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津蟹

花津蟹

花津蟹,是中國三大歷史名蟹之一。盛產於橫跨蘇南和皖南二省號稱河蟹“金三角”的古丹陽大澤,源產地為古丹陽大澤(今金寶圩),古丹陽大澤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南漪湖、馬鞍山市、石臼湖及號稱“小南湖”的江蘇南京高淳固城湖。

花津蟹的歷史,是三大名蟹中最悠久的,從唐朝開始,就已非常出名。李白曾七游宣城,其《月下獨酌》“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即是花津蟹就美酒的吃法。北宋宣城大詩人梅堯臣也曾詠詩花津蟹:“樽前已奪蟹滋味,當日蓴羹枉對人。”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是花津蟹最盛時期;而清代進貢,乾隆帝封花津蟹為“御之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華絨螯蟹
  • 拉丁學名:Eriocheir sinensis
  • 別稱:毛蟹、河蟹
  • 二名法:Eriocheir sinensi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腹胚亞目
  • :軟甲綱
  • :十足目
  • 亞目:腹胚亞目
  • :方蟹科
  • :絨螯蟹屬
  • :中華絨螯蟹
  • 分布區域:主要生長蘇南和皖南交界處
  • 源產地:當塗(丹陽湖)
花津蟹來歷,花津蟹的發展歷程,花津蟹的現在,國人食蟹的歷史,

花津蟹來歷

花津蟹源產地為古丹陽大澤,現盛產於橫跨蘇南和皖南二省的河蟹“金三角”,當時並非叫“花津蟹”。《乾隆府志》:“(東漢末年)中原避亂者歸者眾,始築為園田,初名化城,”當時,一方面,孫權既喜且憂,喜的是吳國的子民增多,憂的是,這么多人湧入,如何解決生計問題。公元235年春,令大將丁奉尋找屯墾練兵。天賜東吳!丁奉慕名來到金寶圩(此地建有丁奉銅像),只見四野茫茫,草盛泥肥,飛鳥群集,魚翔淺底,更是當時有名的螃蟹盛產地,於是率10萬民眾,歷經四年,築埂成圩,使之成為旱澇保收的“東吳大糧倉”。
花津蟹
圩內阡陌交錯,溝渠縱橫,魚、蝦、蟹、鱔等捕之不盡,而且大都是天然繁殖,尤其蟹最為出名。是時吳王孫權駕臨金寶圩梓童閣,聽漁歌晚唱,閱千年滄桑。丁奉將蟹呈獻於孫權,孫權食之後,大讚其美味,因時值桂花飄香,金寶圩蟹又食之透鮮滿口生津,故賜名“花津蟹”。

花津蟹的發展歷程

“花津蟹”之稱,也一直在丹陽大澤流傳下來,經過一段時期的民間傳播,花津蟹名氣在周邊地區也漸漸傳了開來,形成了包括丹陽大澤、固城湖、石臼湖、南漪湖在內的“河蟹金三角”。
唐朝時,李白曾經晚年七游當塗,在馬鞍山采石磯住宿,多次品嘗花津蟹之美味,當時吃蟹主要吃兩個大螯鉗,其詩《月下獨酌》中“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便是描寫花津蟹就美酒的吃法。
而據地方史料記載,到了宋代,吳越地區不僅設立漁戶,還設立了蟹戶,並且將捕蟹列為徵稅的類目之一。無疑,當時的蟹業已經從漁業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比較重要的行業。北宋時期,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的宣城大詩人梅堯臣,在一次酒晏上作詩:“樽前已奪蟹滋味,當日蓴羹枉對人。”字字句句寫出了花津蟹的無窮韻味。
花津蟹
到了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花津蟹也迎來了最鼎盛的時期。當時達官貴人無不以食花津蟹而知足,一些個頭大的花津蟹甚至被進貢到皇室。一直到清朝時,當地的縣太爺還有將花津蟹進貢給皇帝的習慣,而乾隆帝就在一次食用過花津蟹之後,封其為“御之蟹”!

花津蟹的現在

如今,花津蟹盛產於橫跨蘇南和皖南二省號稱河蟹“金三角”的古丹陽大澤,已是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魚米之鄉、河蟹之鄉、蟹苗之鄉、水運之鄉、造船之鄉,而花津蟹之名卻早已被人遺忘。很多蟹農養了一輩子的蟹,卻不知道自己所養的正是三大歷史名蟹之一的花津蟹,為了迎合市場,自稱大閘蟹。
花津蟹
而食客們對於花津蟹和大閘蟹也漸漸早已分不清,其外形並無區別,但是細細品來,味道卻是各有千秋。陽澄湖大閘蟹的特色是甜,甜的明顯而奔放,而花津蟹特色是鮮,鮮味十足,甜的含蓄,回口鮮比大閘蟹的時間持續更長,可以說風格不同,各有千秋。
今天,花津蟹依然堅持著傳統的小魚、螺絲、玉米、水草餵養,在蟹農的精心餵養下,在茂盛的水草之中,一次次脫殼,一天天成長。花津蟹的好壞,選苗是關鍵,只有品質好的蟹苗才能長的又肥又壯,而本身“蟹苗之鄉”的水陽,蟹苗自然是優中之優。

國人食蟹的歷史

河蟹,乃天下第一美食也。古人云:河蟹,“美如玉珧之柱,鮮如牡蠣之房,脆比西施之舌,肥勝右軍之脂”。千百年來,想你、愛你、恨你,誰知曉?
魯迅先生說:第一個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最敢去吃它呢?天下第一吃蟹人是誰?蘇州民間傳說:相傳在大禹的年代,河蟹稱“夾人蟲”。大禹治水時,有一個叫巴解的督工,為了防止“夾人蟲”的侵襲,在駐地開深溝,待“夾人蟲”大批在溝中後,用沸水燙死。燙死的“夾人蟲”有一股獨特的香味。巴解就拿起來吃一口,感到味道好極了。這第一口的賞試,換來國人以後的千千萬萬口。從此,“夾人蟲”就變成人間的美味佳肴。吃“夾人蟲”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但就這種美食,稱其為“夾人蟲”總感不妥,要起一個較合適名字。因為巴解鎮壓了這隻“夾人蟲”,因此,它的名稱就是:蟹 。
實際上,我國已有6000多年吃蟹的歷史。在長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對上海青浦的淞澤文化、浙江餘杭的良渚文化層的發掘時發現,我們的先民在它們食用的廢棄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殼。表明我國人民吃蟹的歷史十分悠久,而西歐、北美等國至今還不敢吃河蟹。
經過長期的歷史的沉澱,發現我國三個地區生長的河蟹品質最好。即中國三大名蟹產地:
① 地處蘇皖兩省的古丹陽大澤河蟹——花津蟹
② 河北白洋淀河蟹——勝芳蟹;
③ 江蘇陽澄湖河蟹——大閘蟹。
要成為名蟹產地,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養殖的自然條件好——有大片濕地;二是要有大量天然蟹苗上溯——產地近通海的大江、大河;三是要靠近發達的大城市——有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給予傳頌、推薦。
在歷史上,古丹陽大澤包括丹陽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邊地區一大片低洼濕地,面積近350萬畝。這塊濕地橫跨蘇南和皖南二省,呈三角形,號稱河蟹“金三角”。在這三大河蟹產地中,歷史最悠久的要數丹陽大澤的“花津蟹”。它在唐代已十分有名,李白曾七游當塗,在采石磯住宿,他的詩詞中,有大量的詠蟹詩句。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花津蟹是最盛時期;清代花津蟹是當地縣太爺進貢皇帝的貢品,乾隆皇帝封為“御之蟹”。
白洋淀的“勝芳蟹”,靠近北京,北京是元朝的都城,因此,“勝芳蟹”從元朝開始逐漸聞名。
“陽澄湖大閘蟹”是明代中葉,隨著蘇州經濟發展,而逐步聞名;到清代中後葉,上海開埠後,“陽澄湖大閘蟹”的名氣逐步蓋過前面兩個產地。特別是解放後,“陽澄湖大閘蟹”幾乎是一枝獨秀。其原因是:①白洋淀斷水;②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帶動;③文革中樣板戲:“沙家浜”的宣傳。造成當今社會上人們只知河蟹以“陽澄湖大閘蟹”為最佳。蟹市上的一些“李鬼們”,均打出專門銷售“陽澄湖大閘蟹”而招攬生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