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興隆鎮歷史文化悠久,據已發掘的仰韶晚期茅草寺文化遺址表明:上朔遠古,先民們已在這裡家居生活。清初,唐河水運發達,此地為一水陸碼頭;因水運發達,商業興隆,物阜民豐,人們為求吉祥故以興隆為名。興隆古鎮為清朝中期形成的集鎮。社旗建縣之前,興隆鎮隸屬於唐河縣管轄,據乾隆52年《唐縣誌》“集鎮篇”記載,在境內當時的28個集鎮(店)中:“興隆鎮,縣北60里“。據此推算,興隆古鎮至少已有二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了。
當地
經濟以農產品開發及深加工為主,形成食品、化工、棉紡、飼料四大品系,農業突出"東煙西菜,南雞北牛",形成小辣椒、山藥、菸葉三大支柱產業。
社會影響
曾先後被命名為南陽市"二星級集鎮"、"文明集鎮"、"河南省鄉鎮之星""省科技示範鄉鎮"、市"養禽基地鄉鎮",鎮敬老院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敬老院",連續三年被縣委、政府評為目標管理一等獎。
興隆鎮黨委政府按照"突出民營,壯大農業,開發集鎮,擴大開放"的工作思路,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加快發展。民營經濟以農產品開發及深加工為主,形成食品、棉紡、飼料四大品系,發展小辣椒加工廠、山藥加工廠、醬素廠、飼料廠等中小企業46個。民營園區初具規模。農業突出“東煙西菜,南雞北牛”,形成小辣椒、山藥、菸葉三大支柱產業,已種植無公害山藥2000畝,小辣椒2萬畝,棉花2萬畝,優質麥4萬畝。畜牧養殖區建成1000畝林草牧沼一體化生態養牛基地和40萬隻養雞小區,並建成一個10萬羽的標準肉鴿養殖廠。集鎮建設按照“三縱三橫”的總體框架,形成服裝、蔬菜、禽蛋、辣椒等八大專業市場。按照招商引資擴大開放的要求,著力打造誠信興隆、文明興隆、生態興隆。2003年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億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500元,財政收入500萬元,曾先後被命名為南陽市“二星級集鎮”、“文明集鎮”、“河南省鄉鎮之星”、“省科技示範鄉鎮”、“市養禽基地鄉鎮”,鎮敬老院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敬老院”,連續三年被縣委、政府評為目標管理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