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運輸系統

航天運輸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外文名
  • 性質
航天運輸系統發展史,定義,分類,目的,現狀,發展趨勢,中國航天運輸系統,發展歷程,成就,未來發展思路,目標,

分類

目的

把有效載荷從地面運送到太空預定位置(軌道)、從太空某位置運回地面或運送到太空另一位置。是空間探索和空間套用的基礎。它的有效載荷包括人員、太空飛行器以及完成航天任務所需的設備、器材和物資。

現狀

已經有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英國、日本、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擁有或擁有過能發射衛星的航天運輸系統。全世界已經先後研製出近百種運載火箭、 太空梭、宇宙飛船等,修建了10多個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場,進行了4000多次航天發射。幾十年來的航天活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社會 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航天運輸系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綜合。它以科學和技術為基礎,集中了現代工程技術的新成就。同時,航天運輸系統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包括力學、熱力學、 材料學、醫學、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推進、計算機、真空技術、低溫技術、製造工藝學等領域的發展。這些科學技術在航天運輸系統的套用中互相交叉和滲透,相互促進和發展。

發展趨勢

航天運輸系統發展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進入空間的能力,是發展空間技術、開發空間資源的基礎,是一種戰略性基礎設施,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直接促進了衛星技術的發展,在通信、導航、環境監測、資源勘察、科學研究等方面給國民經濟的各部門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並通過新技 術、新產品、新工藝以及新的管理方法的推廣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間接效益。
◎運載能力不斷提高,模組化設計,大直徑,少級數,採用無毒推進劑;
◎發射方式多樣化:陸地發射、海上發射、空中發射;
◎冗餘設計,提高可靠性;
◎低成本,簡化操作;
◎重複使用

中國航天運輸系統

發展歷程

中國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起步於1956年10月。經過長期的努力和探索,中國的長征1號運載火箭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成功,將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軌道。這是中國航天運輸系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975年11月26日,新研製的長征2號丙中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衛星,實現了中國最早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長征2號丙是兩級常規液體運載火箭,主要用於低地球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1993年7月,中國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簽訂了投資和發射服務契約,並在隨後幾年中用長征2號丙分7次成功 地將2顆模擬星和12顆“銥”星送入軌道。至今長征2號丙系列火箭已經連續成功地發射了24次,發射成功率達到了96%。高可靠性的長征2號丙火箭是中國 大型運載火箭發展的基礎。
為了滿足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需求,我國在長征2號丙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研製了採用低溫上面級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並於1984年4月8日成功地發射 了中國的試驗通信衛星。長征3號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表明中國掌握了低溫推進技術,使中國進入了具備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能力的國家行列。
1990年7月16日,新研製的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長征2號E發射成功。長征2號E運載火箭的芯級與長征2號丙基本相同,但在一子級捆綁了4台助推器。自1990年投入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後,長征2號E已成功發射了巴基斯坦搭載星、澳普圖斯B1、澳普圖斯B2、澳普圖斯B3、亞星2號和回聲星1號等衛星。
1994年2月8日,新研製的採用低溫高能推進劑上面級的長征3號甲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其標準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6噸。通過捆綁4個和2個標準助推器,分別組成長征3號乙和長征3號丙火箭,將中國運載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到了5.1噸。
1999年11月20日,新研製的長征2號F載人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1號無人飛船,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了新階段。到2003年10月,長征 2號F火箭已經成功完成了4次試驗飛行,並在10月15日把中國的第一位太空人送入了太空。長征2號F火箭和神舟號飛船的研製成功表明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 具備往返能力的航天運輸系統。

成就

從長征1號到長征3號B和長征2號F,中國的航天運輸系統走過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實現了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從長征1號的約300公斤到長征3號B的12噸,從常規液體推進劑發展到低溫液氫液氧高能推進劑,從串聯式火箭發展到並聯式火箭,從單星發射發展到一箭多星發射,從常規貨運火箭發展到高可靠的載人運載火箭。中國已經擁有適合各種類型發射任務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
中國運載火箭在滿足國內發射任務要求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國際發射服務市場。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將亞星1號準確地送入預定軌道,完成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首次國際商業發射。此後,隨著長征2號E、長征3號甲和長征3號乙等火箭的相繼投入使用,中國擁有了發射衛星重量由小到大、軌道由 低到高的完整運載火箭系列。2004年7月底,長征火箭共進行了77次發射,70次獲得成功,特別是自1996年10月以來,連續35次發射成功。

未來發展思路

根據國內外一次性運載火箭和可重複使用運載器的現狀和趨勢,我們構想中國航天運輸系統的未來發展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首先要改進現有一次性運載火箭型號。
考慮到中國的現實國情和航天技術水平,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對內對外的主要衛星發射工具還是現役的長征系列火箭。為了滿足中國在空間套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任務方面對運載火箭的要求,同時保持中國運載火箭今後10年內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必須要對現有運載火箭系列進行適應性改進。
具體包括:
按照“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簡稱“三化”)的設計思想,改進現有火箭的結構、電氣系統和發射支持系統,降低火箭的設計、生產和發射成本,提高可靠性和縮短發射周期。
通過改進助推器和增加上面級,提高現有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和適應性,滿足中國在空間套用、空間探測、載人航天工程和拓寬對外發射服務市場方面對運載火箭的要求(如長征2號F、長征3號乙增強型、長征2號丙和長征3號乙通用上面級的研製等)。
根據用戶需要,研製發射小衛星的運載火箭、空射運載火箭等;
改進現有的管理體制和設計手段,提高設計、研製和試驗水平,提高效率。
第二步,要加快研製新一代運載火箭。
《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提出“全面提高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開發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運載火箭,建成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化系列,增強參與國際商業發射的能力”。我們按照這一要求制定了如下開發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目標:
◎採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
◎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提高火箭的性能:低軌運載能力覆蓋1.5~25噸、GTO運載能力覆蓋1.5~14噸,滿足未來20~30年的國內外需求;
◎實現型號的“三化”設計,建成型譜化系列;
◎保持運載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在技術上與未來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有良好的銜接。
以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和試驗為契機,在突破技術本身的同時,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現有的管理體系,改善設計手段,提高設計水平。
第三步,研究開發先進概念的航天運輸系統。  
要完成未來的空間探測和空間套用任務,保持中國航天運載器的持續發展,應該瞄準新概念航天運輸系統的前沿。未來的航天運輸系統要求具有快速進入空間、在軌靈活機動、具有長時間在軌飛行能力、能自由再入返回等特點。
可重複使用運載器代表了未來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方向,包括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工具、可重複使用的軌道機動飛行器、可重複使用的再入飛行器等。
我們將瞄準未來航天的發展方向,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從演示驗證樣機到全尺寸樣機的研製、從部分重複使用到完全重複使用,以掌握核心關 鍵技術為突破口,在部分重複使用運載火箭、跨大氣層飛行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等領域努力開拓新的局面。從中國的現實情況出發,當前應以串聯式兩級入軌重複 使用的航天運輸系統起步。
我們要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在新概念航天運輸系統的研究和開發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進入到了一個國際化的大市場中。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航天產業與全球經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參與國際合作,是大勢所趨。

目標

改進現有一次性運載火箭,保持中國運載火箭的競爭優勢;
研製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面提升中國一次性運載火箭的競爭能力;
開發新概念航天運輸系統,滿足中國未來航天發展戰略的需要,增強中國未來航天的綜合實力。
(未來5~10年,我國將全面完成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專項建設任務,並加快實施以火星探測為重點的深空探測工程,啟動研製我國重型運載火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