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驗證大氣層再入技術的“迷你太空梭”——過渡試驗飛行器(縮寫為IXV)成功發射升空,並沿軌道飛行約1小時40分後成功返回地球。這標誌著歐洲在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技術上實現新突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渡試驗飛行器
- 外文名:IXV
- 單位:歐航局
- 耗資:近1.5億歐元
發射返回,目標,設計製造,
發射返回
一枚織女星運載火箭搭載這一試驗飛行器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行器在距地球表面約320公里的高度與火箭分離,然後藉助自身的推進器爬升至距離地面約412公里的軌道最高點。隨後,飛行器開始再入大氣層,並在這一過程中用所攜帶的300多個感測器收集有關溫度、壓力、負荷、空氣熱動力等方面數據。
飛行器在飛越地球大半圈後,藉助降落傘下降,成功按計畫濺落在太平洋中加拉帕戈斯群島以西海域。飛行器經打撈回收後將被送至歐航局位於荷蘭的技術中心進行詳細分析檢驗。有關本次飛行試驗的初步研究結果預計將在一個半月後發布。
目標
歐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說,這次試驗的成功為歐航局大氣層再入技術和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研發事業開啟新篇章。
設計製造
在驗證飛行器的控制系統、導航系統以及空氣動力學等方面設計和功能的同時,此次試驗還重點對飛行器外層隔熱防護性能進行測試。由於飛行器在重返大氣層過程中需承受超高溫度,採用陶瓷和燒灼材料製成的隔熱防護系統能避免飛行器被高溫灼燒受損。
歐航局的“過渡試驗飛行器”計畫在2002年提出,耗資近1.5億歐元,是歐洲研發先進自動航天運輸系統的重要試驗。儘管此前歐洲在太空飛行器發射入軌和太空系統操作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在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技術方面仍落後於與美國和俄羅斯。
負責這一計畫的喬治·圖米諾此前曾說:“我們還未能完全掌握針對太空飛行器入軌、在軌操作和從軌道返回地球這一全套技術。而過渡試驗飛行器計畫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取得這類項目的相關經驗——獲得令飛行器從軌道返回地球的能力。”
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技術是開發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進行地外天體採樣並返回以及載人航天飛行的基礎,同時對歐洲未來進行地球觀測、微重力研究、衛星維護等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目前,歐洲的阿麗亞娜5型火箭和正在“醞釀”中的阿麗亞娜6型火箭均屬於一次性運載火箭。一旦歐洲具備使火箭部分層級在發射後返回地球並重新利用的能力,將大大降低空間發射任務的成本,並提升地區航天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