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西國小

芍西國小

芍西國小位於芍陂(quèbēi)之西,淠河之東,始建於公元1905年春,是由《崇福》古寺改建而成,原名李家學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芍西國小
  • 創辦時間:1905年 
  • 創辦人:李炳堯 李蘭齋 
  • 地址:安徽省壽縣板橋鎮
  • 屬性:國小
基本情況,師資力量,建校歷史,知名教師,知名校友,

基本情況

芍西國小位於芍陂(世界第一大塘——安豐塘)之西,淠河之東,始建於公元1905年春,是由《崇福》古寺改建而成,原名李家學堂、芍西學堂。

師資力量

該校占地6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80 平方米,擁有標準教室600 平方米,課桌凳齊全,現有教師8名,其中高級教師5人,小一1人,小二1人,未定職稱1人。

建校歷史

1905年3月,秀才、教育家、革命志士李炳堯(1856—1911年)與弟李蘭齋捐資創辦“芍西學堂”。聘請石德寬、張樹侯、黃魁臣、吳谷暘、袁家聲、劉顯亭、常藩侯等革命志士先後任教。

知名教師

革命時期不少革命志士為宣傳進步思想,來到芍西學堂任教,並把學生引領到革命道路。
石德寬(1885—1911年),考入安慶武備練軍學堂,曾東渡日本留學,中國同盟會會員。參加廣州起義失敗,英勇就義。遺體葬於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曾任教芍西學堂。
張樹侯(1886—1935年),參加辛亥革命,中國革命同盟會會員,與革命志士創辦“強立學社”,傳播革命理想。考入安慶武備練軍學堂與革命者柏文蔚取得聯繫,投身革命事業。1907—1909年在芍西學堂任教並主管教務,以革命思想教育學生。張樹侯學識淵博,工詩詞歌賦,善書畫,精篆刻。時人稱之為“皖省三大家”之一,張樹侯石刻碑文,不用書丹,稱之為“鐵筆張樹侯”,其刻制的“芍西學堂”印章,現存於安徽省博物館。
袁家聲(1878—1960年),秀才,投筆從戎,考入安慶武備學堂,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曾任國民革命軍三十三軍第一師師長,取勝軍閥張宗昌殘部,直把孫傳芳殘部全殲于山東滕縣。解放後,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對袁家聲的生活給予安排和照顧,擔任省文史館館員,省佛教學會會長。曾任教芍西學堂。
常藩侯(1882—1950年),18歲中秀才。1903年赴安慶武備練軍學堂入安慶炮兵訓練所當學員,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炮響,從日本回國參與南京起義。擴編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他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柏文蔚為軍長。他率三十三軍各級政工人員通電反蔣。曾任教芍西學堂。

知名校友

徐夢周(1904—1944年),1920—1921年曾在芍西學堂就讀,後走上革命道路。1944年,徐夢周等人前往陝南、漢中、城固等地發展民盟組織,途中不幸因車禍而殉職。
畢仲翰(1897—1971年),曾在芍西學堂就讀,後從事革命活動和教育事業,曾留學日本 、英國,1958年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