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一年是元代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紀年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至正十一年
- 類型:元代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紀年款
- 所屬朝代:元代
至正十一年是元代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紀年款。
至正十一年是元代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紀年款。全文為:“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北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拱。”書於瓶頸。另見磁州窯白釉褐花罐外壁釉下...
別稱:元至正型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大維德花瓶 年代: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類別:瓷器 規格:高63.6cm,寬22cm 現藏:大英博物館 證據 首先是它有確切紀年,直接書寫在瓶頸上,一絲不苟,說得清清楚楚。加之內容豐富,繪製精良...
至正十一年火銃,元代火器,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元代的金屬管形火器是我國乃至世界兵器史上的一大創造。此火銃結構合理,鑄造精美,整個銃 鑄有加強箍六圈,銃口外沿及前膛部位鑄三圈箍,藥室上下鑄兩圈,尾銎鑄一圈。藥...
至正二年——蘇州獅子林開建。至正三年——下詔分別撰修《遼史》《宋史》《金史》。至正十一年——紅巾軍起義爆發。至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江陵地震。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占領池州、江州、泗州,西征陳友諒,被小明王韓林兒封為...
至正造火銃,熱兵器之一。蒙古軍隊使用的火銃。沿革 銃部刻有“至正辛卯”(即至正十一年,1351)和“天山”等銘文。火銃長43.5厘米,銃口直徑3厘米,重4.75公斤。這支火銃重量較輕,管身較長,因此穿甲能力比較強,適用於衝鋒陷陣...
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的紅巾軍大起義,主要分為兩支,一支起於潁州,領導人是韓山童,劉福通;一支起於蘄、黃,領導人是徐壽輝、彭瑩玉(即彭和尚)。八月,徐壽輝、彭瑩玉攻下蘄州。彭瑩玉是袁州“莊民家子”,自幼出家,以清泉為人...
紅巾軍起義是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領導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於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潁州。因起義軍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又因其燒香聚眾,亦稱“香軍”。1355年—1363年,劉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州譙城區)立韓林兒...
董摶霄(?-1358年),字孟起,磁州人,元末將領。董摶霄國子監學生出身。起初在陝西、四川、遼東、江西、浙東等地任地方官,累官至監察御史。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起義爆發,以濟寧路總管攻陷安豐(今安徽壽縣)、攻打濠州(今...
至正十一年(1351年),潁州劉福通起義反元,四處群起回響,當時妥歡帖睦爾在上都,如何應付,大都(今北京)中央政府的官僚們猶豫不決,主張先奏報妥歡帖睦爾等待決定。福壽則認為事情緊迫,等待妥歡帖睦爾決定就來不及了。於是決議...
陳肅於元朝時期中進士,舉博學鴻才,仕為蘭溪州判官,累遷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河南行省左丞。至正十一年(1351年),受任行軍司馬參將。明洪武元年(1368年),陳肅在東薊州卒於元明易代之際。陳肅工於詩,無名氏《錄鬼簿續編》中...
鄒普勝,黃州府麻城縣鄒家崗(今屬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鎮)人。元末農民起義將領。少以煉鐵為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壽輝密謀抗元,攜鐵至他家,囑代制鋤鍬等武器,普勝告之曰:“今天下尚須鋤治耶?當為煉一劍贈君耳...
至正四年 ( 1344 ) 舉鄉試 , 授贛州會昌縣學正 。 至正十一年 , 中進士第二 , 榜眼 。 授吉安路永新州同知 , 十二年 , 紅巾軍進入金溪 , 吳裕因道路被阻而暫未赴任 , 便聚集鄉 人進行防禦 , 並且給憲使韓準寫信...
張守正(?~?),字號、籍貫均不詳。元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科漢人南人榜(左榜)文允中榜進士第三人。張守正(?~?),字號、籍貫均不詳。元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科漢人南人榜(左榜)文允中榜進士第三人。張守正名列漢人南人...
王禮(1314-1386),字子讓,原字子尚,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至正十年中江西鄉試,至正十一年(1351)授安遠縣學教官。至正十六年任興國主簿,以親老為由辭官。 王禮(1314—1386),字子讓,原字子尚,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至正...
至正十一年 公元1351年 辛卯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 至正十二年 公元1352年 壬辰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 至正十三年 公元1353年 癸巳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 至正十四年 公元1354年 甲午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 至正十五年 公元1355年 乙未...
B.李黼死前一年,即至正十一年,劉福通起義,攻克潁州(今阜陽),李黼兄李冕率眾抵抗,城陷被執,奮罵就死,史稱忠節萃於一門。李冕,是李秉昭的父親。潁州人民為紀念他們一門忠烈,於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在潁州建三忠祠,...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北方白蓮教會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大別山北面發動幾萬黃河民工起義,直打到大別山腳下的光山縣。對元朝統治早就不滿的徐壽輝,見時機已到,便與麻城鐵匠鄒普勝、江西宜春縣和尚彭瑩玉等人到一起,在鄂東一帶...
然而,自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開始,劉福通、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先後揭竿而起,一時間天下大亂。古人說:“寧做太平犬,不當亂離人”。邵亨貞在戰火之中,也難免顛沛流離,飄零他鄉,於是也就進入了他生命中的第二...
至正七年(1347),遷國子博士。至正八年(1348),升國子監丞。至正十年(1350),升國子司業。至正十一年(1351),遷朝林待制。至正十二年(1352),改任禮部員外郎。至正十三年(1353),擢監察御史,後復任國子司業。至正十四年...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黑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使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河南、江淮一帶大旱,赤地千里,而黃河又接連決口,饑民遍野。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河患已經連續六年,天災人禍把廣大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