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牌哥(廣州高中學生)

舉牌哥(廣州高中學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11年5月4日,廣州16中的高一學生陳逸華,在該市多個公共場所舉牌,呼籲眾人反對花巨資統一改造捷運車站,收集市民簽名,呼籲眾人反對巨資改造捷運車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舉牌哥
  • 外文名:The boy who holds a board
  • 概述廣州高中學生在多個公共場所舉牌
  • 目的:呼籲眾人反對巨資改造捷運車站
人物簡介,事件詳情,徵集反對意見,捷運公司態度轉變,社會評價,

人物簡介

陳逸華,廣州16中的高一學生,自2011年5月4日在該市多個公共場所舉牌,呼籲眾人反對花巨資統一改造捷運車站,收集市民簽名。有網友將他舉橫幅收集簽名的照片發上微博,短短几天,就被轉發超過萬次,引起一片討論的熱潮,有網友贊其“勇氣可嘉”。同時,公眾對一號線改造的質疑也紛至沓來,面對公眾質疑,廣州捷運公司一周內三次回應陳逸華,最終表態會本著節約的原則翻修。
舉牌哥陳逸華舉牌哥陳逸華

事件詳情

徵集反對意見

2010年,廣州捷運公司發公告稱,一號線16個車站將進行總體翻新改造,預計花費9277萬元,計畫在2013年年底完成。翻新工程將鏟去原有牆面,改為統一灰色石板。
陳逸華陳逸華
今年4月中旬,陳逸華在微博和“捷運族”論壇上提出質疑:“一號線是否需要全面翻新仍有待商榷,並不是所有的站都殘舊到要翻新的地步,且翻新工程龐大,會產生大量煙塵污染地下空氣。而從文化角度看,一號線每個站原有的裝修風格與特色被全然抹殺在石板下。從乘客角度看,千篇一律的裝修會造成車站的識辨性降低。”
接著,陳逸華又到捷運站服務台反映自己的意見,但沒有得到積極回應。他便打算通過簽名的方式,反對捷運車站翻新。5月3日,陳逸華列印了二百多份傳單,放學後在捷運站發放,但沒有引起市民的關注。後來,他買來晾衣竹竿,製成橫幅,寫上“請支持聯名反對‘統一’化翻新行動”等內容,在捷運口舉著,並收集市民簽名。3天時間裡,陳逸華收集了300多個市民簽名。

捷運公司態度轉變

被網民們親切地稱為“舉牌哥”的陳逸華,得到一片支持聲。在公眾的持續“圍觀”下,廣州捷運公司在一周內三度回應。5月6日,捷運公司首度回應,稱捷運已經存在安全隱患,舊線路老化、裝飾材料殘舊破損,因此需要全線改造。但這未能平息質疑聲。5月7日,陳逸華到珠江新城捷運站服務台,就捷運公司首次回應提出多點質疑。第二天,捷運公司主動約見他回應質疑,捷運公司作出詳細的解釋,剖析了存在的安全隱患,仍堅持改造。
5月10日,廣州捷運公司第三次回應公眾對於此項工程的質疑,態度“大轉彎”。捷運公司表示,會本著節約原則翻修,未開工的車站沒有壞的地方不會改動,在儘量保持總體風格的基礎上,達到安全、節能、環保、節約的效果。陳逸華獲悉捷運公司最新表態後,欣喜若狂,聲音變得有些興奮,“這個回應還是讓人信服的,希望捷運能做到”。

社會評價

微博上,網友小黨說:“一個小朋友撼動一項大工程,廣州人應該自豪!”網友TVS曹軍則說:“廣州少年讓所有的成年人都會覺得汗顏!少年強,廣州強!這才是廣州精神!”陳逸華的公民意識備受稱讚。
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特別指出,陳逸華身上體現出的公民意識讓人敬佩。“更難得的是,他這么做全憑自己對捷運一號線簡單的熱愛之情。”廣州本地一著名評論員稱讚陳逸華的言行冷靜、智慧、理性,認為他反對捷運一號線翻新的網帖調查深入、思考全面、言之有據,他“身上散發著城市主人的氣質,這是富有現代意識的時代精神,彌足珍貴”。
陳逸華出生在廣州一個普通人家,他的父母很認同孩子的想法。
廣州16中高一學生陳逸華在捷運站“舉牌”收集市民簽名,反對花近1億元進行捷運一號線統一化改造,此事終獲成效。在輿論推動下,捷運公司三度回應並改變初衷。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特別指出,陳逸華身上體現出的公民意識讓人敬佩。
這樣“過激”的學生及其舉動,卻並未被校方“會商”,家長還很認同他的想法,學校和老師也給予寬容和鼓勵——“老師希望我保護好自己,免受傷害,還希望我多點思考。”沒有公民意識和公民教育意識的家長與學校,絕對不會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學生。
從小到大,我們的各類教育一味教育子女、學生和國民“聽話”。所謂“乖”,不過是老老實實聽大人的話,聽老師的話,聽“權威”的話。這樣的人無非就是一個沒有主見或麻木的有奴性的人和臣民。
公民是現代社會和國家最需要的人。沒有大量知法、守法且能護法的合格公民,社會和國家的財富就會被少數特權者和利益集團瓜分,普遍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福祉也會被他們破壞殆盡。公共權力沒有約束和制衡,普羅大眾的積怨會最終釀成社會的劇烈衝突與對抗,改革與發展來之不易的成果也勢必難保。只有人人都成為合格公民並且積極主動,才是確保社會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唯一正途。
公民的養成,雖然家庭和社會同樣重要,但最主要的地方在學校,因為學校有能專門進行系統的公民教育的專職教師。美國哲學家杜威早在上世紀初就指出,我們應該把學校改造成“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個雛形的社會”,“使得每個學校都成為一種雛形的社會生活,以反映大社會生活的各種類型的作業進行活動……當學校能在這樣一個小社會裡引導和訓練兒童成為社會的成員,用服務的精神薰陶他,並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導的工具,我們將有一個有價值的、可愛的、和諧的大社會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證。”誠哉斯言!
溫家寶總理5月3日同首都各界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談,他提出希望——青年要善於獨立思考,從年輕時就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學會判斷事物的真偽;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確判斷;還要勇於創新,不墨守成規。此前,他在吉隆坡會見中國駐馬來西亞使館工作人員、中資機構、華僑和留學生代表時也指出,一個13億人的國家,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獨立思考和有創造精神,那么這個國家任何力量都打不敗。是的,只有大量公民,才能承擔國家強盛的重任。
我們的教育應該大力培育公民。在親職教育中,家長應該一早就以民主的親子關係薰陶子女;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始終以民主的師生關係薰陶學生,並通過系統的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公民的知識、意識和實踐能力。在社會教育中,大眾傳媒、文化機構、非政府組織應大力傳播公民的知識、宣傳公民的典範、提供公民教育和公民實踐的機會與場所。這三方面應該積極配合,才能協力培育好公民。當成千上萬個公民通過教育培育出來時,我們的社會和國家才能有價值、可愛、和諧。
小小少年逼停大工程,帶給我的驚奇和震撼仿佛是聽聞中國足球運動員逼停“皇馬”。但仔細看來,我還是不敢相信這是“舉牌哥”陳逸華“一個人的勝利”。
今年4月中旬,陳逸華在微博和“捷運族”論壇上對捷運站“統一化”改造提出質疑:“一號線是否需要全面翻新仍有待商榷,並不是所有的站都殘舊到要翻新的地步,且翻新工程龐大,會產生大量煙塵污染地下空氣。而從文化角度看,一號線每個站原有的裝修風格與特色被全然抹殺在石板下。從乘客角度看,千篇一律的裝修會造成車站的識辨性降低。”接著,陳逸華又到珠江新城捷運站服務台反映自己的意見,說的有理有據,但沒有得到積極回應。直到他買來晾衣竹竿,製成橫幅,寫上“請支持聯名反對一號線‘統一化’翻新行動”等內容,並收集了300多個市民簽名,引起公眾的持續“圍觀”後,廣州捷運公司才公開回應質疑,但仍然堅持改造。陳逸華未被說服,他再度發表微博反對意見,而此時已有大批市民對“統一化”改造持反對意見。面對公眾質疑,廣州捷運公司態度終於“大轉彎”。陳逸華無疑起了“舉旗”的作用,但若自始至終只有陳逸華一個人在戰鬥,缺乏公民意識的及時跟進,廣州捷運是不會改變“統一化”路徑的。
陳逸華陳逸華
在“舉牌哥”的背後有學校和家庭的支持。陳逸華表示:“老師沒有讓我不再參與這件事。老師告訴我,個人的行為學校不會幹涉,我可以繼續理智地表達想法。任何處分、封殺都是不存在的。我很感謝老師給予那么大的自由度。”而陳逸華的父母雖然害怕惹事,勸阻過他,但尊重孩子的意見表達。陳逸華是幸運的,假如其父母是“望子成龍”的“虎媽”、“虎爹”,“舉牌哥”就只能在家裡“舉作業”了。
在我看來,對“舉牌哥”支持最大的是法治。工程改造項目必須取得多數民意支持方可動工,這已成為決策程式。廣州捷運車站改造沒有走民意調查和表決的程式,這樣的“統一化”難以持續,最終於不得不低頭。而在“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的大環境下,“舉牌哥”自己創造條件反對“統一化”,合理合法。其言行冷靜、理性而智慧——仿佛是個人行為,沒有導致“群訪”,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但又讓有關部門無法忽視。“舉牌哥”在廣州沒有被“黃牌”警告,凱旋而歸,見證了法治的進步和政治文明的進步。
“舉牌哥”的出現也是城市文化薰陶的結果。到過廣州的人發現,廣州人在現代化大潮中保持了定力,光孝寺南海神廟六榕寺花塔鎮海樓三元里平英團舊址廣州公社舊址大元帥府舊址等文物古蹟得到較好的保護,在廣州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新地標”無法取代的。數年前,一個名為“發現廣州”的民間組織在網路上自發形成,其一千多名成員走遍廣州,不斷發現鮮為人知的古蹟,呼籲政府有關部門加強保護。在這樣的氛圍中,難怪作為90後的“舉牌哥”陳逸華會說:“我天生比較懷舊,挺遺憾沒有住在老城區。”也難怪廣州捷運面對批評,會很快“反應過來”,表示儘量保持老車站的總體風格。這一切對於一些熱衷於“追新”的城市,恐怕是不容易複製的。
“舉牌哥”是一面煥發青春朝氣的旗幟,同時是一面“反統一現代化”的旗幟。我以為,這位小公民是廣州城市精神中的一張“好牌”,“舉牌精神”將會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