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艾葉米果,是客家人的一種常見小吃。製作時,將采自山中具有獨特香味的嫩艾葉洗淨,在熱水中稍煮一下,揉搓去苦味,按1:1的比例,配上用臼碾得精細的糯米粉,兌上適量的水,幾個人用手使勁揉和,製成一個個圓餅狀,然後加入用由鮮筍、臘肉、大蒜等佐料炒成的餡,包成餃子狀。蒸熟後,一股濃濃的清香撲鼻而來,口感滑嫩而不膩,軟中兼韌,是當地客家人很喜歡的一種小吃。
為什麼要包成餃子狀呢?因為客家人是中原南遷的漢人,到了南方後沒有麵粉只好用糯米粉代替做成餃子形狀的包餃。民俗學家說,這是客家人思念中原,緬懷先祖的中原情結。
傳說
據說,該小吃已有上千年歷史。有著這樣一個美好的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個春初,東海一孽龍以到南海為龍王爺掃祭掛紙為名,瞞過龍王,騙過蝦兵蟹將的把守,逃出水晶宮。其作惡多端,所到之處,狂風吹倒房屋、拔起樹木,暴雨淋壞莊稼、流失土地,惡浪打翻船隻、沖塌河岸,有時孽龍還吞食人畜,給黎民百姓帶來深重災害,造成十苦九難。百姓們真是苦不堪言,怨聲載道,怒氣衝天,但又無計可施,只得眼睜睜的欲哭無淚。
艾葉為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初發芽,夏天端午節前後長成尺許高,並開出淡黃的花,秋末氣溫下降便凋枯,來年根部又發芽長葉。
艾草芳香撲鼻,可入藥,內服健胃舒氣、祛風除濕、明目
補腎,外炙刮揩亦可活血舒筋,通絡止痛,尤其是通經
舒脈的婦科良藥,加之
艾葉良藥可口,療補兼有,確為一種不可多得的仙草神藥。
二月十九這天,觀音菩薩雲遊出行到江南一帶,眼見孽龍無法無天,可孽龍又不在
觀音的管轄之內,對它無可奈何,降服不了。但是菩薩也深知龍的致命弱點,懼怕人多勢眾和聲響煙燻,尤其忌憚艾葉的氣味,龍一聞到艾葉味便逃之夭夭,像蛇見雄黃。
於是,觀音便化作一慈眉善眼的老婦人下凡,告訴百姓們如此這般,用以制服孽龍。勤勞聰明的百姓,說乾就乾,趕緊用艾葉做成米果,讓親朋好友都來吃。吃過
艾米果的人,散發出一股治龍的氣味。為使氣味更濃,各家還裝上一盤盤艾葉米果放在屏風前的案上,或者掛在高處,讓艾氣味徐徐散發,蒸蒸向上。另外還點上香燭,燃放爆竹,加上路上人來車往,整個人間熱鬧非凡,簡直沸騰起來了。孽龍哪見過這場面,早嚇得魂飛魄散,又被艾葉味熏得昏頭轉向,半死不活,孽龍只得乖乖縮回海里。從此再也不敢輕舉妄動,即使出海也是和風細雨。
紀錄
炎陵千人現場製作艾葉米果成功挑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艾葉米果是客家傳統美食,每年的四月到五月吃艾葉米果是客家人流傳了上千年的習俗。
2016年5月21日上午,千人挑戰艾米果大世界基尼斯“暨炎陵縣生態民俗美食文化節”在湖南省炎陵縣炎帝陵祭祀廣場上舉行,省內外眾多美食愛好者和休閒觀光客齊聚炎陵,共同參與“千人挑戰艾米果大世界基尼斯”這一盛大活動。經現場公證員確認,參加製作艾米果的挑戰者為1173人,成功挑戰大世界基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