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寺(甘肅秦安興國寺)

興國寺(甘肅秦安興國寺)

甘肅秦安興國寺,又名“興谷寺”,俗稱官寺。坐落在秦安縣城北街,創建於元至順年間(1330—1332). 明嘉靖時胡瓚綜將“興國梵宮”列入為“秦安八景”之一。被譽為甘肅省四大佛教名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國寺
  • 地點:甘肅秦安
  • 俗稱:官寺
  • 修建時間:元至順年間
  • 別名:興谷寺
地圖信息,
甘肅秦安興國寺,又名“興谷寺”,俗稱官寺。坐落在秦安縣城北街,創建於元至順年間(1330—1332). 明嘉靖時胡瓚綜將“興國梵宮”列入為“秦安八景”之一,
興國寺
興國寺座東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金剛殿、天王殿、接引殿佛(韋馱)殿,般若殿、兩側有鐘樓、鼓樓、伽藍殿。般若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帶廊,前檐顯五間,單檐歇山布瓦頂,採用琉璃花脊,瓦頂正脊中施琉璃脊剎,剎下有獸面座,正脊兩側按等距離設定獅、狗、虎等蹲獸,垂脊飾水紋,上有蹲獸兩枚,端部各設嬪伽一尊,子角梁端用綠琉璃套獸。殿內梁架結構為徹上露明造,採用了元代首創的斜梁構件。般若殿前檐斗拱為六鋪作三下昂計心造,每補間施一攢,補間鋪作增出45度斜昂,兩山和後檐斗拱為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里轉偷心造雙跳華拱,為使前檐斗拱與兩山和後檐斗拱至令拱上找平,前柱頭標高隨之下調,大殿用檐柱四根,當心間兩根渾圓碩大,柱頭卷剎為覆盆狀,柱身下用素麵圓形柱礎,四根角柱最為粗大,以增加建築四隅的強度。四根角柱明顯高於檐柱,有顯著為“柱側角”和“柱生起”作用。般若殿外觀雄渾穩定,輪廊協調秀美。大殿欄額上方,懸掛胡瓚綜所書的“般若”匾額,字跡古樸雄渾,是一件珍貴的書法藝術作品。
 1963年2月,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9月,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國務院將興國寺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國家文物局撥款300餘萬元,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興國寺般若殿保留了元代建築風格,它是甘肅省現存較早的木構建築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為研究元代的建築藝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興國寺
興國寺

地圖信息

地址:興國路與成紀大道交叉口東南1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