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孫仲容書》是宋恕所著作品,出自於《宋恕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孫仲容書
- 作者:宋恕
- 作品出處:宋恕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致孫仲容書》是宋恕所著作品,出自於《宋恕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致孫仲容書》是宋恕所著作品,出自於《宋恕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尊著開宗明義,已得驪珠,本末秩然,密切情理。視某大吏等雜聚敗葉之論,不可同年語矣!但急就之書,意詞或復,所據時籍,頗有傳訛,然此皮毛小疵,固無...
送張仲容赴杭州孫公辟 《送張仲容赴杭州孫公辟》是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詩詞之一。詩詞正文 萬里相夸漆與丹,笑歌長在綺紈間。彩船春戲城邊水,畫燭秋尋寺外山。憶我屢隨遊客入,喜君今赴辟書還。遙知曼倩威行久,赤筆應從到日閒。
唁仲容(1894)唁張季直(1895)致陳浚卿書(1895)致王浣生書(1895)致鐘鶴笙書(1895)致黃叔鏞書(1895)致楊定甫書(1895)致夏穗卿書(1895)致王浣生書(1895)致貴翰香書(1895)致錢念劬書(1895)致梁卓如書(1895)致陳志三書(1895)致貴翰香書(1895)致汪毅伯書(1895)致孫慕韓書(1895)致...
字仲容,號籀廎。浙江瑞安人。同治舉人。1886年曾任刑部主事,後去職專心研究學術。1901年撰寫《變法平議》,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張。畢生致力於經學、文字、甲骨、金石、文獻、目錄、校勘學的研究,《契文舉例》是其考釋甲骨文的最早著作。另著有《周禮正義》、《墨子間詁》、《古籀拾遺》、《名原》、《札迻》、...
孫仲容先生年譜序 孫太僕年譜序 清故龍安府學教授廖君墓志銘 駁皮錫瑞三書 薊漢微言(節選三則)與鄧實書 致國粹學報社書 自述學術次第 救學弊論 劉師培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近儒學術統系論 清儒得失論一 近代漢學變遷論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 漢宋學術異同論 南北學派不同論·南北考證學不同論 近儒之《易》學...
先生幼從季父子霖、族兄仲容受書,旁及他經傳,學有源委,發為文,浩瀚而沉實,下筆累百言立就,然皆根極底里,無浮薄之疵。自號退齋,其文有《退齋稿》六十巻,藏於家,別著《尚書通義》《春秋纂要》授學者。先生生元至正甲辰十月六日,終大明正統戊午四月五日,享年七十五,娶彭氏,贈宜人,繼王氏...
玉海樓丁字雨廊的牆壁郭沫若題字:甲骨文字之學創始於孫仲容,繼之者為王觀堂。飲水思源,二君殊可紀念。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九·儒林三》後世紀念 孫詒讓故居 孫詒讓故居,位於瑞安市錦湖街道硯下村。始建於1861年,正房碩大,通面闊9間共34米,進深14架共14米多,三樓式的台門、翹檐灰瓦,門台...
稿本,楷書墨寫,其中夾有孫氏大量朱筆修改痕跡。今已裝訂成174冊,它包括《周官目錄》、《周官正義長編》、《周官正義》、《周禮正義》等校樣、清校本等。版框縱16.8,橫11.8厘米,每半頁12行,行23字,小字雙行24字,開本縱28.0,橫16.5厘米。作者簡介 孫詒讓(1848-1908),字仲容,號籀廎。同治六年...
當我們走進玉海樓,就可以看到郭沫若1964年來訪留下的題詞:“甲骨文字之學,創始於孫仲容,繼之者為王觀堂。飲水思源,二君殊可紀念。”郭老慕名專程到玉海樓參觀,瀏覽了部分珍貴的古籍,對孫詒讓治學的功績推崇備至,說孫詒讓是一個認真做學問的人。小女在公園式的小院裡稚氣地跳躍於花叢中,跳躍於石像、石碑間...
楊文廣(?-1074年),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太尉楊業之孫、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之子。北宋名將。1045年,楊文廣得到范仲淹的賞識,任部將,先駐守延州一帶與西夏作戰,後隨大將狄青南征廣西,在平儂智高之亂中立有戰功,知德順軍。1054年,宋廷以楊文廣有統御之才,出任廣西鈴轄,兼判宜、邕二州...
在《道賢論》中,他把兩晉時的七個名僧附會作魏晉之間的「竹林七賢」∶以竺法護比山濤(巨源),竺法乘比王戎(浚沖),帛遠比稽康(叔夜),竺道潛比劉伶(伯倫),支遁比向秀(子期),於法蘭比阮籍(嗣宗),於道邃比阮鹹(仲容),認為他們都是高雅通達、超群絕倫的人物。王文度的弟弟阿智,不僅僅是壞,年齡已大...
作者多名人以及原《民權報》的編輯和撰稿人,如康有為、唐才常、章太炎、鄒容、戴天仇、于右任、柳亞子、楊了公、劉申叔、王壬秋、林琴南、孫仲容、錢基博、蘇曼殊、周瘦鵑等。“名著”欄曾發表孫中山的文章。主要欄目 重點欄目是“說海”,其中刊登的大量小說,多數被後人稱作鴛鴦蝴蝶派作品。更由於連載徐枕亞的《...
《鐵雲藏龜》問世後,孫仲容作《契文舉例》首為考釋,而考定小屯為武乙之墟,審釋卜辭帝王名號者為先生。至若文字之考釋,其所著《殷商貞卜文字考》一書,實上承孫氏未竟之緒,下啟文字考釋之端。其於殷契材料之流布,則有《殷虛書契前編》《後編》《續編》及《殷虛書契菁華》等書之印行。唐立庵曰:...
大哉先善一身,而懷兼濟黎蒼。思邈妙手回春,懸壺有乾坤;傳庭咄叱風雲,舉足系興亡。承宗力挽狂瀾,仲容學裨危局。巨源慟哭流涕,極論眾生苦難;中山捨命投身,為公天下至上。可著千秋之書,豈苟一時之利;可使千兵之勢,豈為一家之忙。生子當如孫仲謀,立功當效孫家郎!贊曰:赫赫孫氏,天生美裔。炎黃脈...
《子略》:宋朝高似孫撰。似孫有《剡錄》,已著錄。是書卷首冠以目錄,始《漢志》所載,次《隋志》所載,次《唐志》所載,次庾仲容《子鈔》、馬總《意林》所載,次鄭樵《通志·藝文略》所載,皆削其門類而存其書名。略注撰人卷數於下。其一書而有諸家注者,則惟列本書,而注家細字附錄焉。古籍簡介...
首任館長孫延鍇,館址在西峴山文昌閣,館舍前後二進各七楹,前為鰲山閣,閣兩旁辟藏書室、目錄室、閱報室、掛圖室;閣後文帝廟兩旁為女子閱書室、會客室。左右便廟,分別祀黃仲弢(紹箕)、孫仲容(詒讓)。建館初,黃家從#綏閣藏書樓撥出部分書籍,孫家從“玉海藏書樓”撥出3600冊書籍,作為圖書館基本...
(10)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①;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②;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③。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注釋】①阮仲容:阮鹹,字仲容,是阮籍的侄兒,竹林七賢之一。②“七月”句:舊時風俗,七月七日曬衣裳、書籍,據說這樣就...
他出身書香門第,早年參加科舉,為溫州孫氏私塾教師,後決心以教書為業,立志教育救國,與地方同志積極興辦學堂。自清末至民國,從事教育工作長達五十餘年。歷任瑞安中學堂、浙江省立第十中學堂(溫州中學前身)、省立第十師範學堂、甌海公學等校文史教員,桃李遍天下。其間,與孫仲容、朱自清、周予同、柳詒徵均有交往,...
依韻和酬孫公素中允寫懷見貽 車馬門前住罕逢,春坊內允獨相從。領垂素髮驚潘岳,器負青雲愛仲容。身世百年今有愧,功名萬事近尤慵。不緣婚嫁須微祿,已拂紅塵就赤松。
容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傳黃帝有個史官名容成,他是曆法的最初制定者。相傳他還會修煉論道,懂得采陰補陽之術,後道家尊稱容成真人。而容氏就是他的後人紀念他而定的。相傳,黃帝有另一位臣子容援作鐘,他的後人就以容為姓氏。而在帝舜明高陽氏時,舜的兒子中有一位名為仲容,是為不可...
石苞:(?-273年),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東漢末至西晉時期官員,三國時曹魏和西晉重要將領,晉朝開國功臣,官至西晉司徒。石崇:西晉時為荊州刺史,文學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石冰( ?~304 ),西晉時蠻族起義軍將領。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張昌發動荊州漢、蠻各族人民...
23.顧小厓世系:不分卷:(南匯)明·顧成天纂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刻本,1冊。始遷祖仲榮,明處子清風涇遷南匯。其六世孫逵,初遷南匯城中。冊載世系、墓誌。世系止於仲容十四世孫成天,號小壓,清雍正八年進士,即輯此譜者。館藏編號:長946 24.顧氏宗譜:八卷:[常州]順贊宸等纂修,清宣統三年(...
辟書,讀音是bì shū。意思是徵召的文書。解釋 徵召的文書。出處 三國 魏 阮籍 《奏記詣太尉蔣濟》:“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爲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爲首。”《陳書·孔奐傳》:“司徒 王僧辯 先下辟書,引 奐 爲左西曹掾,又除 丹陽 尹丞。”宋 王安石 《送張仲容赴杭州孫公辟》詩:“憶我屢隨...
瑞安孫仲容(詒讓)先生尚在,君歸可往見之。”黃侃未立即答應。章太炎說道:“君如不即歸,必欲得師,如仆亦可。”黃侃遽然起,即日執贄往,叩頭稱弟子。隨即偕蘇曼殊搬入小川町章太炎住所,日相追隨,在學習音韻、說文的同時,積極為《民報》撰稿。章太炎亦感黃侃聰敏穎悟異於他人,嘗嘆曰:“常言學問進展,如...
《古籀拾遺古籀餘論》是198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詒讓。內容介紹 《古籀拾遺》和《古籀餘論》是清末著名經學家、古文字學家孫詒讓(一八四八一九0八),(字仲容號籀廎,浙江瑞安人)的兩部考釋商周青銅器銘文的著作。《古籀拾遺》成書於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經孫氏重新校定,...
構學舍於華林山別墅,聚書萬卷,大設廚廩,以延四方遊學之士。南唐李煜時嘗授寺丞。雍熙二年,詔旌其門閭。仲堯詣闕謝恩,賜白金器二百兩。淳化中,州境旱歉,仲堯發廩減市直以振饑民,又以私財造南津橋。太宗嘉之,除本州助教,許每歲以香稻時果貢於內東門。五年,遣弟仲容來賀壽寧節。召見仲容,特...
孫詒讓,字仲容,號籀廎,浙江瑞安人。晚清著名經學家及金石學家。著有《周禮正義》《宋政和禮器文字考》《古籀拾遺》《古籀餘論》等。其中,《古籀餘論》專主校訂吳式芬《捃古錄金文》之失。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公元1849年)五十四歲 是年,在河南。八月,奉旨補授直隸布政使。十月到京,召見二次,諭令即行赴任...
《次韻宋太守薰烈避居湯水寺作贈其孫》是元代詩人丁復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松發淨於沐,石牙寒作棱。放行憂世者,請浴下廊僧。落日誰能系,浮雲不可憑。佛前應墮淚,不滅有長燈。作者簡介 丁復,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師。被薦,不仕,放情詩酒。晚年僑居金陵。其詩自然俊逸,不...
孫秀便稍稍泄漏廢賈后復太子之位的計策,讓賈謐的同黨大都知道。司馬倫、孫秀於是勸賈謐等人及早殺死太子,以杜絕眾人之望。廢賈掌權 皇太子遇害之後,司馬倫、孫秀的謀劃更厲害,而司馬雅和許超怕以後致禍,對以前的計謀反悔,便託辭有病。孫秀又告訴右衛佽飛督閭和,閭和依從,約定四月三日夜晚三更一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