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溫胃茶是出自《中醫良藥良方》的藥方,具有溫胃散、行氣止痛等功效。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艾葉溫胃茶
-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艾葉溫胃茶是出自《中醫良藥良方》的藥方,具有溫胃散、行氣止痛等功效。
艾葉溫胃茶是出自《中醫良藥良方》的藥方,具有溫胃散、行氣止痛等功效。艾葉溫胃茶【組成】陳艾葉9克,制香附10克,大紅棗5枚。【功用】溫胃散寒,行氣止痛。【主治】①受寒飲冷致脘腹疼痛,喜溫惡寒,惡吐清水,大便溏瀉辨證屬寒凝...
艾附暖胃茶 艾附暖胃茶是一劑處方,全方主治受寒飲冷致脘腹疼痛。主治 方中艾葉溫中散寒,配以香附行氣止痛。全方主治受寒飲冷致脘腹疼痛,喜溫惡寒,惡吐清水,大便溏瀉,屬內有寒凝氣滯者。與大棗一起放人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悶分鐘,代茶頻飲。宜忌 胃陰不足或脾胃濕熱者忌用。
溫經散寒,止痛。用於婦女行經腹痛、產後感寒腹痛等。用於胃寒疼痛。亦可用於便秘、排便不暢。沖泡方法 1 根據自己的喜好取適量(2~3克)艾草茶放進茶壺,用沸水沖泡,首湯10~15秒即可倒出茶水,以後依次延長浸泡時間,但不可久浸,可連續沖泡4~6次 2 用沸水沖泡口感最佳,且艾草茶的香氣濃郁。3 最好是...
陳艾葉茶,配方:炒陳艾葉、炒陳皮各50克,陳茶葉20克。制服法:上藥研成粗末,每次取10-15克,以紗布包,置於保溫杯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5分鐘後代茶飲,每日l~2劑。功能:溫中行氣,除濕止痢。適應症:慢性痢疾、泄瀉。症見下痢赤白,腹部冷痛,喜溫喜按,小便清長,舌淡苔白。禁忌:濕熱痢疾、...
蘄春艾草,有治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腸胃炎等功效。以蘄春艾草煎水可防治皮膚病。對於產婦和嬰兒,都可消毒強身。後世研究認為,蘄春艾草可治月經不調、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宮寒不孕等症將艾草搗碎如絨,稱“艾絨”,製成艾柱,燃灸經穴,能驅寒除濕,溫通氣血,通經活絡,故醫家謂艾可灸百病(...
20分鐘即成。食法 每日1劑,代茶飲用。功用 艾葉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良藥。其功效總以下焦虛寒證為主,故常用治腹中冷痛、經寒不調、官冷不孕等症。紅糖甘溫,能補氣緩中,溫胃活血,用治脘腹冷痛、感寒痛經等症。生薑與之相合,齊奏溫經散寒之功。適用於實寒月經滯後等症。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為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氣。野艾蒿在我國分布甚廣,多生於路旁、林緣、山坡、灌叢及河湖濱草地。該植物可入藥有散寒、祛濕、溫經、止血等作用。野艾蒿在臨床上套用於膽囊炎、肝硬化、口腔炎、發熱、支氣管炎等疾病。本文主要利用水蒸氣蒸餾和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每年的四五月份,適應性極強的艾草就在新疆的荒野、草地、戈壁、房前屋後茂盛地生長出來。這個時候,往往也是新疆人一年中吃艾面的最佳時機。如果採摘時節過晚或枝葉過老,則艾草略有苦澀辛辣之味。做法 艾草剛長出五六厘米的時候,採摘綠嫩的艾葉嫩芽,回家洗乾淨,放在開水鍋里少許,然後撈出來涼溫,用刀剁碎,...
膠艾止崩茶是以艾葉炭、乾薑炭、炒阿膠珠、丹皮炭為材料製作而成的處方中藥,主治:月經過多,或崩漏不止。膠艾止崩茶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組成】艾葉炭8克,乾薑炭2克,炒阿膠珠15克,丹皮炭5克。【功用】固澀止血。【主治】月經過多,或崩漏不止。【製法】先將阿膠珠泡開至稠液狀。其餘三味搗碎...
在宋代,端午掛天師符,且以艾草、大蒜諸物縛成騎虎天師像,用以驅邪辟毒。艾全草可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等功效,在歷代本草著作,例如《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中均有記載。艾灸歷史悠久,三國時期曹翕撰寫的《曹氏灸方》便有記載,艾灸對人體體表或體內生長出的腫瘤等有特殊療效。艾具有獨特的...
11、這時候艾草團也蒸好了。12、手個套個保鮮袋,抓起一塊艾草團按成扁圓 13、填入餡料收口 14、把收好口的糰子放在一張保鮮膜上,四周折起來轉圈擰緊 15、鬆開保鮮膜,就做成茶巾糰子了 16、翻過側面墊張玉米皮防粘即可。艾草藥效功能 蘄艾,味苦而辛,無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溫中、逐冷、除濕,治多種...
艾葉溫胃茶 良姜白朮茶 蒲公英青皮茶 沙參決明子茶 當歸青皮茶 枳術茶 參苓健脾茶 陳皮菊花茶 橘皮茶 銀花茶 佩蘭黃連茶 蓮子鍋焦茶 黨參大棗茶 二花茶 白頭翁茶 人參茶 姜棗補骨脂紅糖飲 扁豆大棗白芍飲 西洋參荷葉飲 參芪養胃飲 枳術甜飲 西瓜藤荷花飲 ...
蘄艾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製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艾葉曬乾搗碎得“...
九尖蘄艾,故名思義艾葉上有九個尖而得名,葉子肥厚,葉背艾絨非常豐富,稱作為蘄艾之王,常用作艾灸,作為助孕艾灸原料(學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 var. argyi cv. Qiai)又名:大葉艾、祁艾等,屬桔梗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因產於蘄州而得名,蘄春縣“蘄春四寶”(蘄竹、蘄艾、...
每年的陽春三月,客家人都興做艾葉米果,用來敬謝觀音菩薩和招待客人。此品表皮光滑,色澤翠綠,清香撲鼻,甘中帶苦,質柔有韌性,食而不膩。不僅風味獨特,且能溫肺暖脾,散寒除濕,有防病保健之功效。草本植物 艾為當年生草本植物,春季與地菜一樣遍地叢生,其葉清香翠綠,舊時為貧民充飢度荒之物。傳說晚清時期...
例如,胃脘痛患者,若胃痛隱隱,泛吐清水,喜溫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脈見緩者,屬於寒症,應選用溫中散寒的艾葉茶;若胃脘疼痛時間長,月久難愈,舌紅口乾,時有嘈雜感,大便秘結者為胃陰虛,應選用養陰和胃的石斛茶,麥門冬茶;若胃脘脹痛,噯腐吐酸,嘔吐不消化,吐後痛減,苔厚膩者,屬食滯中焦,應...
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食譜相剋 糯米:所謂相剋理由: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所以一些脾胃虧虛、常常腹瀉的人吃了,能起到...
白艾葉茶 香附艾葉茶 括笑快實桂枝茶 瓜蔞薤白菜 葛根丹參茶 強心茶 抗心衰茶 抗休克茶 亞麻仁茶 香蕉條 三根茶 首烏牛膝茶 蓮心茶 五竹麥冬茶 玉竹茶 條很麻黃茶 五參茶 氣虛心悸茶 心虛怔忡茶 苦參茶 茉莉喜蒲茶 黨參黃精茶 龍眼蓮芡茶 銀耳太子參茶 半夏休米茶 合歡夜交藤茶 龍眼棗仁茶 浮小麥茶 萊莫...
4.治肺風咳逆:乾枇杷葉30g,芫荽菜、前胡各15~18g,艾葉5片。水煎,沖紅糖,早晚頓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5.治肺燥咳嗽:乾枇杷葉(去毛)9g,乾桑葉9g,茅根15g,水煎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將成肺癆:用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
艾葉性味辛溫,能回陽救逆、通行經脈、調理氣血、祛除陰寒。在點燃時氣味芳香,熱力溫和,善於竄透,能使熱力達到深部。由於艾葉性熱,不宜多用,每次灸半根或一根艾條即可,每穴5~10分鐘,隔日一次或三日一次。以10次為一個療程。注意艾條火焰與皮膚的距離,避免出現燙傷、起泡等不良反應。經過治療,大便成形或...
312 陳艾葉茶 溫胃理氣 除濕止痢 313 生脈飲 益氣生津 固表止汗 314 石榴皮茶 固澀止帶 止瀉止痢 314 香菇茶 補胃健脾 增進食慾 315 甘草蜜茶 潤燥通便 益氣生津 316 清熱理氣藥茶藥材速查 八、茶養五臟,益壽延年 318 人參核桃仁茶 溫補肺腎 納氣定喘 319 百合花茶 潤肺止咳 清心安神 319 玉竹蜜茶 潤肺...
92 燈心草茶清熱降火 利尿通淋 93 小麥茶 清熱生津 潤燥止渴 93 桑白皮茶利水消腫 瀉肺平喘 94 苓桂浮萍茶疏風解表 利水消腫 95 車前子葉茶清熱降壓 利水利尿 收斂固澀 96 杞子五味茶斂汗止汗 養陰生精 97 柏葉茶 涼血止血 澀腸止痢 97 金櫻子茶固精縮尿 澀腸止瀉 98 陳艾葉茶溫胃理氣 除濕止痢 99 ...
槐豆也是人們常喝的一種茶。每到秋季,槐樹葉子發黃落去,樹枝上只剩下一團團一簇簇的槐豆莢。人們把它採摘下來,上籠蒸熟,然後曬乾。用它當茶葉喝,據說可以養血止血。用途 另外,人們還用菊花泡茶,疏風清熱,健腦安神。用艾葉泡茶,溫胃散寒,疏理氣血。傷風感冒時,以薑茶祛風發汗。咳嗽時,把白蘿蔔切成塊...
3.治陰囊濕疹,瘡瘍腫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蘚皮、艾葉。煎水外洗。(《陝甘寧青中草藥選》)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種子扁圓形或扁卵圓形,長2-3.5mm,寬2-3m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細密疣狀突起及短條紋,一端有突出的種臍。質堅硬,剖開後,種皮薄;子葉2枚,肥厚,半透明,油質。氣微,味淡,微苦。以...
《本草正》:蓽茇,其味大辛,須同參、術、歸、地諸甘溫補劑用之尤效。《本草便讀》:蓽撥,大辛大熱,味類胡椒,入胃與大腸,陽明藥也。溫中散寒,破滯氣,開鬱結,下氣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熱,凡一切牙痛、頭風、吞酸等症,屬於陽明濕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本草正義》:蓽茇,脾腎虛寒之主藥。惟...
又名陰地蒿(東北植物檢索表)林下艾(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林地蒿(內蒙古植物志),林中蒿(吉林),火絨蒿(山西),白蒿(黑龍江、湖北、四川),山艾葉、茶絨蒿、白臉蒿(四川)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氣。根:主根稍明顯,側根細,垂直或斜向下;根狀莖稍粗短,斜向上,直徑3-6毫米。莖:...
【組成】伏龍肝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赤石脂30克 芎藭22.5克 桂心15克 當歸22.5克(銼,微炒) 熟乾地黃60克 艾葉60克(微炒) 麥門冬45克(去心,焙) 乾薑22.5克(炮裂,銼)【用法】上藥搗羅為散。每服12克,用水180毫升,加大棗3枚,煎至11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主治】氣血勞傷,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