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威海校區作為哈工大“深空、深藍、深海”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深海”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於2007年應運而生,依託於總校的學科優勢和校區的地域優勢,突顯船舶學科特色,突出面向船舶工程與海洋工程的辦學特色,力爭未來十年,緊抓山東半島藍色經濟發展戰略機遇,凝心聚力,特色發展,為把威海校區建設成為與哈工大發展相適應的大學校區而貢獻力量。
學院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兩個本科專業,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兩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機械工程系、船舶工程系、工程圖學部和工程訓練中心,並建有機器人研究所、船舶設計與製造技術研究所、山東省船舶設計與設備工程技術中心、數位化製造中心和船舶複合材料工藝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擁有機械設計、數控、機電、水平循環水槽、船舶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技術等13個實驗室。
學院師資雄厚,擁有一支朝氣蓬勃、素質較高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師50人,教師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5人、教學帶頭人2人、碩士生導師21人。目前在校本科生837人,碩士研究生48人,博士研究生5人。
學院非常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青睞。近年來,讀取研究生的比例佔畢業生總數的30%左右,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並在省級、國家級機電類創新設計競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學院的科學研究依託於研究所、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省市科技攻關和大量的橫向課題。醫療儀器、醫療機器人、海產品深加工機器人以及特種管道機器人等領域的科研成果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在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技術、智慧型設計與仿真、航天機構可靠性與壽命預測、機構理論及其套用、機電一體化成套裝備、遊艇和工程船舶的設計與建造、船舶複合材料加工工藝、船舶數位化生產準備與生產過程管理等方面成果顯著。
師資隊伍
船舶工程系
教授
|
王大政(博士導師)
| 劉文劍(博士導師)
| 桂洪斌(碩士導師)
| |
| | | |
機械工程系
教授
|
李哲(博士導師)
| 鐘詩勝(博士導師)
| 黃博(博士導師)
| 蓋玉先(碩士導師)
|
劉會英(碩士導師)
| 楊斌久(碩士導師)
| 趙繼俊(碩士導師)
| 賈寶賢(碩士導師)
|
副教授
|
朱東華(碩士導師)
| 陳軍(碩士導師)
| 姚玉峰(碩士導師)
| 趙建文(碩士導師)
|
溫建民(碩士導師)
| 王瑞(碩士導師)
| 郭景哲
| |
| 王延深(碩士導師)
| | |
講師
|
| | 楊緒劍
| |
劉亞欣(碩士導師)
| 王毅-山東省首席技師
| 白爭鋒
| |
工程圖學部
工程訓練中心
中級
|
彭濱育(技師)
| 段慶十(技師)
| 畢曉毅(高級工)
| 陳光鑫(高級工)
|
侯明(高級工)
| 蔣海涓(高級工)
| | |
本科生教學
專業設定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專業簡介
本專業培養適應未來信息化社會建設所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機械設計高級人才,專業方向為以機為主、機電液結合的“機械電子工程”。要求學生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套用能力;系統地掌握機械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其學科前沿及最新發展動態,具有獨立從事自動化裝備的結構設計能力;較系統地掌握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計算機控制,自動化驅動等領域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基本的控制系統硬體、軟體和驅動系統設計能力;獲得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工程訓練,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和從事與機電一體化裝備有關的科學研究及組織管理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
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精度設計及檢測基礎、機械製造技術、數控技術、機電液系統設計、機電系統計算機控制、機械系統設計、系統建模與仿真、電工學、電子學、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軟體、自動控制原理、檢測與感測技術、邏輯控制系統、工程熱力學、液壓傳動等。
就業方向
畢業後可在汽車、工具機、工業製造裝備、建築機械、農業機械、礦山機械等廣泛的製造業領域從事科研、管理、教學、系統設計和產品開發工作。就業單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工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輕工業等自動化裝備的製造企業。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簡介
本專業將培養具有現代船舶工程設計與研究、船舶先進制造技術以及船舶生產設計與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計算機輔助生產管理等套用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套用能力;系統地掌握船舶設計與製造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其學科前沿及最新發展動態,具有獨立從事船舶設計與建造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
高等數學、理論力學、計算機原理與套用、材料力學、流體力學、船舶靜力學、網路與資料庫技術、船舶阻力、船舶設計原理、船舶CAD/CAM技術、船舶結構力學、現代船舶建造技術、船舶焊接技術、船舶結構強度與規範設計、船舶製造工藝力學、船舶企業生產規劃與管理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山東及全國的造船與航運企業中從事船舶設計與研究、船舶建造與規劃、船舶生產過程管理與經營等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培養方案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一、學習年限
3~6年(標準4年)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的基礎知識和套用能力,思路開闊、創新意識強,能從事現代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本專業以現代的設計理論和製造技術為基礎,加強在機械設計製造過程中運用電工電子技術、檢測監控技術、數控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能力的培養,拓寬專業知識面;強調實踐性訓練,密切理論聯繫實際,培養綜合知識套用能力,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工程師的基本訓練。
三、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技術科學基礎和本專業領域及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課堂教學和實驗、實習、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有機結合,提倡學生儘早下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訓練,本專業還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外語閱讀能力,在部分專業課中採用外文教材。培養出的畢業生要求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知識;
3、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所必需的知識,了解其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4、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製圖、計算、實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
5、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並具有一定的聽說寫能力;
6、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的初步能力;
7、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專業主幹課程
工程圖學、力學、機械學、電工電子學、計算機原理與套用、機械工程材料、互換性原理、自動控制原理、測試技術、液壓傳動、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機械系統計算機控制、機械系統設計、數控技術、工程系統建模與仿真和機電液系統控制。同時設定廣泛的選修課。
五、畢業合格標準
本專業畢業生應達到學校對本科畢業生提出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學計畫規定的全部課程的學習及實踐環節訓練,修滿179.5學分,其中課程安排總學時為 2634 學時(137.5學分)、實踐環節42學分,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合格,方可準予畢業。
六、授予學位類別
工學學士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
一、學習年限
3~6年(標準4年)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的、具有優良思想素質、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具備現代船舶設計、船舶先進制造以及船舶企業現代化生產管理為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專業技能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後可在山東及全國的造船企業從事船舶設計與研究,船舶製造與規劃,船舶生產過程信息化,以及船舶的生產管理與經營等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並為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打好基礎。
三、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集船舶設計、船舶製造、船舶生產管理以及計算機套用能力為一體的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課”(包括數學、物理、化學),“人文基礎課”(包括外語、政治、體育及部分經濟、哲學等),“技術科學基礎課”(包括理論力學、電工電子學、工程圖學、計算機原理、高級語言程式等),“專業技術基礎課”(包括流體力學、船舶靜力學、造船材料學、船舶結構力學、資料庫與網路技術等),“專業課”(包括船舶設計原理、船舶強度與結構規劃設計、船舶製造工藝與舾裝、焊接與切割技術、船舶企業生產規劃與管理、CAD/CAM技術等)。本專業強調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在認真完成必修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重視實踐、實習、設計與軟體開發等實踐性環節與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較好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
2、有較好的計算機與外語套用能力。
3、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須的寬廣的技術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圖學、力學、材料學、計算機基礎以及文獻檢索等。
4、較好地掌握船舶設計、船舶建造焊接工藝、船舶企業生產規劃與管理以及生產過程信息化等領域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學科的前沿與發展。
5、在本專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的能力。
四、專業主幹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舶結構與製圖、流體力學、船舶靜力學、船舶結構力學、資料庫與網路技術、船舶設計原理、船舶強度與結構規範設計、船舶建造工藝與舾裝、焊接與切割技術、船舶企業生產規劃與管理、CAD/CAM技術。
五、畢業合格標準
本專業畢業生應達到學校對本科畢業生提出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學計畫規定的全部課程的學習及實踐環節訓練,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合格,方可準予畢業。
六、授予學位類別
工學學士
研究生培養
機械電子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機械工程學科與校本部共享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1997年開始獨立培養碩士研究生,2007年獲得機械電子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所培養的研究生在完成規定的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後,分別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
本學科具有與國民經濟緊密聯繫的、穩定的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礎,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本學科緊密結合我國機械及相關行業對新技術的發展需求,形成了以機為主、機電結合的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進機器人技術與套用、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技術、數位化醫療裝備技術、三維數字建模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與裝備、精密工程、飛行器動力學與仿真技術等。
主要專業課程
機械動力學、現代機械設計理論和方法、工程系統建模與仿真、實驗方法及數位訊號處理、機電系統智慧型控制、數位化製造技術基礎及套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機器人技術、運動控制技術等。
畢業生適用工作領域
畢業生可以在機械行業及其相關企事業、科研院所從事機電產品的研究、設計、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到相關學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從事行業覆蓋工具機、汽車、工程機械等重工業,紡織、醫療儀器等輕工業,計算機、家電、通信設備等電子行業,以及到農、林、牧、副、魚等行業從事自動化裝備研究和生產的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從事科研和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
工學碩士、工學博士。
船舶與海洋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是威海校區重點發展學科之一,成立於2007年,2011年獲得一級學科碩士點。該學科包括船舶工程系、山東省船舶設計與設備工程中心、船舶設計與製造研究所、船舶數位化工藝製造研究中心、船舶複合材料工藝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單位;擁有試驗段為8′2′1.5米(長′寬′高)最高流速1.5米/秒的循環水槽一個、可容納60人的數位化實驗室一個、可用於測量實船振動試驗設備與試驗室和複合材料船艇試驗室。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的辦學理念是高起點、辦特色、上水平。幾年來學科以船舶與海洋流體力學和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力學為基礎,逐漸形成了船舶設計與先進制造技術(特種材料船艇設計與製造一體化技術)、海洋新能源裝置、船舶製造數位化技術三大研究方向。
主要專業課程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先進設計技術、高等結構動力學、計算流體力學、船舶推進理論及套用、浮體在波浪中的運動理論、船舶結構振動和噪聲控制、海洋流體動力學、海洋結構物的載荷與動力回響、船舶結構可靠性原理及套用、海洋再生能源等。
畢業生適用工作領域
畢業生可以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及其相關企事業、科研院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研究、設計、製造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到相關學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授予學位
工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