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寺塔(江蘇省江陰市古塔)

興國寺塔(江蘇省江陰市古塔)

江陰興國寺塔,坐落在市區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側。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976~983)年間,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的七級浮圖,俗稱“興國寺塔”,興國寺幾經興廢而古塔尤存,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它以古樸端莊的風姿,巍然屹立在古城興國教寺舊址園內。興國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元至正年間遭戰火毀壞,明正統年間修復,塔身增為9級。嘉慶二十二年(1817),塔內架木及頂毀於火,磚壁筒體猶存。民國14年(1925)1月26日,直奉軍閥混戰時,奉軍發炮擊中殘塔之巔,遂成鋼筆尖形。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省文管會的專家指導下,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撥款30餘萬元進行全面修繕。現塔身共存8層,高42.22米。興國寺塔,千百年來歷盡滄桑,見證了江陰古城的歷史。如今,江陰人把它看作是江陰古城的標誌和江陰人民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國寺塔
  • 性質:江蘇省江陰市古塔
  • 始建北宋太平興國(976~983)
  • 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的七級浮
  • 塔身:共存8層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興國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元至正年間遭戰火毀壞,正統年間修復,塔身增為9級。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塔內架木及頂毀於火,磚壁筒體猶存。民國14年(1925)1月26日,直奉軍閥混戰時,奉軍發炮擊中殘塔之巔,遂成鋼筆尖形。

景觀

因保護千年古塔於2002年7月重修,建興國園。現占地2.6萬平方米,分休閒場憑弔紀念區、懷古賞景區、詩文化景區三個部分。興國園以宋代建築風格為主,十分重視意境和人文色彩的設計,在園中主要景點上,配以古詩文,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點綴。這些匾額、楹聯立意深遠含蓄,格調高雅,既記述了興國塔的歷史,又再現了地方文化的精華。興國塔是興國園的核心所在,整個園林都是圍繞它來展開的。

歷史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為保護這一重要古建築,對塔基、塔身數次進行整修加固。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省文管會的專家指導下,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撥款30餘萬元進行全面修繕。現塔身共存8層,高42.22米,向東北傾斜0.25米,頂心偏北18度,塔底層直徑10.70米,每邊寬4.54米,6層以下仍為宋時原物。塔身第七層內壁八角形,存有西北、西南、西三個殘面,第八層僅存高約2米孤立殘壁一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