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峽水簾洞

在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城東南25公里的閻家鄉付堡村以東,沿著一條蜿蜒崎嶇的山路上行6公里,就來到遠近聞名的佛、道教洞窟——花果山峽水簾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花果山峽水簾洞
  • 地理位置: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城東南
  • 著名景點:獻花洞
  • 又名:達摩洞
介紹,歷史,

介紹

兩洞窟開鑿在長約1公里、高30多米的山崖上,名為“水簾洞”“達摩洞”(有時亦稱“獻花洞”),兩洞各深5米,高約4米,寬約10米。山上有桃樹、杏樹。每到春季,野花滿山,奼紫嫣紅,處處瀰漫著濃郁的花香。一到雨季,洞窟前珠簾垂掛。
水簾洞之巔的山崖上建有一座簡易玉皇宮小亭。由於山崖陡峻,只能抓著鐵索攀雲梯到達。獻花洞曾經為然服和尚的住所。洞內現遺存有兩口鐵鐘,上面鑄文:“清水縣漆馬營有花果山,水簾洞一處,達摩洞一處,住持僧人大和尚然服。康熙三十一年吉日造。”另遺有一台鐘磬,鐫刻“然服和尚”。

歷史

花果山峽水簾洞,相傳始鑿於唐代。水簾洞、達摩洞內壁遺存的飛天壁畫,俊秀飄逸,絢麗多彩,酷似唐代的壁畫藝術風格。洞內有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等數十身泥質塑像,惟妙惟肖,各有風姿。玉皇宮內的玉皇大帝塑像儀態端莊。可見,當年這裡也曾氣魄不凡。
據洞內兩口鐵鐘所鑄文字記載,洞窟佛事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然服和尚主持。相傳康熙年間(1662年-1723年),有位屢考不中的秀才,看破紅塵,四處雲遊,當他來到張家川縣花果山水簾洞時,被這裡的自然美景和宗教藝術所吸引,便削髮定居,法號“然服”。為籌集資金,購置佛事用具,他常牽一隻白犬,四處奔走,多處化緣,使這裡的佛事活動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他經常在洞內舞刀弄棒,練功習武,坐禪修定,從未間斷。據說,然服和尚到百餘歲尚鶴髮童顏;他早晚洗臉洗手的小溪具有明目清肺、祛病延年之功效,成為一方神水。後來,當地人常飲此水以求治百病。
經過千百年時光,洞內的壁畫和塑像在戰爭和“文革”中屢遭浩劫,已蕩然無存。如今這裡經當地民眾兩次維修,在水簾洞、達摩洞前又新建了一座觀音殿,還修建洞庭山門一座。每年農曆正月初十舉行傳統廟會和三月初三的桃花會,屆時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燒香拜佛,祈求幸福安康。
花果山峽水簾洞不僅是一處佛、道教聖地,還是一處絕佳的自然景觀。它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山,中間有一狹窄的山口,蜿蜒的溪水東流而下。山上灌木密布,松柏蔥籠,以山桃樹為主。春季來到這裡,桃花盛開,漫山遍野濃香襲人。雨季更是別有景致,水簾洞、達摩洞洞前飛流直下,煙雨縹緲,宛若人間仙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