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華詩社
- 成立於:2000年
- 特點:具有人文特色
- 性質:社團
詩社簡介,歷程,
詩社簡介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興華詩社成立於2000年4月,是學院最具有人文特色的社團,也是學院社員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社團。詩社因特色鮮明、組織有序、活動豐富、成果豐碩,於2002年獲得“浙江省高等學校優秀學生社團”稱號,成為中華詩詞學會和省詩詞學會團體會員。獲2005-2006年學院“十佳社團”稱號,又於2006年榮獲下沙高教園區“十佳社團”稱號。
幾年來,興華詩社以振興中華傳統文化,弘揚詩教,交流詩藝,加強素質教育,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宗旨。開展了詩詞培訓、人文講座、“西湖夢尋”人文之旅、“詩國青春”詩謎燈會、“江南毓秀”詩書畫筆會、詩詞創作大賽、中華詩詞吟誦會(賽)等多個品牌活動。在活動中,提高了社員的人文素養,深受社員和廣大同學喜愛。詩社社員已創作詩詞萬餘首,在《中華詩教》報上發表詩詞逾2005首,在《中華詩詞》、《詩詞》、《當代詩詞》等各類詩詞刊物上發表逾1500首,2006年至今已在各類詩詞刊物上發表超過500首。2002年,“興華詩社”47名社員的102首作品入選全國《跨世紀學生詩詞選》,占入選作者數的7.5%和作品總數的12%。社員詩詞作品集《新櫱集》、《新櫱二集》分別於2002年和2006年編輯出版。
學院明確規定,為了擴大傳統詩詞在學院的影響,提高學生加入詩社的積極性,在《中華詩教》報及校外詩詞刊物上發表作品,學生綜合測評可相境虹腳應加分。在新實施的素質平台教育中,發表詩作、碑牛譽參加詩社等人文社團組織的活動(例如:人文之旅、詩詞創作、人文講座),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素質分。學院每年開設詩詞創作選修課,作為公共類選修課可獲得相應的學分。還舉行中華詩詞等級考核,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為考核合格的學員頒發初級培訓證書,並且把考核優秀的社員吸收為省詩詞學會會員。學院還規定,詩詞等級合格證書,可作為學生畢業資格之一。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人文教育傳統也源遠流長,值得努力繼承和發揚。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古典詩詞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興華詩社將再接再厲,銳意進取,為讓民族優秀文化紮根校園,努力培育有濃厚民族意識的時代新人不斷作出新的探索!
歷程
——興華詩社十年發展歷程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歷來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在其前身浙江省物資學校時,就提出過“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副好口才”的要求。1998年9月,學校辦起了全省第一個在校中專生的詩詞創作培訓班,參加學員100人,編印了全省第一份校園詩詞書畫專刊。民盟浙江省委機關報《浙江盟訊》為此發表了《讓詩書畫豐富素質教育》的專題報導。
此後,詩教在校園慢慢生根發芽。1998年11月,首屆詩詞班結業的30名優秀學員組建了全省第一個在校學生的詩詞組織——露曦詩社。詩員們通過詩社這個平台,相互交流,研習詩藝。其懂組擊譽間,創作少循了大量的詩詞習作,並編印了幾期詩詞專刊,逐漸穩固了詩社這個陣地。1999年11月至2000年3月,學校又舉辦了第二屆詩詞培訓班,詩詞愛好者和會詩詞創作的學生人數慢慢增加。
2000年4月,露曦詩社改名為興華詩社。興華台踏肯詩社一成立便由近20名教工和200多名學生參加,並提出了“兼容詩書畫、並蓄文史哲”的辦社方針,在學校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當時學校在校人數二千多人,而詩社社員就超過三百人,社員們對學詩寫詩的熱情都比較高。為了能讓社員的作品有地方發表,社刊《興華詩教》誕生了。隨著詩社走上正軌,不斷發展射承蜜,《興華詩教》也從原來的小報變成了對開大報,季刊變成了月刊,刊名也改成了《中華詩教》。從原來的詩社社員相互交流的一個平台,發展成了省內外詩詞愛好者刊登佳作的刊物。
興華詩社成立以來,省內外詩詞組槳斷境膠織、詩人及相關人士紛紛來信來函,褒揚、勉勵詩社。還有為詩社題詩、書字、作畫相贈。
在社員的詩詞學習過程中,省內外的眾多詩詞家,如王斯琴、袁第銳、王漱居、陳志明、張學理、周明道、高立剛、吳亞卿、徐弘道紛紛來信來函,或給社員們指點經驗,或給予建議,或對習作進行認真的評改,有時甚至對某一社員作品進行了集中的討論,使師生同時得到了啟發。
2000年9月,學院中專部學生社員中有47名同學的102首作品入選全國《跨世紀中學生詩詞選》,占入選作者數的7.5%和作品總數的12%。詩社學生習作的作品集《新櫱集》也正式出版。
2001年初,浙江省詩詞學會在該院設立培訓站,通過考核,給合格的社員發《中華詩詞考核等級證書》。並推薦優秀社員加入省詩詞學會。歷屆社員已有20多人加入了省詩詞學會。
興華詩社在這十年中,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中華詩詞沙龍” ,詩社曾多次組織詩詞沙龍活動,邀請省內外眾多詩人和文藝界人士與興華詩社社員互動參與,詩詞吟唱,歌樂助興,翰墨添香,文流承傳。社員們普遍認為詩詞沙龍是現代和傳統文化相融的精神文明的盛會,並興起了要求參加詩社的熱潮。特別是興華詩社與浙江省詩詞學會、新時代詩社等詩詞社團聯辦的幾屆中華詩詞沙龍活動,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浙江日報》、《錢江晚報》、《聯誼報》等多家媒體予以了積極報導。除了與外界聯誼外,詩社內部也有計畫地定時開展詩詞沙龍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使社員之間的詩詞創作水平共同提高。
而詩社系列活動中,四大品牌活動在校內外的影響最大:
“西湖夢尋”人文之旅:興華詩社通過企業文化之旅活動,利用杭州西湖周邊秀美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把社員的業餘活動和詩詞文化結合起來。徜徉於靈山秀水、名勝古蹟之間,請老師講解有關名人軼事、錦篇佳聯,極大地提高了出遊的文化品味。在社員開擴眼界,陶冶情操,增強民族情懷的同時,也豐富了社員的創作素材。詩社自成立於來,已舉行了近二十次人文之旅。開發了五條人文旅遊路線,包括:孤山景區、寶山石山景區、北山街景區、杭州花圃景區、蘇堤——吳山景區,已編印了四輯“人文之旅”資料手冊。
“江南毓秀”詩書畫筆會:興華詩社還與院書法協會積極進行互補交流。社員將自己的詩作用書畫形式表現出來,珠聯璧合,進一步提高了創作積極性。而詩社成立伊始,就經常邀請書畫名家來我院舉行詩畫筆會,畫意詩情,別具雅韻,大受師生歡迎。這也體現了我院“兼容詩書畫,並蓄文史哲”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現在,詩書畫筆會已發展成為學院的人文品牌活動。
“詩國青春”詩詞楹聯燈謎會:活動借用燈謎來調動學生對中國詩詞文化的興趣。夜幕降臨時分,校園廣場掛滿彩燈,流光溢彩,在絲竹背景音樂中,莘莘學子徜徉於詩林詞海中,人頭攢動,興致勃勃,構成了一道別具特色的風景線,調動了學生對詩詞文化的興趣。
2003年的首屆詩謎燈會,在當時興華詩社下沙分社的社員提議並舉辦後,得到了校內外師生的認可。以後,每年的燈謎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參與的人員也不斷增加。該活動已成為詩社影響最廣、最獲讚譽的活動之一,它以傳統詩詞為主,成語、字謎、歇後語等內容為輔,以燈謎活動為載體,形式活潑,寓教於樂,增進了社員之間的交流,對弘揚傳弘文化,提升校園文化品味也多有裨益。
“愛我中華”詩詞吟唱晚會:在詩社提倡詩詞創作的同時,還要求能多誦讀一些古人的名篇佳句,並且經常舉辦詩詞吟唱晚會或者比賽。活動現場,雅詩闕詞、歌聲舞姿,將詩詞古韻與青年的朝氣融為一體,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受到了師生和外界的好評。
“明德勵志”文化講堂:有計畫地推出系列人文講座也是興華詩社的重要活動。迄今為止,詩社已組織如《中華詩詞的歷史沿革》、《文學家談詩與人生》、《企業家與人文素養》、《詩說延安精神》、《人文精神與中華詩詞》等30餘次講座。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孫軼青、原常務副會長梁東,中華詩詞學會顧問袁第銳、蔡厚示,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劉慶雲、毛大風,青年詩人蕭瑤等知名人士都曾作客該院,給詩社社員和其它同學帶來了一次次的精神大餐,並在全院形成了濃郁的高品味文化氛圍。我院也先後聘請了袁第銳、蔡厚示、劉慶雲、毛大風、戴盟等全國或省內著名的詩詞名家或熱心於詩教的工作者擔任詩社名譽顧問,邀其為社員講學或授課、寫稿。
此外,詩社每學期還舉辦詩詞創作大賽。自2002年始,每年舉行兩次。每次大賽都有相關主題,如2002年10月為歡慶黨的十六大組織舉行的“壬午金秋詩詞大獎賽”、2006年4月舉行的“知榮辱、創和諧”梅月詩詞創作大賽。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提高了社員創作詩詞的積極性,擴大了詩社在全體學生中的影響,同時社員的創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習交流更加活躍,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珍視也進一步強化。
為了讓社員能更方便的交流,讓更多愛好詩詞的學生加入其中。2004年9月, 興華詩社網站創辦。網站設立了多個版塊,即可發表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評點他人的作品。同時,也是詩詞創作的學習園地。當時平均日發帖量超過一百帖,交流踴躍。2006年9月, “興華詩社”網站改版為“中華詩教”網,擴大了影響力,其中設“興華詩社”二級網站。
詩社在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
■2002年4月,全國首屆詩教經驗交流會在我院召開,因為詩社開展的系列活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授予我院為“全國詩教先進單位”;
■2002年10月,興華詩社被中華詩詞學會和省詩詞學會吸納為團體會員。
■2003年6月,“興華詩社”因特色鮮明、組織有序、活動豐富、成果豐碩被浙江省教育廳授予浙江省高校優秀社團稱號。
■2005年4月,因為興華詩社的影響和我院詩教取得的成果,中華詩詞學會在我院成立了中華詩教促進中心。
■2006年10月,“興華詩社”在下沙高教園區第三屆文化藝術節優秀社團評比活動中,榮獲“十佳社團”稱號。
詩社成立以來,《浙江日報》、《錢江晚報》、《聯誼報》、《浙江詩詞與楹聯通訊》、《中華詩詞通訊》等刊物多次報導興華詩社活動。
■2006年6月1日《浙江日報》第10版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改革創新中的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的文章, 其中介紹了興華詩社的歷史、特色、創新和成果。
■2006年10月17日《中國教育報》第2版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全方位實施校企合作》的報導中也關注了我院興華詩社和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2007年4月3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注重人文教育,大學生吟詩作詞蔚然成風”為標題,報導了我院詩社的活動情況。
■不僅如此,2007年2月6日,教育部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為題專門刊發工作簡報,高度肯定了我院校園詩教的實踐與成果,其中就有不少筆墨就是介紹興華詩社的。
■我院《校園詩教,和諧育人》校園品牌,獲得了教育部2007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比特等獎的殊榮。而在申報材料中,詩社的活動與成果占據了重要的篇幅。
興華詩社成立以來,社員詩詞創作成果豐碩,在《興華詩教》、《中華詩教》報上平均每期發表50首左右,至今已逾2000首。
社員作品在《中華詩詞》、《當代詩詞》、《詩詞》、《文化月刊·詩詞版》、《浙江詩詞》、《上海詩詞》、《北京詩詞》、《雲南詩詞》、《貴州詩詞》、《甘肅詩詞》等數十家詩詞刊物上發表。許多刊物開闢專欄刊登我社社員作品。已在省內外刊物累計發表不下3000首。其中的優秀作品已彙編成《新櫱集》系列出版,收到了積極的育人成效,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此後,詩教在校園慢慢生根發芽。1998年11月,首屆詩詞班結業的30名優秀學員組建了全省第一個在校學生的詩詞組織——露曦詩社。詩員們通過詩社這個平台,相互交流,研習詩藝。其間,創作了大量的詩詞習作,並編印了幾期詩詞專刊,逐漸穩固了詩社這個陣地。1999年11月至2000年3月,學校又舉辦了第二屆詩詞培訓班,詩詞愛好者和會詩詞創作的學生人數慢慢增加。
2000年4月,露曦詩社改名為興華詩社。興華詩社一成立便由近20名教工和200多名學生參加,並提出了“兼容詩書畫、並蓄文史哲”的辦社方針,在學校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當時學校在校人數二千多人,而詩社社員就超過三百人,社員們對學詩寫詩的熱情都比較高。為了能讓社員的作品有地方發表,社刊《興華詩教》誕生了。隨著詩社走上正軌,不斷發展,《興華詩教》也從原來的小報變成了對開大報,季刊變成了月刊,刊名也改成了《中華詩教》。從原來的詩社社員相互交流的一個平台,發展成了省內外詩詞愛好者刊登佳作的刊物。
興華詩社成立以來,省內外詩詞組織、詩人及相關人士紛紛來信來函,褒揚、勉勵詩社。還有為詩社題詩、書字、作畫相贈。
在社員的詩詞學習過程中,省內外的眾多詩詞家,如王斯琴、袁第銳、王漱居、陳志明、張學理、周明道、高立剛、吳亞卿、徐弘道紛紛來信來函,或給社員們指點經驗,或給予建議,或對習作進行認真的評改,有時甚至對某一社員作品進行了集中的討論,使師生同時得到了啟發。
2000年9月,學院中專部學生社員中有47名同學的102首作品入選全國《跨世紀中學生詩詞選》,占入選作者數的7.5%和作品總數的12%。詩社學生習作的作品集《新櫱集》也正式出版。
2001年初,浙江省詩詞學會在該院設立培訓站,通過考核,給合格的社員發《中華詩詞考核等級證書》。並推薦優秀社員加入省詩詞學會。歷屆社員已有20多人加入了省詩詞學會。
興華詩社在這十年中,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中華詩詞沙龍” ,詩社曾多次組織詩詞沙龍活動,邀請省內外眾多詩人和文藝界人士與興華詩社社員互動參與,詩詞吟唱,歌樂助興,翰墨添香,文流承傳。社員們普遍認為詩詞沙龍是現代和傳統文化相融的精神文明的盛會,並興起了要求參加詩社的熱潮。特別是興華詩社與浙江省詩詞學會、新時代詩社等詩詞社團聯辦的幾屆中華詩詞沙龍活動,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浙江日報》、《錢江晚報》、《聯誼報》等多家媒體予以了積極報導。除了與外界聯誼外,詩社內部也有計畫地定時開展詩詞沙龍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使社員之間的詩詞創作水平共同提高。
而詩社系列活動中,四大品牌活動在校內外的影響最大:
“西湖夢尋”人文之旅:興華詩社通過企業文化之旅活動,利用杭州西湖周邊秀美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把社員的業餘活動和詩詞文化結合起來。徜徉於靈山秀水、名勝古蹟之間,請老師講解有關名人軼事、錦篇佳聯,極大地提高了出遊的文化品味。在社員開擴眼界,陶冶情操,增強民族情懷的同時,也豐富了社員的創作素材。詩社自成立於來,已舉行了近二十次人文之旅。開發了五條人文旅遊路線,包括:孤山景區、寶山石山景區、北山街景區、杭州花圃景區、蘇堤——吳山景區,已編印了四輯“人文之旅”資料手冊。
“江南毓秀”詩書畫筆會:興華詩社還與院書法協會積極進行互補交流。社員將自己的詩作用書畫形式表現出來,珠聯璧合,進一步提高了創作積極性。而詩社成立伊始,就經常邀請書畫名家來我院舉行詩畫筆會,畫意詩情,別具雅韻,大受師生歡迎。這也體現了我院“兼容詩書畫,並蓄文史哲”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現在,詩書畫筆會已發展成為學院的人文品牌活動。
“詩國青春”詩詞楹聯燈謎會:活動借用燈謎來調動學生對中國詩詞文化的興趣。夜幕降臨時分,校園廣場掛滿彩燈,流光溢彩,在絲竹背景音樂中,莘莘學子徜徉於詩林詞海中,人頭攢動,興致勃勃,構成了一道別具特色的風景線,調動了學生對詩詞文化的興趣。
2003年的首屆詩謎燈會,在當時興華詩社下沙分社的社員提議並舉辦後,得到了校內外師生的認可。以後,每年的燈謎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參與的人員也不斷增加。該活動已成為詩社影響最廣、最獲讚譽的活動之一,它以傳統詩詞為主,成語、字謎、歇後語等內容為輔,以燈謎活動為載體,形式活潑,寓教於樂,增進了社員之間的交流,對弘揚傳弘文化,提升校園文化品味也多有裨益。
“愛我中華”詩詞吟唱晚會:在詩社提倡詩詞創作的同時,還要求能多誦讀一些古人的名篇佳句,並且經常舉辦詩詞吟唱晚會或者比賽。活動現場,雅詩闕詞、歌聲舞姿,將詩詞古韻與青年的朝氣融為一體,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受到了師生和外界的好評。
“明德勵志”文化講堂:有計畫地推出系列人文講座也是興華詩社的重要活動。迄今為止,詩社已組織如《中華詩詞的歷史沿革》、《文學家談詩與人生》、《企業家與人文素養》、《詩說延安精神》、《人文精神與中華詩詞》等30餘次講座。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孫軼青、原常務副會長梁東,中華詩詞學會顧問袁第銳、蔡厚示,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劉慶雲、毛大風,青年詩人蕭瑤等知名人士都曾作客該院,給詩社社員和其它同學帶來了一次次的精神大餐,並在全院形成了濃郁的高品味文化氛圍。我院也先後聘請了袁第銳、蔡厚示、劉慶雲、毛大風、戴盟等全國或省內著名的詩詞名家或熱心於詩教的工作者擔任詩社名譽顧問,邀其為社員講學或授課、寫稿。
此外,詩社每學期還舉辦詩詞創作大賽。自2002年始,每年舉行兩次。每次大賽都有相關主題,如2002年10月為歡慶黨的十六大組織舉行的“壬午金秋詩詞大獎賽”、2006年4月舉行的“知榮辱、創和諧”梅月詩詞創作大賽。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提高了社員創作詩詞的積極性,擴大了詩社在全體學生中的影響,同時社員的創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習交流更加活躍,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珍視也進一步強化。
為了讓社員能更方便的交流,讓更多愛好詩詞的學生加入其中。2004年9月, 興華詩社網站創辦。網站設立了多個版塊,即可發表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評點他人的作品。同時,也是詩詞創作的學習園地。當時平均日發帖量超過一百帖,交流踴躍。2006年9月, “興華詩社”網站改版為“中華詩教”網,擴大了影響力,其中設“興華詩社”二級網站。
詩社在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
■2002年4月,全國首屆詩教經驗交流會在我院召開,因為詩社開展的系列活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授予我院為“全國詩教先進單位”;
■2002年10月,興華詩社被中華詩詞學會和省詩詞學會吸納為團體會員。
■2003年6月,“興華詩社”因特色鮮明、組織有序、活動豐富、成果豐碩被浙江省教育廳授予浙江省高校優秀社團稱號。
■2005年4月,因為興華詩社的影響和我院詩教取得的成果,中華詩詞學會在我院成立了中華詩教促進中心。
■2006年10月,“興華詩社”在下沙高教園區第三屆文化藝術節優秀社團評比活動中,榮獲“十佳社團”稱號。
詩社成立以來,《浙江日報》、《錢江晚報》、《聯誼報》、《浙江詩詞與楹聯通訊》、《中華詩詞通訊》等刊物多次報導興華詩社活動。
■2006年6月1日《浙江日報》第10版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改革創新中的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的文章, 其中介紹了興華詩社的歷史、特色、創新和成果。
■2006年10月17日《中國教育報》第2版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全方位實施校企合作》的報導中也關注了我院興華詩社和人文素質教育體系。
■2007年4月3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注重人文教育,大學生吟詩作詞蔚然成風”為標題,報導了我院詩社的活動情況。
■不僅如此,2007年2月6日,教育部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為題專門刊發工作簡報,高度肯定了我院校園詩教的實踐與成果,其中就有不少筆墨就是介紹興華詩社的。
■我院《校園詩教,和諧育人》校園品牌,獲得了教育部2007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比特等獎的殊榮。而在申報材料中,詩社的活動與成果占據了重要的篇幅。
興華詩社成立以來,社員詩詞創作成果豐碩,在《興華詩教》、《中華詩教》報上平均每期發表50首左右,至今已逾2000首。
社員作品在《中華詩詞》、《當代詩詞》、《詩詞》、《文化月刊·詩詞版》、《浙江詩詞》、《上海詩詞》、《北京詩詞》、《雲南詩詞》、《貴州詩詞》、《甘肅詩詞》等數十家詩詞刊物上發表。許多刊物開闢專欄刊登我社社員作品。已在省內外刊物累計發表不下3000首。其中的優秀作品已彙編成《新櫱集》系列出版,收到了積極的育人成效,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