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戰鬥攻擊機

艦載戰鬥攻擊機

艦載戰鬥攻擊機:同時執行空戰和對面攻擊雙重任務的艦載機。又稱艦載多用途戰鬥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艦載戰鬥攻擊機
  • 別名:航載多用途戰鬥機
  •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同時執行空戰和對面攻擊雙重任務的艦載機。又稱艦載多用途戰鬥機。
艦載戰鬥攻擊機作為戰鬥機使用時,主要為艦艇和艦艇編隊及航空兵突擊和轟炸提供空中掩護和支援;作為攻擊機使用時,主要用於遮斷、近距離空中支援、壓制對方防空力量和攻擊地面、海上目標。能夠選擇不同設備和外掛武器執行特定的空戰或攻擊任務,在短時間內實現戰鬥和攻擊任務的轉換,是“雙設計點”飛機,相當於增加了可執行主要作戰任務的飛機數量;戰鬥、攻擊採用的機種通用化,減少了航母搭載機型,維修性好,降低了後勤支援要求,提高了生存能力。
艦載戰鬥攻擊機配套齊全,功能完善,既有對空也有對海/對地的武器系統,低空性能比較好。最大飛行馬赫數1.5~2,升限15 000~18 000米,最大使用過載7.5~9克,對地攻擊作戰半徑600~800千米,防空作戰時一般距航母200~300千米進行巡邏,巡邏時間2小時左右,最大載彈量5000~6000千克。採用電傳操縱系統,配備超高頻/甚高頻電台、數據鏈、慣性導航裝置、多功能顯示器、敵我識別系統、電子對抗系統、脈衝都卜勒雷達,以及紅外、雷射探測和瞄準設備,雷達探測距離在100千米以上,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配備航炮、紅外和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精確制導炸彈、空艦飛彈、空地飛彈和反輻射飛彈等武器。典型艦載戰鬥攻擊機有美國的F/A-18系列及法國的“陣風”。
20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計畫研製執行空戰任務的F-18和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A-18兩種機型,研製中發現F-18和 A-18隻是在武器上有所差別,就將兩種機型統一為一種機型,正式命名為F/A-18艦載戰鬥攻擊機。80年代,法國開始發展“陣風”M型多用途艦載戰鬥攻擊機,具有對空和遠程對地、對海等多種作戰能力。90年代,美國在F/A-18的基礎上研製了F/A-18E/F“超級大黃蜂”,增加了航程、有效載荷以及隱身能力。美國已研製出F-35C艦載戰鬥攻擊機,以替換F/A-18系列飛機。艦載戰鬥攻擊機的發展趨勢是向著隱身化、多用途化、高機動性的方向發展,裝備新一代的電子裝備和遠程精確制導武器,使其具備更強大的攻擊力和生存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