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是由美國作家理察·洛夫提出來的一種現象,即現代城市兒童與大自然的完全割裂,也有人對其給出自己的解釋:“某種對大自然的渴望,或者對自然界的無知,皆因缺乏時間到戶外,特別是鄉野田園所致”,現實生活中,“自然缺失症”人群已經從兒童擴展到了成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缺失症
  • 外文名:nature-deficit disorde
  • 現象:人類與大自然割裂產生心理問題
  • 解決辦法:多進行戶外活動
定義,產生原因,主要後果,擺脫辦法,必要性,其他相關,

定義

自然缺失症是是美國作家Richard Louv的暢銷書《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提出的一個術語。Louv在書中強調,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種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服藥治療的病症,而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危險的現象,即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礙兒童在戶外玩耍,可供玩耍場地的減少,以及電子產品的日益盛行。

產生原因

人一旦與自然長時間完全斷裂,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身體、心理問題。錦州市心理醫院心理諮詢師王敬英表示,人體是個生物電磁場,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的大電磁場中,一旦大自然的平衡更改或被阻擋,身心就會引發各種的病態、不舒服,我們身邊各種現代化的物質都是不導電的物質,使我們每天都在“絕緣體”的世界中生活,沒有與“地氣”相通,釋放負電荷,人們很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
人的心智是通過感官和知覺形成在思維上的認知整合、判斷、推理,如果孩子們沒有真實的認知,沒有與自然的接觸,沒有在自然中學習、探索、體驗的經歷,他們的感覺和知覺都會受到影響,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在道德、審美、情感、智力成長中有所缺失。人類完整的知識結構應包括社會知識、自然知識、文化知識、生活知識等等多方面,而不是目前很多教育者和家長都在盲目追隨的僅僅文化知識一種,而造成了其他方面知識的缺失。理察·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中曾指出,“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需要和自然的接觸”。
  1. 父母出於工作因素,自己不再經常到戶外活動。而更是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很少讓孩子獨立外出體驗大自然。Louv相信這是造成自然缺失症的首要原因。
2. 在社區和城市中“可接觸的”自然景觀的缺失。這是政府和教育者的職責。很多公園和保護區都限制人們進入,或者是豎著“請不要踐踏自然植被”的告示牌。環保主義者和教育工作者建議孩子們“只能觀察大自然,但不要亂采亂折”,進一步地阻隔了兒童和自然的聯繫。Louv指出儘管人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環境,但最終對於人和環境關係的作用並不一定是積極的。Louv認為真正的體驗自然應該是將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將人作為自然的旁觀者。
3. 越來越多“留在室內”的原因。隨著電視機、電腦、遊戲機和手機的迅速普及, 兒童有越來越多的原因留在室內——美國兒童平均每周(除睡眠外)在室內度過的時間為44小時。

主要後果

1. 兒童對於自然界缺乏起碼的尊重。兒童不再理解食物的來源,不再認識家鄉的動植物,不再對家鄉的地理感興趣。Louv寫道"在過去三十年里,兒童越來越少的自然體驗"對社會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一代健康體質的影響,最終將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自然缺失症也有可能導致新的一代人的平均壽命較他們的父輩下降。
2.憂鬱症和注意力缺乏症有上升趨勢。Louv說,“當孩子不再接觸自然,很多問題都會出現,比如壓力過大,憂鬱和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每周在自然界中度過靜謐、放鬆的時光對緩解這些症狀大有好處。
3. 在學校中,壓力過大和注意力缺乏症會造成兒童各科學業水平的下降,以及創造力的下降(由於在自然中玩耍為主動的發現,而玩電子產品或看電視為被動的接受)。
4.兒童肥胖症也成為了一個顯著的社會問題。目前大約有9百萬的年齡6至19歲的兒童有肥胖症。學校中大多使用在操場上鍛鍊的形式對付兒童肥胖,而Louv認為最佳、最有效的鍛鍊方式是在自然界中呈放鬆狀態的活動(而不是有計畫的、有領導的、強調競爭意識的體育活動)。

擺脫辦法

自然缺失症雖然不是醫學範疇內的一種疾病,但仍需要家長們的重視。讓孩子們接受正規化有指導性的自然教育,促進孩子釋放天性,激發自身潛能,獨立自由發展,培養遵循自然規律的健康心智,促進孩子個性化的成長。
符合中國國情的自然教育模式正在摸索當中,像好未來公益基金會、根與芽等教育相關組織都先後推出了一系列帶領孩子親近自然的教育項目,進行多方向探索嘗試,旨在讓更多人了解自然教育,讓更多孩子參與到自然教育中來,培養兒童的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

必要性

自然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孩子,如何釋放孩子潛在能量,如何在適齡階段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的完整方案,解決兒童培養過程中的所有個性化問題,培養面向一生的優質生存能力、培養生活的強者。
現在兒童越來越少的自然體驗,對社會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一代健康體質的影響,最終將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自然缺失症也有可能導致新的一代人的平均壽命較他們的父輩下降。
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一份對全國22個省市的6~12歲兒童的調查結果表明,兒童的行為問題檢出率是13.2%。2000年北京師範大學課題組在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五個不同地區抽樣選取16472名中小學生(包含5952名兒童),調查結果表明,其中兒童存在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6.4%,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4.2%。
憂鬱症和注意力缺乏症也有上升趨勢。當孩子不再接觸自然,很多問題都會出現,比如壓力過大,憂鬱和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每周在自然界中度過靜謐、放鬆的時光對緩解這些症狀大有好處。
兒童肥胖症也成為了一個顯著的問題。目前大約有九百萬的年齡6至19歲的兒童有肥胖症。學校中大多使用在操場上鍛鍊的形式對付兒童肥胖,而最有效的鍛鍊方式是在自然界中呈放鬆狀態的活動(而不是有計畫的、有領導的、強調競爭意識的體育活動)。
因此自然教育對孩子成長必不可少,自然教育更重要的是觀察自然,通過觀察和體驗建立人與自然的情感連線,並以此來糾正傳統的知識教育中對智力的片面強調。

其他相關

受到《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的影響,美國政府於2009年推出了No Child Left Inside法案,敦促各個州設立環境教育標準,鼓勵兒童到戶外進行主動的發現式、實踐式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