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鎮(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

興隆鎮(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

興隆鎮隸屬於黑龍江省巴彥縣,地處松嫩平原腹地,占地面積180.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531人(2017年)。百年以前,這裡曾是一片廣袤的原野、浩瀚的林海,開荒占地時只趙湖老哥一個,故古稱“趙湖窩堡”。而今,這裡已成為一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建築典雅、風光秀麗的現代化新城,被譽為“全國第一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隆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下轄地區:鐵西委 鐵東委
  • 政府駐地:人民大街
  • 電話區號:0451
  • 郵政區碼:151801
  • 地理位置:巴彥縣北部
  • 面積:180.91平方公里
  • 人口:7753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森林小火車
  • 火車站:興隆鎮站
  • 車牌代碼:黑L
  • 鐵路:濱北鐵路
  • 公路:哈伊高速
行政區劃,自然概況,歷史沿革,交通運輸,城鎮建設,工業園區,商貿流通,教育事業,社會醫療,所獲榮譽,

行政區劃

興隆鎮地處松嫩平原腹地,位於巴彥縣北部,南距哈爾濱市市區(高速公路距離)62公里,北鄰綏化18公里。興隆鎮是巴彥縣北部經濟、文化、交通、信息、金融、服務、物資集散中心城鎮,
城鎮輻射功能較強。 興隆鎮面積201.3平方公里,農業可耕地面積21.7萬畝,城區面積11.7平方公。以濱北鐵路為中軸線,分東西兩個區域,東區為興隆林業局,西區為老城區。興隆工業園區20.02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77531人(2017年),城區轄1個街道辦事處,10個社區居民委,分別是:花園、得權、振興、繁榮、文化、勝利、鐵東、鐵西、育才、育德居民委,常住人口77531人(2017年)。農區轄8個行政村,106個自然屯,耕地面積201896畝。居民包括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等7個民族。

自然概況

興隆鎮地處東經170.8度,北緯46.28度,平均海撥180米,最高標高為268.20米,最低標高為168.30米。整個轄區城勢為東高西低,南崗北平,城區西南有自然水排入季節性河流漂河,流入呼蘭河,屬松花江水系。
興隆鎮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季節溫差比較明顯,全年積溫為2700攝氏度,一月份為最低,平均溫度為-22.2度,極端溫度-39.3度。七月份最高溫度平均為38.6攝氏度,無霜期為135天至139天左右,冰凍期140天。鎮區及所轄郊區農業區風向,春夏為東南、西南風;秋冬多為北、西北風。鎮區及周邊農業區地質結構為第四淤積層,地層主要由地表黑土(1.5—2.0米)、亞粘土土層,自上而下分布。地耐力為1.4—1.7Kg/cm2。冬季最大凍深2.21米,最淺1.42米。地下水位較淺,一般離地面1.1—2.0米,主要蓄存的粘土層,屬上層浮水,地下深水層為80米左右。
境內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砂石資源。處於福合村境內的尖山山脈,是遠近聞名的砂石生產基地,有上億立方米的砂石資源儲備量,開發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境內土質肥沃,地貌多樣,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有近5000畝荒山、荒坡有待開發利用。

歷史沿革

興隆鎮始建於清鹹豐九年(1859年),原名趙湖窩堡,系由趙湖、趙海、趙江三兄弟來此開荒種地,搭蓋窩堡居住而得名。後人口逐增,集鎮日漸雛形,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稱興隆鎮。民國二年(1913年)改制為第四保公所駐地,偽滿康德六年(1939年)改稱興隆鎮街公所,轄六個區。
新中國成立後,為11區人民政府駐地,轄17個村。1956年並村劃鄉後,轄7個鄉1個鎮。人民公社化後,又為公社所在地,劃分4個街道辦事處。1981年3月改為興隆鎮人民政府。2001年3月原長春鄉併入興隆鎮,興隆鎮地域和人口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

交通運輸

興隆鎮是巴彥縣對外開放的視窗和交通樞紐,有三條鐵路,八條公路在此交匯,濱北鐵路每天停靠車輛17對半,鐵路貨物運輸直達大連港,每天貨物吞吐量2800噸,鎮內有鐵路專用線6條,15000延長米,貨物吞吐量2400噸。有全國最長的地方鐵路一條,有世界最長的森林鐵路——興烏線(已開發為生態森林旅遊專線),始發站在興隆鎮。森林鐵路連通木蘭、通河兩縣,礦山鐵路連通省內外。
哈綏高速公路拉近了與哈爾濱市交通運距,其運距為62公里。每半小時傳送一輛客車,每天旅客流動量上萬人。鎮村公路全部達到“四通四化”,大量的地產工業品通過鐵路、公路可以直接銷售到省內外,直至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和國家。
小火車小火車

城鎮建設

興隆鎮的城鎮建設和管理工作按照黨委確定的“全面加強城鎮建設與管理,不斷提高和完善城鎮品位”工作思路,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先後完成了興隆鎮龍鬚溝防洪排水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工業園區“兩橫一縱”道路建設工程、城區南三道街等7條街區16500平方米道路建設工程和5600延長米地下排水管線建設工程、3240平方米文化國小教學樓建設工程,農村16橋建設工程和14公里通村公路建設工程、5公里新農村試點村屯內街路建設工程等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使城鄉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二是在加強城鎮管理上,建立健全了城建、衛生、街道、公安、工商、交通、廣電、學校等部門治“髒”的長效機制,並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和公民文明行為準則等,採取經常性和突擊性整頓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環境衛生、交通秩序、違章臨時建築、馬路市場等嚴格管理,使小城鎮管理步入法制化、正規化軌道,城鎮髒亂差得到了徹底的根治。2006年興隆鎮被授予省級衛生城鎮榮譽。
興隆新城興隆新城

工業園區

興隆工業園區是2004年4月經巴彥縣委常委會議批准成立的縣級工業園區,2006年被黑龍江省政府批准為省級中小企業園區。園區位於興隆鎮城區的北部,南距哈爾濱市62公里,北鄰綏化18公里,哈綏高速公路附線和濱北鐵路交匯於此。規劃面積20.02平方公里,具體位置是濱北鐵路兩側,金鑼通道兩側、興紅公路兩側、沿哈綏高速公路附線道北向西延伸至紅光鄉五家屯,沿綏巴公路向北拓展至垃圾場,東起建設局磚廠。區域內共有人口1.5萬人,共有企事業單位35家,閒置企業16家,閒置廠房42384平方米,閒置場地504944平方米,閒置襯布流水線1套,機電井3眼,千伏安變壓器8台,釀酒設備1套,105型制磚機組1套,FMP-500型磨粉機5組,SXZG4-800型高速約能塑膠編織機6套。園區具有充足的閒置工業土地資源,該區域現有甜菜站、物資站、石油庫、青年廠、軋鋼廠、襯布廠、大修廠、博金實業、中信大地實業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閒置工業用地50萬平方米,這些閒置土地均是當前可利用的工業用地,在當前國家土地政策緊縮下,是興隆發展的後發優勢。
工業園區工業園區

商貿流通

興隆鎮商業優勢得天獨厚。早在清代就是松江著名商埠,隨著歷史變遷,興隆鎮已發展成為輻射巴彥、木蘭、通河三縣的最大商品集散地,全鎮已發展形成了建築、建材、糧油、木材、農貿、畜禽、輕工、水果八大市場。擁有良好的旅遊資源,世界上最長的森林鐵路——興烏線(已改成生態森林旅遊專線)始發站在興隆鎮,連線通河、木蘭兩縣,森林生態游二日游享譽省內外。全鎮擁有豐富的糧食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礦石資源,而且擁有大量的山野特等綠色食品資源。
興隆鎮市場建設迅猛發展,市場體系日益健全,以糧食、生豬、木材、建材為主的一批農副產品交易體系形成規模,擁有萬米商貿城和4000平方米的蔬菜市場,形成了生資、糧油、燃料、輕工、化工、服裝、建材、勞務等各類專業市場,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一批龍頭企業逐步成為帶動市場發育建設的重要牽動力量,商貿城、蔬菜市場、木材市場、飼料市場已輻射到巴彥北部15個鄉鎮。凍梨、紅瓦市場輻射木蘭、通河、呼蘭、慶安等縣的部分鄉鎮。一是發展以玉米、大豆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重點扶持了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大連昌隆倉儲有限公司糧食儲運深加工產業、哈高科大豆加工項目、啟動興隆酒廠。二是抓住了當前國際國內市場對木品製品的需求增加的機遇,依託興隆林業局的木材資源,面向哈綏兩大市場,加快木材深層次開發,做大做強了興隆木材產業,重點扶持好工業園區東升木材加工區。三是重點依託森工興隆金鑼集團龍頭企業,大力推進畜產品加工業,實施主輔換位戰略,大力發展畜牧經濟。四是以哈爾濱太行興隆水泥有限公司為帶動,大力發展建材市場龍頭企業。

教育事業

興隆鎮現有學校27所,其中鎮屬中國小22所,縣直國中1所、縣直高中1所、興隆林業局所屬高中1所、國中1所、國小1所。2006年在校生總數11548人,其中國小在校生7657人,國中在校生1920人,高中在校生1971人,2006年小學生入學率達100%,中學生入學率達99%。全鎮現有在崗中國小教師913名,其中,高中在崗教師173人,國中在崗教師293人,國小在崗教師447人。全鎮中國小校舍全部達到磚瓦化。得權國小為省級標準化國小,是巴彥縣北部乃至全縣教育教學、教師培訓、教育科研的示範性視窗學校。
興隆鎮堅持廣泛開展民眾性的文體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全鎮每年正月初六舉辦大秧歌匯演,正月十五舉辦燈花節,“五四”舉辦青年環城賽跑,“六一”舉辦全民運動會,“七一”舉辦詩歌朗誦會,“十一”舉辦國慶歌詠比賽和詩書畫展覽,元旦舉辦新年聯歡會等活動。同時常年開展“美的家庭、愛的鄰里、奉獻的社會”評選活動,從而豐富了精神文明建設內容,提高了全鎮的精神文明建設質量。
興隆中學興隆中學

社會醫療

興隆鎮現有縣級醫院三處,巴彥縣第二人民醫院、哈爾濱天泰醫院和興隆林業局醫院,鎮級衛生院一處。醫院設有門診和住院處,現有200個床位,全鎮有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處,計畫生育服務室8處。2006年全鎮計畫生育率達93.8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6‰以內。

所獲榮譽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