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概況,農業,工業,商業外貿,財政金融,社會事業,文化藝術,教 育,科技,醫療衛生,體 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行政區劃,歷史沿革,政區沿革,自然條件,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地理氣候,歷史文化,基礎設施,鎮區市政建設,公共運輸,鎮區道路,給排水,供電,園林綠化,風土人情,旅遊景點,政區劃分,人口面積,
經濟概況
良山經濟較為發達,全鎮工業企業共,35家,個體工商戶1214家,已形成了“管、帶、絲、耐材、
鐵精粉”為主導產品的規模企業群。2005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9.8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9.1727億元,農業產值7065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7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58元。已成為新余衛星鎮城的良山,以全面建設工業中心鎮、
小康紅旗鎮為目標,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戰工業50億,良山貢獻20億的宏偉目標,壯大主導產業,突出項目建設。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農業和鄉鎮企業是良山鎮兩大支柱產業,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依託。
糧食、林木、
鋼鐵產品加工構成了良山經濟發展特色。以“管、帶、絲”為主導的鋼鐵產品生產鏈,帶動了全鎮鎮辦、村辦企業的全面發展,加速了小城鎮建設的步伐。集鎮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商業網點鱗次櫛比,全省一流的良山鎮文化中心豐富了居民生活。
良山鎮在冊個體工商戶1218家,工業企業13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全鎮工業企業呈現了一個“龍頭”(良山
鋼管公司),三大“板塊”(即
五金加工和
機械製造,耐火
材料,鐵礦產品加工)的新格局。
2005年良山鎮工業總產值為91727萬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為73485萬元,比2004年增長75%,全鎮增加值15593萬元,比2004增長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2953萬元,比2004年增長80%。
農業
耕地面積25767畝,人均1.6畝,其中水田24945畝,旱地822畝,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011年生產糧食19402噸,蔬菜種植面積3365畝,產量1177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14372頭,年末存欄量0.8萬頭。家禽年飼養量9.2萬羽,上市家禽20萬羽。2011年末有林地面積16萬畝,累計造林10.5萬畝,
森林覆蓋率69%。其中用材林5.2萬畝,經濟林3.3萬畝,竹林 1.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80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199萬畝,產量2432噸,主要品種有柑桔、梨、板栗、葡萄等。
工業
有以礦產品開發、煉鐵、煉鋼、鋼管、帶鋼、耐材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集群。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70億元。擁有工業企業90多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3.3億元,比上年增長9.15%,其中非公有股份制現代企業新余市山龍帶鋼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優質碳素結構鋼、
彈簧鋼、合金工具鋼的
冷軋帶鋼和熱處理彈簧帶鋼,有員工260人。2011年完成銷售收入2.5億元,上交利稅360萬元。2011年又投資1億元新建一個占地面積為12萬平方米的寬頻項目,投產後可增加3億元銷售收入。新余市良山鋼管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通過了ISO9001-2000
質量體系認證,35×0.8mm冷拔無縫鋼管獲省優質產品獎,2004年評為全省明星企業,其生產水平與規模屬南方地區同行業前三位,擁有“寶坤”牌省馳名商標。境內的新鋼公司山上工業區為江西省特鋼生產基地。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434個,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61.3億元。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0.3億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86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95億元,比上年增長12%,是1949年的396倍,比1978年增長119倍。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1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各項貸款餘額1.134億元,比上年增長2.6%。人均財政收入4546元,比上年增長26.5%,是1949年的181.8倍,比1978年增長68.2倍。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8戶,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十萬餘冊。
教 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12所,在園幼兒2500人,專任教師50人;國小3所,在校生2200人,專任教師16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850人,專任教師7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92萬元,比上年增長10.37%。
科技
2011年末有科技協會1個,老年科技協會1個,農技推廣站1個,並開展了有關科技推廣和普及教育活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5個,有床位102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4張。專業衛生人員62名,其中執業醫師17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23人次。
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4858人,參保率99.2%。
體 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3個,看台設座椅1500張。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廣播電視
境內由渝水電視台、新鋼電視台所覆蓋,有線電視用戶0.995萬戶,入戶率83%。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戶,人數76人;醫療救助14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65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69戶,人數800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人;敬老院1家,床位30張,農村五保供養老人47人,其中集中供養五保人員27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88萬人,參保率96%。
行政區劃
良山社區、周宇村、黃虎村、舍山村、鵲橋村、八百橋村、白沙村、敖家村、莊頭村、夏蓮村、下保村。
歷史沿革
以地處良山(原名鼎山)得名。土地革命時期,在上木元和上黃虎成立過縣蘇維埃政府,在周宇成立過南區蘇維埃政府。解放前夕屬第五區潭口鄉、水口鄉、洋津鄉。解放初屬洋津區,下轄6個鄉。1958年置周宇公社,1966年更名白水沙公社,1960年併入九龍山墾殖場,1968年更名良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改鎮。1997年,面積172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莊頭、夏蓮、下保、垣下、敖家、
白沙、黃虎、周宇、舍山、鵲橋、八百橋11個行政村和塘下居委會。鎮政府駐新屋下,距區政府22千米。
政區沿革
土地革命時期,在上木元和上黃虎成立過縣蘇維埃政府,在周宇成立過南區蘇維埃政府。民國時期屬第五區潭口鄉、水口鄉、洋津鄉。新中國成立初屬洋津區,轄6個鄉。合作化時設東莊、新莊、友誼、勝利、上升、新田、鵲橋8個高級合作社。1958年分設良山、白沙兩個公社。1960年劃歸九龍山墾殖場。1961年至1967年從九龍山墾殖場劃出,分成夏蓮、白沙、周宇三個公社。1968年三社合併為良山公社。1983年12月改公社為鄉,1984年12月撤鄉建鎮。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屬構造侵蝕低山丘陵地形,地勢呈南高北低,最高峰良山(鼎山)海拔487米。
氣候
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7℃,7月為全年最熱時期,月平均氣溫29.4℃,極端最高氣溫40℃,1月為全年最冷時期,月平均氣溫5.4℃,極端最低氣溫-7.2℃。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55.4小時,年降水量1594.8毫米。
水文
境內屬袁河水系。天水江、周宇江和三江橋、夏蓮兩條溪流由南向北注入袁河,境內河道長60千米。
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磁鐵石,地質儲量3.5億立方米,杉樹林面積10.5萬畝,竹林面積1.2萬畝,油茶林面積3.3萬畝,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13座。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霜凍、冰雹、雷擊、山體滑坡等,極端冰凍天氣平均10年一遇。
位於東經114°49′10″~115°01′26″,北緯27°36′56″~27°44′49″。地處新余市南部,東臨渝水區水西鎮,南靠吉安市
峽江縣,西接渝水區九龍山鄉,北與渝水區河下鎮、珠珊鎮接壤,人民政府駐周宇村,電話區號0790,郵政編碼338013,北距新余市城區18千米,東北距省會南昌市182千米。良山鎮是中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
江西省20個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全鎮1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30個自然村,轄區面積176平方千米,新鋼公司山上片駐足腹地。,耕地25767畝,林地154萬畝,集鎮面積43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周宇村,距市城20公里。
地理氣候
良山鎮屬低山
丘陵地形,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約17℃,年平均降水量為1403毫米發、交通、通訊便利。自然優越,物產豐富。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極短,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近50%。渝水區
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7℃,7月份是全年最熱時期,月平均氣溫29.4℃,極端最高氣溫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時期,月平均氣溫5.4℃,極端最低氣溫-7.2℃。由此可知,氣溫的日年變化有著一定的規律,即一種最高值出現在14時至15時,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的最高值出現在夏季,最低值出現在冬季。
歷史文化
良山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袁河中下游,
浙贛鐵路線上,是
新余市城區所在地。1983年新余復市後由原新余縣改為渝水區。
渝水新溪鄉歷史悠久,文化昌盛。自三國寶鼎二年(公元267年)建縣,距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東晉史學家習
鑿齒,
宋朝宰相
王欽若,
明代理學家
梁寅,清建威將軍張春發,現代著名國畫家、美術教育家
傅抱石,皆文韜武略,翰墨丹青,為後人所景仰。世界風雲人物、著名
愛滋病防治專家、美籍華人何大一為當今全球矚目。崇文好學的渝水,基礎教育長期位居全省前列,恢復高考以來哺育輸送近萬名英才。勤勞、勇敢、智慧的渝水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0年,
毛澤東、
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率紅一方面軍到羅坊,召開了著名的“
羅坊會議”,為渝水在中國革命史冊上添上了濃墨重彩。
基礎設施
良山鎮處於武吉高速、吉(安)新(余)公路穿境而過,新(余)周(宇)鐵路直達境內,程控電話4000部、
手機用戶2500戶,為新余市第一個移動手機鎮。電力十分充足,贛西供電局,IOKVI1、2 、3 號變電站,22OKV白沙變電站坐落其中,市政基礎設施完善。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處。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0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6879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6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 5245件,征訂報紙124493份,雜誌10829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6萬戶,電話普及率38%;行動電話用戶1.86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278萬戶,全年業務收入1234萬元。
交通運輸
境內吉新公路北起神山,南至界頭,長10千米;工業大道東西貫通接萬白公路,東至白沙與吉新公路交匯,長9千米。新周鐵路直達新鋼公司山上工業區,境內長11千米。大廣高速公路武吉段在鵲橋村通過,九龍山出口距本鎮10千米。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
1992年建成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60班次,日均容量5000餘人次。
鎮區道路
鎮區主幹道良山街東西長3.5千米,寬22米,鋪設面積16000平方米。
給排水
1994年建成鎮自來水廠,取水總裝機容量137千瓦,取水管道長1.36千米,供水管道長3.7千米,年供水120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D1000-800排水管道6千米。日處理生活污水1.5萬噸。
供電
1965年建成供電所,1993年遷至良山工業園區,境內有變電站4個。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200餘個,綠化面積23.4萬平方米。
風土人情
良山鎮人秉性淳厚,勤於耕作,節儉樸素,
應酬之事,多尊傳統禮儀。其衣、食、住、行隨潮流,趕時髦。穿著由保暖型向美觀型轉變,追求質量好,款式新,舒適美觀。飲食多以
大米為主,喜食麻辣食品。住房城鎮多以四至六層的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
商品房為主,農村多為一家一戶的二至三層的磚混結構小樓。分宜的婚喪喜慶曆來隆重,農村結婚基本沿舊,城鎮花樣不一,好講排場,擺闊氣。
殯葬,過去禮儀繁瑣,花費巨大,現至2013年農村仍多以
土葬為主,城裡多為火葬、火化後,
骨灰有的入土,有的葬入
公墓。分宜人崇尚禮俗,有“人情急於債”、“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稱,還有“紅喜事不請不賀、白喜事不請不怪”的規矩,對生育、婚嫁、祝壽、節日、喪葬、遷居等均有饋贈的習俗。
旅遊景點
“仙女湖”的名稱源自1600多年前
東晉文學家
乾寶所著《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美麗傳說: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飛去,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余市西南16公里處,是江西省水上游泳資源豐富,開發較成功的湖泊型風景名勝區。2002年5月,江西省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景區總面積2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湖中99座島嶼星羅棋布,湖叉港灣撲朔迷離,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5%,共有220種,765屬,3000多種,占全國總科62.3%,有各種鳥獸類76種,擁有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 仙女湖四季分明,氣候十分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7℃,日照1677.4小時,降雨量1532毫米,無霜期265天,相對溫度70%,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和歷史文化內涵。良山鎮是“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江西省20個綜合改革試點鎮”、“江西省十二個小城鎮建設樣板鎮”、“江西省百強鄉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周宇、黃虎、白沙、敖家、夏蓮、莊頭、下保、舍山、鵲橋、八百橋、垣下11個村民委員會,130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12個居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636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676人,城鎮化率59.7%。另有流動人口5600人。總人口中,男性25360人,占54.7%;女性21002人,占45.3%。14歲以下7557人,占16.3%; 15-64歲32835人,占70.82%;65歲以上5970人,占12.8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6295人,占99.86%;少數民族67人,占0.14%,其中回族25人,壯族12人,畲族23人,侗族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1‰,人口死亡率4.94‰,人口自然增長率7.47‰。
總人口16993人(201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7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9.67千米。總面積17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74.5平方千米,占99.15%;水域1.5平方千米,占0.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