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中基因拷貝數變異及其相互作用網路的研究

自閉症中基因拷貝數變異及其相互作用網路的研究

《自閉症中基因拷貝數變異及其相互作用網路的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謝英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閉症中基因拷貝數變異及其相互作用網路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謝英俊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自閉症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以往的研究已鑑定出的多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或單個位點的變異,並不能很好地解釋自閉症的病因。申請人關注於兒童腦部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遺傳分子致病機制研究,在前期研究中發現,基因拷貝數變異導致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的分子致病機制的複雜性,相關成果已發表SCI論文。通過構建數個與自閉症相關聯的分子網路,我們聚焦基因拷貝數變異,研究其介導的基因網路的相互作用,闡述自閉症相關基因在自閉症發病過程中的功能。本研究擬採用成熟的生物信息學手段結合高解析度SNP晶片平台和分子生物學手段,以探索自閉症病因學的分子機制為主線,以基因組拷貝數變異與自閉症的關係作為突破口,突破傳統的單基因研究模式,從全基因組層面,將基因組拷貝數變異影響的基因以及基因間相互調控關係聯合起來,系統地研究自閉症的發病機制和可能的驅動基因,為自閉症的機制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新的靶點和分子標誌物。

結題摘要

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在全球範圍內呈不斷上升趨勢,在美國早期報導發病率為0.2-0.5%,部分地區已經上升至11.3%。而在我國0-6歲精神殘疾兒童致殘原因中居首位,達78%。且60-70%的患兒不能獨立生活,需終生照顧,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確,成為醫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ASD從臨床表現來看屬於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該病主要在兒童期(2歲)以後發病,最近的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 ASD的發病可能與多方面多種因素相關,由於有雙生子的臨床案例作為直接的證明,遺傳因素被認為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在自閉症研究領域中,點突變(point mutation)和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nt, CNV)是相關病變遺傳特徵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僅僅對單個基因的研究並不能回答大多數自閉症發病的遺傳因素。隨著近年來遺傳學檢測技術的更新和發展,越來越多與自閉症發病相關的候選基因被發現。但由於大多數基因罕見的變異缺乏深入的對致病機制的研究,估計還有(~75 - 80%)ASD的遺傳因素仍無法獲知。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自閉症的主要發病原因可以分為兩大類:環境誘發因素和基因組易感特徵(變異)。環境誘發因素一般被分為產前因素,生產過程因素和產後因素,三大類,主要通過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過程誘發自閉症。環境因素對於自閉症發病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有報導表明,在懷孕過程中特定的環境因素能夠誘導胎兒形成特徵性的“新生”突變,這些突變可能也與自閉症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關聯。加之中樞神經系統在生命的早期,俱有的一定的可塑性,其在有害環境因素的持續影響下,可能導致ASD的發病風險提高。然而,這些環境誘發因素是通過什麼介質與自閉症易感基因相作用的呢?最近研究表明,與以往的“無菌”子宮內環境概念相反的,子宮內環境的存在獨特的微生物菌群,廣泛性的腸道微生物定殖過程可能起始於胎盤和羊水不同的微生物群。我們的研究結合生物信息學的研究策略,通過對資料庫信息的挖掘,蒐集到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組拷貝數變異,並分析其在染色體上的分布及受其影響的基因,從而探討這些基因可能存在的共性的規律,並追溯到宮內環境宏基因組學與自閉症相關性的探討,從而為自閉症的遺傳諮詢、臨床診斷、預防、治療及新藥研製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