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嶺古道

芙蓉嶺古道

古道從大若岩鎮龍垟村至岩頭鎮鄭岙村,全長9公里。曾是紅十三軍、地下黨交通員傳遞革命情報的來往通道。古道上有古亭、古橋、石碑、民居遺址等人文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芙蓉嶺古道
  • 地址:從大若岩鎮龍垟村至岩頭鎮鄭岙村
  • 全長:9公里
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建築特色,

人文歷史

芙蓉嶺有著美麗的神話傳說,相傳西漢王莽篡政,劉秀逃難。一次,他被王莽追兵追殺,前無退路後有追兵,情急之下,劉秀便躍向路旁的一個無底深洞。眼看著劉秀就要粉身碎骨,葬身洞底亂石時,只見萬千條山蛇,自發地堆疊到一起,用身體組成了一個“軟墊”,劉秀從那么高的洞口摔下,卻毫毛無損。後來劉秀掃平天下,分封功臣時,封當年壘在最上面的油菜花蛇為王,從此,此類蛇額頭上就有了一個“王”字。而疊在最底層的五步蛇,貢獻最大,卻得不到封賞,於是就躲到深山,見人就咬,報復世人。王朝軍隊追殺劉秀,劉秀隻身逃到芙蓉嶺。雖然這裡是窮鄉僻壤,可是追兵依然像跟屁蟲似的緊追不捨,眼看著劉秀就要被追兵捉住。在路邊幹活的青年蕭明立刻引劉秀到路邊大樹叢中躲避,讓大樹垂下的枝葉把劉秀遮掩起來。追兵追到此地,不見了人影,於是就探問蕭明,蕭明說剛才看見一個人從嶺上翻過去了。追兵於是上嶺追逐而去。後來,等追兵過去,蕭明才把劉秀領到家中,讓他養好身體。最後劉秀終於起兵,推翻了王莽政權,光復了漢室江山。因為此地老百姓護王有功,就稱這裡為“護王嶺”。

自然景觀


芙蓉嶺是美麗的自然風光與人文積澱厚重的古道。山重水複,群峰疊翠,萬崖崢嶸,山泉密布,林木蔥蘢。古道上石級蜿蜒,樹叢中百鳥噪林。步入芙蓉嶺古道,一種懷古的幽思蕩然心間。嶺下有千年古寺岩下寺;還有聳於路南山脊的南芙蓉崖;還有屹立嶺北的高崖——中芙蓉崖與北芙蓉崖;以及古道之巔的崇古佛寺。芙蓉三崖擎天而立:南崖擎天;中崖摩天;北崖柱天,都是高聳入雲,刺破蒼穹。古道上花香鳥鳴,曾經過往著千千萬萬的行旅之人。也曾有千軍萬馬,兩軍對壘,馬嘶鏑鳴,刀兵交加的古戰爭的烽火狼煙。如今走在荊棘侵道的古嶺,有一種懷古的悠思油然而生。呼嘯而至的山嵐林濤,似曾當年宋元兩軍的絞殺。森然而立的林木猶如當年元兵圍山,兵臨古道的險要。

建築特色

芙蓉嶺腳近水處有千年古寺岩下寺,歲月滄桑,風霜侵蝕,如今已顯得破殘不堪。瓦楞上的枯草,呈現出古寺的荒涼衰敗。唯有嶺下依山而建的高懷德神廟,漆金塗銀,描龍繡鳳巍然而立,寄託著人們對宋時開國元勛高懷德的哀思。
芙蓉嶺巔傍崖而建的古寺叫崇古寺,是懷古,崇古之寺。如今已是破殘不堪,瓦去柱朽,荒草荊刺,狼藉一片。雖有佛像數尊,也有僧侶行房,但香客稀疏,信徒聊聊。一座千年古寺,就在這古嶺崖下荒蕪成斷垣殘壁,岌岌可危的破廟荒寺。這裡曾經也許是一座香火鼎盛,僧侶雲集的寺院。那時晨鐘暮鼓,也許是鬧及一方。相傳崇禎皇帝曾到過此寺,並題寫下了墨寶,盛讚芙蓉三冠的巍峨雄奇。據說崇古寺最盛時,有四五百和尚在此淨心修煉。如今的崇古寺是依岩上洞修建的,沒有先前規模。這崖洞曾經是當年為求清淨的讀書人結廬治學考功名的好所在。遙想當年也曾是書聲琅琅,翰墨飄香。
芙蓉嶺上中崖腳下建有一座庵堂,叫嘉仙庵,相傳當年岩頭有一名門望族的女兒在此修煉成仙。取名為嘉仙庵,意為有一永嘉仙姑在此得道升天。
芙蓉嶺左側峰岳綿延,有一巨崖拔地而起,猶如擎天石柱,頂天立地,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南芙蓉崖。崖頂是可容千人的平坡,四面陡壁,西北連山。沿一道生鐵溶液澆鑄的條石踏跺通道,登上芙蓉崖頂,可覽東南形勝。近觀括蒼山嶽連綿,楠溪清流蜿蜒;遠眺甌水微瀾,白鹿城繁華;遙望東海浩蕩,魚帆片片。南崖不僅景色迷人,更重要的是這裡曾經演繹過慘烈的歷史悲劇。
芙蓉崖下林木蔥蘢,草木森森,一年四季花紅葉綠,山嵐林濤呼嘯悲鳴。走進芙蓉崖,似乎可瞻陳虞之橫刀立馬,率領族人部眾與元兵對壘;似乎聽見當年宋元兩軍對決,喊殺聲震盪山谷,戰馬嘶鳴,鳴鏑陣陣。斯人已去,斯事已煙消雲散,唯有為國殉難的浩然正氣依然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楠江子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