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艾禮富數的標記符號為 ℵ (由希伯來字母א(aleph)演變而來)加角標表示。
可數集(包括自然數)的勢標記為
,下一個較大的勢為
,再下一個是
,以此類推。一直繼續下來,便可以對任一序數 α 定義一個基數
。
這一概念來自於康托爾,他定義了勢,並認識到無窮集合是可以有不同的勢的。
阿列夫數與一般在代數與微積分中出現的無限(∞) 不同。阿列夫數用來衡量集合的大小,而無限只是在極限的寫法中出現,或是定義成擴展的實軸上的端點。某些阿列夫數會大於另一些阿列夫數,而無限只是無限而已。
構造性定義
阿列夫數的直觀定義並沒有解釋什麼叫“下一個較大的勢”,也沒有證明是否存在“下一個較大的勢”。即便承認對任意的基數都存在更大的基數,是否存在“下一個較大的勢”使得這個基數和“下一個較大的基數”之間不再有其他的基數仍然是個問題。下面的構造型定義解決這個問題:
ℵ0定義從前,它是一個良序集ℕ的序數;
如上定義的等價類有一個特點:可比較,
設ℵa已定義且是一良序集的基數,考慮:
由於ℵa是某良序集的基數,這個良序集必存在於某個等價類中;一定還有其他基數為ℵa的良序集,這些良序集必將也存在於某個等價類中(可能與上面的同屬同一個等價類,但不一定)。所有這些等價類將做成一集,記為Z(ℵa)。
Z(ℵa)也是良序集。
定義ℵa+1:= card(Z(ℵa)),它是一個良序集的基數。
阿列夫
是所有可數序數集合的勢,稱為ω1或有時為Ω。這個ω1本身是一個比所有可數序數更大的序數,因此它為一個不可
數集。
在中國大陸,實數集的基數常被記為 c 或 ℵ,即 ℵ := ℶ1,這樣連續統假設就常常被表述為 ℵ = ℵ1.閱讀相關讀物時應避免混淆。人們在學數學分析(微積分)時常常以為自己時常遇到的是阿列夫數,事實上他們遇到的是 “ℵ”或“c”,即角標為1的ℶ 數。除非討論集合論,否則阿列夫數將是最不常用的基數之一。
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