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評論(北平)》周刊,16開本,文字豎排,1935年11月22日創刊於北平,至1936年10月23日,共出版47期。該刊的創辦者包括梁實秋、張東蓀、羅隆基、冰心等,第37期後梁實秋和李長之負責該刊的編務。館藏30餘期。《自由評論》中刊載了大量民國時期著名作家的作品,該刊為了解這些人物的思想理念提供了很多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由評論(北平)
- 類別:綜合性理論刊物
- 創刊時間:1935年
- 出版周期:周刊
《 自由評論(北平)》周刊,16開本,文字豎排,1935年11月22日創刊於北平,至1936年10月23日,共出版47期。該刊的創辦者包括梁實秋、張東蓀、羅隆基、冰心等,第37期後梁實秋和李長之負責該刊的編務。館藏30餘期。《自由評論》中刊載了大量民國時期著名作家的作品,該刊為了解這些人物的思想理念提供了很多資料。
《 自由評論(北平)》周刊,16開本,文字豎排,1935年11月22日創刊於北平,至1936年10月23日,共出版47期。該刊的創辦者包括梁實秋、張東蓀、羅隆基、冰心等,第37期後梁實秋和李長之負責該刊的編務。館藏30餘...
《自由批判》1948年7月創刊於北平,旬刊,由自由批判社編輯委員會負責編輯出版與發行的工作,社址位於北平王府井大街梯子胡同一號,具體創辦人及編輯信息不詳。除北平以外,該刊在全國各大城市均設有分社,可見其銷路甚廣。每逢一日,十一日,二十一日固定刊行一冊,後期由於通貨膨脹,紙價暴漲等原因,售價上漲且內容從...
社址位於北平和平門內西中街甲二十五號。每月出刊25萬字曾有日銷5000冊的驚人紀錄,發行量在月刊中居全國首位。辦刊宗旨 該刊素以“中立”的政治態度聞名,創刊之初便聲名該刊沒有任何黨派做靠山,因而能自由發聲。其在發刊詞中也表明該刊宗旨是喚醒並團結青年建設國家新秩序。欄目方向 該刊徵稿章則中表明,歡迎投稿...
《政治學報(北平)》創刊於1931年,英文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為屬於政治類刊物,刊期不定。由國立清華大學政治學會負責編輯與發行。停刊時間及原因不明。刊登內容 該刊作為研究政治的學術刊物,自稱其重要使命,是努力以創作的精神打破今日國內學術界的沈寂,主要政策是鼓勵創作,拒絕譯稿,以...
《民主青年:北平版》1945年底創刊於北平,由民主青年社主編,民主出版社發行,通訊處為北平五十八號信箱,半月刊,屬於綜合性刊物,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楊明、翦伯贊、葉聖陶、曾昭倫、穆欣等人,1946年6月因言論激進被封停,館藏1945年至1946年部分卷號。刊登內容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內普遍呼籲民主自由、和平建國與...
因是使北平顯得如此舒適可愛的,成為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在繁華街衢附近的人,也都能安詳生活。那裡的生活程度很低,生活也頗富意味。政府官員與闊人可以聚餐於大飯館,而洋車夫用一個銅板,也可以買到油鹽醬醋,不論在什麼地方,附近總會有一個雜貨店,與茶館的。那兒很自由去追求你的學問、娛樂、嗜好,或者去...
通過校名、地址、校長、院系這幾個方面來介紹每個學校。該刊還登載人物傳記研究作品,如《論虞世基》、《新聞人物》等。《自由評論(西安)》雖然館藏期數有限,但其中的內容仍然能為研究中國當時的教育資源提供一些有用的資料,對於研究和分析民國時期教育資源的地域分布和學校的院系設定等問題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自由文叢》1947年6月創刊於北平,出版周期不詳,屬於綜合類政治刊物。主編為吳晗,社址不詳,停刊時間及停刊原因不詳,館藏1947年發行的3期期刊。該刊顯示其創刊於上海和香港,由上海自由文叢社編輯並發行,社址位於上海北四川路仁智里和香港天后廟道金龍台三號,但這些信息並不真實。由於該刊抨擊國民黨當局,遭到...
1932年5月22日以落實思想獨立,為國家為民族謀求出路的《獨立評論》在北平創刊;1949年11月20日以爭取言論自由,敢於批評揭漏醜惡的《自由中國》在台北創刊;1979年4月10日以傳播新知,啟迪民智為目的的《讀書》雜誌創刊於北京。協會正是取自這三者的宗旨為自己的理念。會徽設計 會徽設計理念 會徽總體看像五角星,...
李長之是詩人,也是一位文藝批評家,30年代初在北平創辦了《文學評論》刊物,又出版了系統的研究魯迅的專著《魯迅批判》。按當時的語境,“批判”只是評論、分析、研究的意思,並無貶意,不像1949年以來習用的以階級鬥爭為綱進行的大批判性質。李先生為這書名吃盡了苦頭,先被打成“右派分子”,“文革”中工宣隊...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叄 留洋赴美 唐人自何處來 在珂泉 別離 大江會的成立 琵琶記的演出 肆 海歸故里 我與《青光》憶《新月》青島之旅 酒中八仙——記青島舊遊 回北平 伍 動盪歲月 顛沛流離 回憶抗戰時期 北碚舊遊 雅舍 華北視察散記 陸 雙城夢憶 還鄉——南下 廣州飄零 來台以後 西雅圖雜記 遺囑 ...
十二、離開北平 十三、長沙臨大 十四、走到昆明 十五、性格分析 十六、經濟分析 十七、交友分析 十八、慘遭暗殺 羅隆基的命運 一、在清華 二、大江社的主要成員 三、羅隆基和胡適 四、羅隆基與儲安平 五、《新月》時期羅隆基的言論 六、四十年代 七、梁實秋對羅隆基的批評 八、羅隆基的一次記者招待會 九、同時代人...
4繼續致力於文藝評論 5評介白璧德及其人文主義 6編撰《文藝批評論》7接受李雲鶴(江青)為圖書館職員 8同事情誼 9離開青島 第八章 回到北平 1重返內務部街 2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和外文系主任 3創辦《自由評論》4論文學的美 5參加蔣介石廬山談話會 第九章 在抗戰的日子裡 1逃離北平 2膺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3主編中...
這一時期的重要刊物還有《台灣民主評論》、《前鋒》、《新新》、《大同》、《現代周刊》、《自強旬刊》、《台灣通訊》等。另外,台灣人還在上海、北平等大陸的大都市出版《台灣月刊》、《新台灣》等刊物。但自1946年下半年起,由於言論自由空間緊縮、通貨膨脹及政府強令報刊雜誌不得刊登日文的影響,台灣雜誌的銷售量...
創辦《獨立評論》所謂“諍臣諍友”第八章 躋身於中西文化討論 西化潮流的產兒 “科學與人生觀”論戰 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 《說儒》——孔子再評價 從“全盤西化”到“充分世界化”第九章 政壇生涯 從“不爭”到抗戰 遊說美歐 “駐美大使”紐約至北平 “國大代表”第十章 海外寓公 避居與“講學”考訂《水經注...
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後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1938年抗戰開始,梁實秋在重慶主持《中央日報·平明副刊》。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民政府教育部國小教科書組主任,國立編譯館翻譯委員會主任委員。抗戰後回任北平師大教授。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師範學院(後改師範大學)英語...
在北平時期接觸過以民主、進步人士面目出現的中共地下黨員張友漁等,他傾向進步,同情中共的事業。為此,他曾被北平的中統特務排入黑名單。1935年“一二·九運動”後期,他曾遭到駐北平的臭名昭著的憲兵三團的秘密拘押,關進關帝廟拘留所,受到刑訊逼供。危難之際,幸得賞識其才幹的燕大美籍校長司徒雷登出面疏通才營救出來...
胡適創辦《獨立評論》,出任駐美大使。陳垣留駐北平,宣講民族英雄抗敵。顧頡剛創邊疆研究會,研著中國歷史地圖。劉半農撰寫《反日救國一條正路》。趙元任發展國語運動,研究華夏方言,譜寫《我們不買日本貨》。俞平伯寧守清貧,拒受日偽教職。杜國庠棄教從戍,服務軍旅。顧毓秀作歷史劇《岳飛》鼓舞抗戰。翦伯贊以筆...
1946年,袁方隨清華大學返回北平,途中在上海參與陳達主持的大規模工廠勞工調查,蒐集並整理了大量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撰寫了《上海工人生活史個案研究》和《上海市的工會》等調查報告。回到北平後,袁方開設“社會分化”和“社會流動”兩門課,還協助吳景超主編《社會研究》副刊,在天津《益世報》上每周刊登一次。同時...
除上海外,北平“左聯”的刊物也發表了批判文章。對“自由人”、’第三種人”的鬥爭,是整個“左聯”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一次文藝論戰。文學爭論 論爭起源 一九三一年底,《文化評論》(和胡秋原等有關的一個刊物)創刊號的社評《真理之檄》表示:“文化界之混沌與烏煙瘴氣,再也沒有如今日之甚了。”因此...
本書沿襲《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的風格,承接前兩部的歷史階段(1917年至1930年),講述民國二十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為文化主戰場的北平呈現出的中興景觀。期間,國共兩黨合作破裂之後,政治鬥爭激烈而嚴酷,日寇逐步開展侵華活動。民族內憂外患的...
邵燕祥,著名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祖籍浙江蕭山,1933年出生在北京市,北平中法大學肄業,後在華北大學結業。1949年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編輯、記者。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初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1月改正。1978年至1993年在《詩刊》工作,先後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曾任中國作協第三、第四屆...
1946年,隨清華大學返回北平,途中在上海參與陳達主持的大規模工廠勞工調查,蒐集並整理了大量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撰寫了《上海工人生活史個案研究》和《上海市的工會》等調查報告。回到北平後,袁方開設“社會分化”和“社會流動”兩門課,還協助吳景超主編《社會研究》副刊,在天津《益世報》上每周刊登一次。同時,...
出版後,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有關報刊紛紛發表評論,給予了肯定和讚揚。民國25年5月,又將新寫的47篇雜文集結起來,取名《海天集》。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上海積極進行敵後文化戰線的抗日救亡活動。在《文匯報·世紀風》《導報·晨鐘》《循環日報·海風》《譯報·爝火》《宇宙風》乙刊等報刊上發表雜文,同...
1935年6月,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9月,回到北平,任北平中德學會中方常務幹事,另出版《中德文化叢書》。1936年,翻譯荷爾德林《命運之歌》刊發於《大公報·文藝》;翻譯西倫佩《芬蘭的冬天》刊發於《大公報·文藝》;7月,任同濟大學教授。1937年,翻譯《尼采詩抄》五首刊發於《文學》;翻譯歌德《瑪利浴場...
1910年(宣統二年)回國後曾任中學教員、浙江省教育總署教育司視學、北京高等師範附中教員、高等師範國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教授、《新青年》編輯、北平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等。他率先在《新青年》上發表致陳獨秀的白話信,並敦請他人用白話作文。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後,錢玄同先在杭州教育專署任科員、...
抗戰爆發後,從北平輾轉來到開封,與別人合辦《風雨》周刊,任主編;在此前後,還發表論文、雜感數十篇。並曾赴徐州前線採訪,隨後寫成書簡體報告文學《戰地書簡》。1938年春去武漢,不久參加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從事抗日的進步的文化活動。在《自由中國》《文藝陣地》上發表短篇小說《白龍港》《差半車麥秸》。
儲安平編《文學時代》茅盾·巴金·《烽火》臧克家與《大地文叢》邵洵美與《自由譚》唐搜與《麗芒湖上》沈啟無編《文學集刊》北平《人民文藝》丁玲編《長城》邵洵美與《見聞》沈從文與《現代文錄》“文壇的叛將”沈從文 吳晗和《自由文叢》《同代人》文藝叢刊 關於曹禺的《艷陽天》被人遺忘的刊物 後記 ……
1946年秋,將經徵集到的魯迅書信手稿和抄件八百餘封整理出版了《魯迅書簡》。接著又秘密北上,整理魯迅北平故居的手稿和藏書,並會見了中共駐北平辦事處的葉劍英等人。1947年,擔任上海婦女聯誼會主席,積極為《民主》周刊等撰稿。這時,她與上海學聯的中共地下黨組織保持了密切的接觸,不僅對學生們反飢餓、反內戰、反...
除了任公職外,他也開始筆耕的生活。1912年4月兼北平《民主日報》撰述,以岫廬和出岫的筆名寫社評。由於文章批評時政,引起北洋軍閥的不滿,這張報也就被查封了。在擔任禁菸特派員期間,因為耿介和認真的性格,使他難免染上是非。心力交瘁下,他決定離開行政,以從事翻譯工作為生,再以較多時間充實自己。當時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