“送力歐”動作。 |
第七種:祭鼓舞(祭祖舞) | 苗語《Maf niel Dliad》音譯“麻略蝦”。這是一種祭祀鼓點舞蹈,每年或13年一次,逢殺豬、宰羊、請酒、祭祖及過鼓藏節時跳。每個參加銅鼓舞的男同胞,揮舞著大刀,以示保護苗家村寨人畜兩旺,寨寨平安。 |
表演特點
表演形式
傳承保護
第一代 | 吳你略、順德福 |
---|---|
第二代 | 吳廷珍、吳德和、吳廷金 |
第三代 | 吳道武、吳道雄、吳道安 |
第四代 | 吳德偉、吳海東、吳間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