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六年,是中國元朝第1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發生的事情。
至元十六年,是中國元朝第1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發生的事情。
至元十六年,是中國元朝第1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發生的事情。...... 至元十六年,是中國元朝第1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發生的事情。至元十六年(1279年)五月 詔諭...
孛兒只斤鐵木真於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未建年號。直至1260年五月忽必烈才正式建年號中統。中統五年八月改元至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至元十三...
元朝歷史從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為止,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前後總計98年。元朝的前身...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
至元十四年(1277年),李恆任參知政事,行省江西。至元十五年(1278年),李恆任蒙古漢軍都元帥,率部追擊張世傑、陸秀夫,攻破廣州。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李恆與...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縣(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湖廣行中書省),為直屬元朝的一級行政區,簡稱“湖廣”或“湖廣省”,在當時民間多簡稱為鄂州行省、潭州行省、湖廣行省。元世祖至元十一年...
劉因(1249—1293年),字夢吉,號靜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元朝著名理學家、詩人。世為金朝大臣,少有大志,熟習儒家經典,頗有名聲。至元十九年(1282年),...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右丞唆都遣人至占城,返回時報告占城王有內附意,元廷遂於至元十六年十二月,遣兵部侍郎教化的等與唆都出使占城。...
元因舊名,大名府路屬燕南河北道。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將大名府改為大名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設大名路總管府,轄一司、五縣、三州,州轄六縣。元至...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南寧州臥尤番、應天府大龍番、靜蠻軍小龍番、武盛軍程番、太平軍石番、永盛軍洪番、靜海軍盧番、遏蠻軍羅番來降,號稱“西南八番”...
使太一之教大行於世.至元以後才漸漸衰微,因全真教最得人心,故元以後大都歸於...大定十六年,朝廷普試僧道,中選。十七年授度牒,保充衛州管內威儀、領教門事...
李好文,字惟中,自號河濱漁者,元大名之東明(今山東東明)人,具體生卒年尚不...至正16年,李好文又上書皇太子說:“臣所要說的,就是以前進獻的經典中所講...
元文宗驅逐妥懽帖睦爾以後,便於至順元年(1330年)十二月立自己的兒子阿剌忒納...[8] [23] 至正十六年(1356年),哈麻企圖讓順帝禪讓於皇太子,被其妹夫禿魯...
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四川南道宣慰司。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定治所在重慶路(治今重慶市),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分管重慶路、夔州路(今重慶市奉節縣)、敘州...
崔彧,字文卿,弘州人。元世祖器重的人,至元十九年為集賢侍讀學士,任為御史中丞。...... 至元十六年,奉詔偕牙納木至江南,訪求藝術之人。明年,自江南回,首言...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將集慶路改為應天府。 [1] 中文名 集慶路 設立時期 元朝天曆二年(1329年)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元朝時期 3 行政區劃 ...
澄江路,元憲宗六年(1256年)改羅伽部為萬戶,至元三年(1266年)改為中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為澄江路。治河陽縣(今雲南澂江縣)。轄境約當今雲南省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