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舊籠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邦協村民委員會
- 面積:6.53 km
- 海拔:1700 m
舊籠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邦協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沙河鄉西北邊,距離村委會9公里,距離鄉政府駐地21公里。國土面積6.53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6.2℃,年降水...
舊籠山村,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3.50公里,距離鎮17.50公里, 國土面積4.56平方公里,海拔1510.00米,年平均氣溫16.90℃,年降水量750.00毫米,適宜種植穀物、豆類等農作物。有耕地20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00畝;有林地30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3戶,有鄉村人口213人,其中農業人口206人,勞動...
魁籠自然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楊柳井鄉寶月關村,屬於山區,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村委會8公里,距離鄉政府28公里。國土面積1.67平方公里,海拔1,209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128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94畝,其中人均耕地0.64畝;有林地65畝。地理位置 基礎設施 ...
燈籠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簡介 燈籠自然村隸屬雲南省昭通鎮雄縣鹽源鄉蓼葉壩村委會山區。距離村委會0.50公里,距離鎮5.00公里, 國土面積0.38平方公里,海拔1500.00米,年平均氣溫0.0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562.5...
哈籠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按板鎮那布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那布村中部,距離 那布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按板鎮33.00公里。年降水量1,24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蠶桑等農作物。有耕地264.00畝,其中人均耕地2.93畝;有林地937.6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7戶,...
籠遠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師宗縣龍慶彝族壯族鄉下寨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龍慶鄉南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龍慶鄉14公里。國土面積2.78平方公里,海拔1760米,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玉米、花生、油菜、生薑等農作物。有耕地3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畝;有林地30畝。全村轄1個村民...
文籠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花山鄉文召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0.58平方公里,海拔135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32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蠶桑茶葉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以種養業、林業為主。村情概況 文籠自然村隸屬於花山鄉文召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鄉政府南邊,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
籠格勒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芒信鎮海東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鎮17公里。海拔1510米,年平均氣溫19.4 ℃,年降水量1406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255畝,其中人均耕地12畝;有林地62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2戶,有鄉村人口102人,其中農業...
下忙籠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勐鎮同化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勐勐鎮北邊,距離鎮47.00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19平方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 ℃,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325.00畝,其中水田185.00畝,旱地...
永四老自然村,隸屬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中課鄉窩籠村,屬於山區。村情概況 年降水量2,1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玉米、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74畝,其中人均耕地1.1畝;有林地1,427.3畝。有農戶42戶,有鄉村人口165人,其中農業人口165人,勞動力7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5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8.20萬元...
舊圍村傳統節慶食品有糖環、油角、煎堆、松糕、年糕(俗稱“飴籠”)、炒米餅(俗稱“硬餅”)、裹蒸棕(鹹肉棕、梘水粽)、茶棵等。榮譽稱號 2001年9月,路東社區(含舊圍村)被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村”稱號。2002年12月,舊圍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小雞關在長2~3尺,寬1~1.5尺,高1尺的籠里,吃的是打魚時揀出來的魚仔蝦米,以及一些剩飯米糠,從小到大缺少運動,骨骼自然軟化,故深井雞因肉嫩、骨軟、味美而引來不少慕名而至的食客。現很少人家養軟骨雞,要吃上正宗軟骨雞,彌足珍貴。深井霸王花湯 深井人採用日光乾曬的方法製作霸王花。由於霸王花當造...
該行政村隸屬 西盟佤族自治縣中課鄉,地處中課鄉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1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23公里。東鄰班箐村,南鄰勐梭鎮,西鄰力所鄉,北鄰勐卡鎮。轄永良組、永挺組、永斯老組、尼翁組、羊窩組、窩鐵下寨組、永莫組、永斯瓦組、盆羊組、來娘組、翁布瑞組、窩籠組、窩鐵上...
半坡村原名古龍泉,後演為半坡村,村名是怎樣來的,不得而知。娑羅窯村是從舊社會到現在一直隸屬於半坡村的一個自然村,和半坡村隔溝相望,稱溝西。舊社會實行的“保甲制度”,和半坡村是一個“保”,婆羅窯村為一“甲”,解放後,和半坡村一個高級社,半坡大隊成立後,娑羅窯村是半坡大隊的兩個生產隊。...
里西箐村隸屬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普棚鎮折左么村,屬山區自然村。位於普棚鎮西南端,處於大理白族自治州與楚雄彝族自治州交界線上(經緯度:25°258514′,100°821705′)。距所屬村委會所在地約10公里,鎮政府所在地約27公里。地名由來 由當地彝語“里西背蘇”而來,意為位於森林茂密之地的村落;因山谷...
落日瘦蔓隱,煙靄籠此丘。諸侯何處去,仰嘆已東流。不忍登臨遠,獨夜憶春秋。清白不爭春,零落香如故。建制沿革 相傳元朝以及元之前李朝花村為大名府東明縣古葵丘李莊。李朝花村,明、清時期隸屬直隸大名府東明縣李莊(李家莊)。1756年,李朝花叫李家莊。1911年,李朝花村叫李莊,歸屬鄉董局五霸崗(共轄...
抗日戰爭時期,村內宋殿自然村是侵華日軍在杭州地區的重要據點之一。日軍在據點內慘無人寰地設定了水牢、木籠、老虎凳、刀割、灌辣椒水、下沸鍋等刑罰,殘酷殺害中國人民。民國28年(1939)某天,兩名日本侵略兵和漢奸陳葉本,一次就殺死宋殿村民30人,燒毀17戶民房,使全村成為一片廢墟。村民家破人亡,攜兒帶女...
壠溪村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大濟境內東南部,東與大濟村相鄰,西接烏石、鐘峰,南與三會村隔溪相望,北與尾坂村接壤。北高南低,木蘭溪和仙永公路從境內南部穿過。全村有耕地1100畝,山坡地(林果地)1540畝,下轄下園、頂園、頂洋圳、塔兜、壠底、溪尾、中夢、佛公厝、民生自然村,設18個村民小組。2010年全村...
加之西廊河每年均患洪澇災害,全村十來個自然村,大都居民散住在交通不便的山上和田野之間,對西廊村大古宅進行修舊如舊復原,對周邊民居進行拆舊建新和對西廊河進行防洪改造,重建一個風光秀麗、文化生態保護完善、設施配套和舒適安全的西廊新村成為了全村人的美好心愿。2010年以來,西廊村積極回響縣黨委政府提出...
《湖北省建始縣地名志》是建始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共收錄建始縣各類地名4973條,包括社(鎮)、大隊以上行政區劃單位,自然村(居民點),企事業單位,自然地理實體等。作品目錄 封面 湖北省建始縣地名志 內容簡介 著作權頁 編輯人員 前言 凡例 十六方點陣圖 筆畫索引 圖例 圖片 (1)今日建始——建始...
白雲寺:位於石人峰下上天堂,始建年代無考,明、清時香火鼎盛,僧侶達數十人。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進士程士俊為寺立碑,後圮,選天堂自然村建新寺。景點景觀 自然景觀 水晶瀑布 水晶瀑布位於水晶山景區之東南隅,因其位於水晶峰下且“飛瀉映日,遠望之若水晶”,故名水晶瀑布。水晶瀑布在石屏,水晶諸峰...
時壽前往饒平雙螺開基;時福的長子張宗榮途經景坑官庵時,因兩籠雞失散暫住下,得到風水先生指點,移到附近“後壁山”腳定居,果然興旺發達,建起新村“景安樓”,代代相傳,俗稱“新樓村”。張宗榮衍下三大房,均分布在景坑等九個自然村,至今已達二十三代,現有六千多人。後代子孫一直共尊“宗榮公”為景坑...
本縣黃酒,以三岔、殷家城、方山、廟渠惠塬畔自然村、馬渠等後山地區最好,質純味美。殷實人家黃白二酒齊上。加十三花,為憨厚宴席。農村仍沿用舊有的席習。機關單位已改舊習,減少中間繁瑣程式,喝酒時酒菜一齊上,吃飯時饃菜一齊上。家鄉美食 攪團 攪團是惠塬畔人家常飯食之一,用料普通,製作簡單,富有...
直至解放後,1950年1月古村落屬於仙塘鄉;1970年仙塘鄉改為人民公社,古村落屬於仙塘人民公社轄下一個自然村,因盼望沐浴紅太陽的光輝,而稱名為紅光村,由於整個古村落是“潘”姓聚居,亦稱潘家圍。後因地處東江南邊有一個百年果園,因旅遊發展需要,稱為南園古村。村內環境 據村落老人說,清末民國初年,在面積...
2011年末,馬湖鄉轄3個社區、7個行政村:馬湖、大王、三官、王溝、沙河、興橋、創業、金趙、塘東、小陶;下設262個村民小組、有106個自然村。截至2020年6月,馬湖鄉轄5個社區、5個行政村:馬湖社區、三官社區、大王社區、小陶社區、王溝社區、沙河村、創業村、塘東村、興橋村、金趙村,鄉人民政府駐馬湖社區...
溪仔村是福建漳州漳浦縣霞美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霞美鎮東南部沿海地帶,東鄰董門村,西鄰山嶺村,南鄰後寮村,北鄰白石村。源自籠仔埔的黃埔溪東流經本村港仔頭入海,本村9個自然村皆在溪邊,故總地名“溪仔”,早先已有墟場,名溪仔墟。政區沿革 溪仔民國時期為霞美鄉溪仔保。新中國初期為第四區(舊鎮...
煙籠淡碧開殘雨 草媚嬌青映遠天 瀑瀉潺湲雲際落 潮生海嶼島中懸 韶華一瞬那堪問 憶昔同游是去年 乾隆、民國時期兩《志》都作“鹽亭”,五代時已有此名五代時,僧願齊來南雁盪山開山後,吳越王錢叔為他建立普照道場和18個寺院,以江南平原賦稅收入來贍養百餘僧徒。炎亭舊名鹽亭,就是南監場徵收鹽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