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總理衙門總辦論爭回坎巨提兩屬體制書
- 作者:薛福成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敬啟者:二月初三、初九日續奉鈞署兩電,當經先後電復在案。福成自到英後,已將坎巨提事與部晤談三次。第一、二次情形,前已函達。末後一次,因守候半月,彼未將印督回電送來,不能不再往詰問。外部始終不肯吐一實語,總以印度政府目前既未商妥,礙難憑空回復為詞。揣其用意,良由狃於從前琉球、越、緬榜樣,彼謂此等極小部落,一被吞併,中國斷不能用大力與爭。若只爭以口舌,彼更可置之不理。所以一聞派員會辦之說,即甚不願,慮我從此分其轄坎之權也。乃託言未接回電,欲為並翻前議地步,堅執如故。且謂外國即辦事遲緩,較之中國猶為快速。因詰以華使所行照會,亦僅認為兩屬,今英廢立坎酋,不使中國與聞,兩屬之體何在?彼云:坎酋更換,中國向不遣使冊立,今忽欲派員,恐系創舉。答以英忽廢立坎酋,亦系創舉。辯論一時之久,彼始微露其意,若中國派員會立坎酋,將來不沿為常例,或可與印督相商。福成知再爭無益,不得不見風收帆,允暫回法候信。且申明向來坎酋繼立,是否由喀道就近派員,我不深知;日後之事,不妨查照向章辦理,以昭公允。又微諷以坎事尚小,若英不還中國體面,使他國視為榜樣,將來遇有中、英、俄三國交涉之事,恐更棘手。沙侯聞之,頗似心動。頃在法館接英館來信,知外部已送回音,願遵前說,已發銑電陳明。又探聞坎酋實系惡人,不值保護,印督現擬於其兄弟子侄中擇立一人;擇定後,即請中國派員會同往立。竊思此事選酋之權,隱屬於英;在我則僅如告朔餼羊,稍存體制。然坎之政權在英,實非一日。中國因有越、緬前事,稍欲爭回體制,已若登天之難,爭回一分,即保全一分,不過求勿損上國聲名,勿使他國效尤耳。派員一節,如電喀什噶爾道就近遴委赴坎,尤覺途捷而費省,且免彼以不能久待為詞,則事不致中變也。鈞署擬將帕米爾作為中、英、俄三國不侵占之地,辦法甚善。前遣馬格理赴外部微露此意,雖未始非英人所願,然亦有疑我受俄人之囑者,有雲三國既皆不管,終究恐多事者。而俄人之能否意見相符,亦尚難逆料。即華使樂聞一層,想亦須由外部詳審,再行定奪。在我只能相機措注,遇便調停。但就節次而論,總須俟坎事妥協之後,始能理論帕事耳。再目下與英外部辯論之件,一滇緬邊事,一梅生罪名,俱在吃緊時候,若件件不放鬆,必致件件不得力。權其輕重,則坎事視二者關係較輕。坎事既可暫作收束。鄙意滇邊之事,緊要十倍於坎。何以言之?滇邊袤延三四千里,環境錯列之土司,不下數十;每一土司,地廣人眾,皆數倍於坎。英人初幸我不遽與分界,乘間派兵,迭入土司各境,肆其誘脅,俾為兩屬。及我致詰問,則以遊歷為名,以勘界為詞。蓋西人狡謀,先誘我所屬之小邦,號為兩屬;及既兩屬,然後劫以兵威,奪其權利,使我無從插手,乃其慣技也。今聞普洱之車裡、孟連諸土司,已被英脅為兩屬矣。王夔帥函電頻仍,邊警日至,竊恐日後非但原議之作為甌脫地者,及撣人、南掌之應歸中國者,俱為英有;漸且 及土司,漸且睨及內地,大局將不堪構想。福成是以不憚煩難,擇邊事之確有證據者,逐件與之理論。雖未能顯著全效,或可冀爭回二三。而其不早分界之隱謀,微經福成點破,所以近有欲商分界之說。刻下最要關鍵,似宜由鈞署主持,趕速派員分界,以清 ,譬之門戶謹嚴,則宵小自絕覬覦也。以上各節,伏乞回明堂憲酌核為禱。肅泐布達。敬請台安。二月十九日。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清同治四年,入兩江總督曾國藩幕。光緒元年,上疏力陳海防大計,始知名於世。同年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幕,襄助辦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寫洋務思想代表作《籌洋芻議》。十年,授浙江寧紹台道,參與浙東抗法鬥爭。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致力於設立領事,保護華僑。與英國交涉中緬南段劃界事宜。屢遷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滿回國,旋病逝。清廷下旨將其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編者簡介馬忠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係 》等論文。任 青,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情報系,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參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曾協助許恪儒先生整理《許寶蘅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