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症

兒童肥胖症

兒童肥胖,兒童肥胖症是指兒童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體重超過按身高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20%,或者超過按年齡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加上兩個標準差以上時,即為肥胖症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兒童肥胖症
  • 所屬科室:婦兒科 - 兒科
  • 主要症狀肥胖
  • 主要病因:營養過剩,心理因素,缺乏運動,遺傳因素
  • 傳染性:無傳染性
肥胖定義,高發時期,一是嬰兒期(即1歲以內的孩子),二是學齡初期(即6-8歲兒童),肥胖病因,營養過剩,心理因素,缺乏運動,遺傳因素,中樞調節因素,臨床表現,鑑別診斷,治療,飲食控制,增加運動,行為治療,藥物治療,中醫療法,肥胖預防,相關書籍,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基本信息,簡介,

肥胖定義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
體重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標,而體重與身高有關,所以表達身高和體重的關係常用體重指數即體重(千克)/身高(米),根據調查結果,兒童正常體重指數為15.5~21.2;15~19歲男女青年正常體重指數為18~22;20歲以上為20~24。如兒童期體重指數≥21,15~19歲≥22或20歲以上者≥24,則為超重;如兒童體重指數超過22,15~19歲超過24,20歲以上超過26,則為肥胖。

高發時期

單純性肥胖的原因比較複雜,有遺傳的影響,有環境因素的作用,還與個人體質特點有關。這些因素相互交錯,難以劃分各自的明顯界線,值得注意的是,兒童肥胖有兩個高發期:

一是嬰兒期(即1歲以內的孩子)

在嬰兒期,孩子活動範圍小,吃的食物又營養豐富,加上有的家長給孩子進食不予控制,孩子一哭就給他吃東西。這么一來,便出現肥胖,在嬰兒期肥胖的孩子,到二三歲後肥胖現象可以改善,但有一部分則持續發展,一直維持到成年。

二是學齡初期(即6-8歲兒童)

中度以上單純性肥胖的學齡兒童,開始發胖的年齡多在7歲左右。這個時期的兒童,就餐常不夠規律,且有進食過快的習慣。有學者認為,進食過快與肥胖有關。另外,學齡初期的兒童多注重吃主食,而且吃得多,對吃蔬菜則往往忽視。其結果是使體內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導致肥胖。

肥胖病因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已成為社會問題,特別是兒童,營養過剩、缺乏運動,肥胖者逐年增多。肥胖症是以身體脂肪含量增多為特徵的疾病,往往合併脂肪肝、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促使死亡。據研究,在阿根廷哥倫比亞墨西哥德國芬蘭牙買加等國家出現至少有50%的人超重,15%以上的人患肥胖症。最近出現兩種令人擔憂的趨勢,一是肥胖逐漸向青少年發展,二是由第一世界向第三世界蔓延 [醫學教育網整理髮布]。在我國,研究發現70%~80%的兒童肥胖症將延續成為成人肥胖症[1]。所以對兒童肥胖症要加以重視。
兒童肥胖症兒童肥胖症

營養過剩

營養過剩致攝入熱量超過消耗量,多餘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於體內致肥胖。嬰兒餵養不當,例如每次嬰兒哭鬧時,就立即餵奶,時間長了養成習慣,以後每遇挫折,就想找東西吃,易致嬰兒肥胖,或太早給嬰兒餵高熱量的固體食品,使體重增加過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後期過度營養等,均可成為生後肥胖的誘因。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發生髮展上起重要作用,情緒創傷或父母離異、喪父或者喪母、被虐待、受溺愛等,可誘發膽小、恐懼、孤獨,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動,或以進食為自娛,導致肥胖症。

缺乏運動

兒童肥胖一旦形成,由於行動不便,便不願意活動以至體重日增,形成惡性循環[2]。某些疾病如癱瘓、原發性肌病或嚴重智力落後等,導致活動過少,消耗能量減少,發生肥胖症。

遺傳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雙親胖,子代70%~80%出現肥胖;雙親之一肥胖,子代40%~50%肥胖;雙親均無肥胖,子代近1%出現肥胖;單卵孿生者同病率亦極高[3]。

中樞調節因素

正常人體存在中樞能量平衡調解功能,控制體重相對穩定,本病患者調節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機體攝入過多,超過需求,引起肥胖[4]。

臨床表現

肥胖症可見於任何年齡小兒,以1歲以內、5~6歲或青少年為發病高峰。患兒往往食慾極好,喜食油膩、甜食,懶於活動,皮下脂肪豐厚,分布均勻是與病理性肥胖的不同點,面頰、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積聚明顯。血總脂、膽固醇、甘油三酯及游離脂肪酸均增高。超聲檢查可見不同程度的脂肪肝[5]。
嚴重肥胖者可因腹壁肥厚、橫膈太高、換氣困難、缺氧,導致氣促、紫紺、繼發性紅細胞減少、心臟擴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稱為肥胖性肺心綜合徵[6](Pichwickian syndrome)。

鑑別診斷

最簡單又實用的方法是體重測量,肥胖小兒體重達到或超過按身長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的20%,有營養過度、少動和肥胖史,呈均勻肥胖而無其他異常臨床表現者,可診斷為單純性肥胖症[7]。超過其同齡體重的10%為超重,20%為輕度肥胖,超過30%為中度,超過50%為重度肥胖,超過100%為嚴重肥胖。由於小兒身高不同,對體重的影響很大,因此應採用體重指數(BMI)[8],即kg/m2(kg為體重,m為身高)作為標準。2000年2月WHO西太平洋地區肥胖症工作組提出亞洲成人體重指數的標準:BMI 18.8~22.9為正常,<18.5為低體重,≥23.0為超重,25.0~29.9為輕度肥胖,≥30.0為重度肥胖,但是兒童隨年齡的不同,BMI值≥85%為超重,≥95%診斷為肥胖。
本病需與繼發性肥胖症相鑑別,如垂體及下丘腦病變引起的肥胖生殖性無能綜合徵,又稱腦性肥胖,表現為身材矮小,脂肪主要積聚腰部及下腹部,性發育遲緩,可伴眼底異常和尿崩症;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引起的柯興綜合徵[9](Kushing syndrome),呈現身材矮小、皮質積聚呈向心性、滿月臉、水牛背、四肢細,可伴性早熟、多毛、痤瘡、高血壓、低血鉀;以及其他繼發性肥胖症,各具有原發病的臨床特點,可資鑑別。

治療

小兒肥胖症的治療,最主要的是飲食控制,其次是運動鍛鍊,太胖的需用藥物治療,關鍵在於自身下決心以及家長們的監督合作。目前國際上減肥遵循三原則,即不厭食、不乏力、不腹瀉[10]。

飲食控制

首先是限制飲食,通過限制飲食既要達到減肥目的,又要保證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開始時不可操之過急,使體重驟減,只要求控制體重增長,使其體重下降至超過該身長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的10%即可,不需要嚴格控制飲食,熱量控制的一般原則為:幼兒按60kcal/(kg·d),中國小兒童按肥胖程度給予80kcal/(kg·d),超重100%者應給予50kcal/(kg·d),可每周選1~2天以菜湯、水果或1200ml牛奶代替主食。營養成分:蛋白質占20%,碳水化合物占55%,脂肪占25%。多吃雜糧、魚類、蔬菜和豆製品,其次為家禽和瘦肉類。土豆、山芋、甜食材料及糖果儘量不吃。重症肥胖兒童可按理想體重的熱量減少30%或更多,飲食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為宜,動物脂肪不宜超過脂肪總量的1/3,並供給一般需要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為滿足小兒食慾,消除飢餓感,可進食熱量小且體積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宜限制吃零食和甜食及高熱量的食物如朱古力等。

增加運動

肥胖兒童應每日增加運動,養成習慣,應從小運動量活動開始,爾後逐步增加運動量與活動時間。早期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增加食慾,常做的運動可為:每日餐後1h慢跑30min或爬樓梯、跳繩、打球、跑步機跑步、游泳,要做到身體能耐受即可,不提倡做無氧運動

行為治療

教會患兒及家長行為管理方法,年長兒應學會自我監測,記錄每日的體重、活動、攝食及環境的影響因素等情況,並定期總結,父母幫患兒評價執行治療的情況及建立良好的飲食與行為習慣。

藥物治療

在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等方法未能收效時可加服藥物治療,主要有4類:食慾抑制劑、促進代謝和產熱藥物、影響消化吸收及促進局部脂肪分解的藥物,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1]:
(1)芬氟拉明:屬於食慾抑制劑,促進5-羥色胺的釋放,還可以降血糖、降血脂。每晚睡前服40mg,治療6個月,安全有效,每月可降低體重2~4kg。5歲以下不用,患有抑鬱症、癲癇者禁用,常見副作用有腹瀉、口乾、嗜睡等。
(2)奧利斯他(orlistat)或賽尼可(xenical)抑制腸道脂肪酶的活性,以減少30%脂肪吸收,應食用低脂肪飲食,日服360mg,分3次服,尚有降壓、降血糖、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甘油三酯下降較少。Norgren[12]治療11例,8.3~12.3歲嚴重肥胖兒服用3個月,平均減輕體重4kg,發現輕度的胃腸道反應,需要補充維生素A。
(3)曲美(諾美婷、西布曲明sibutramine):抑制5-羥色胺再吸收,增加產熱,可產生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的副作用,成人日服10mg。未見到兒童套用報導。
(4)二甲雙胍:影響吸收的藥物,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適用於高胰島素血症者,劑量0.5~1.5g/d,分3次口服,肝、腎功能差及酮症患者禁用。

中醫療法

中藥、耳針及體針治療 西藥及降血脂藥往往容易有副作用,這時可求助於一些中醫療法,比如耳針可抑制食慾,減肥有良好的效果,體針亦然,物美價廉,值得臨床推廣。
小兒肥胖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長期肥胖的小兒還會發生高脂血症,進而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種兒童成人病。嚴重肥胖者可出現肥胖通氣不良綜合徵;偶見極度肥胖兒的體重高達標準體重的4~5倍,由於脂肪過多,限制胸廓和膈肌的動作,引致呼吸淺快,肺泡換氣量減低,形成低氧血症,並發紅細胞增多症,出現紫紺、心臟增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稱為疋氏(Pickweckian)綜合徵,可引致死亡。
小兒肥胖小兒肥胖

肥胖預防

1、孕期避免媽媽營養過度和體重增加過多。
2、圍產期保健應包括嬰兒餵養的指導,強調母乳餵養的好處,給予母乳餵養的具體指導,並宣傳過度餵養的危害。在嬰兒期,鼓勵純母乳餵養4~6個月。
3、在生後前4個月不添加固體食物。每月測量並記錄體重,如果發現寶寶體重增長過速,要給媽媽及時指導,少給、晚給固體食物,尤其是穀類,代之以水果和蔬菜。
4、在寶寶早期要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建立規律的生活制度,避免過度餵養和過度保護。
5、對學齡兒童和青春期少年, 胖孩子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完善,加強營養教育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宣傳營養知識、引導正確的食物選擇、鼓勵多吃水果和蔬菜、去除或減少飲食中多脂、含糖的食物成分。
6、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或體力活動
7、控制看電視和玩電子遊戲的時間並減輕學業負擔。
8、對已經肥胖和潛在肥胖的兒童要進行包括飲食調整、運動處方、行為改善、追蹤監測和臨床治療的綜合性干預措施,但不主張採取飢餓、手術、物理療法及短期快速減重。

相關書籍

圖書信息

書 名: 《兒童肥胖症》
作 者:蔣一方
兒童肥胖症
出版時間:2009年04月

內容簡介

《兒童肥胖症》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可供臨床醫生、患者及家屬閱讀使用。這是一本介紹預防兒童超重或肥胖及如阿控制肥胖兒童體重的實用科普書。全書從飲食控制、加強運動以及生活行為管理3個環節展開,分6個版塊重點講述了正確認識兒童肥胖、家庭中常見的肥胖危險因素;介紹如何判斷孩子超重或肥胖及一些尚未被父母知曉的肥胖的危害;同時介紹了許多實用策略、行之有效的技能及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

作者簡介

蔣一方,醫學碩士,研究員,主任醫師。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兒保分會疾病預防組委員,國家科技部特聘網上評審專家,上海醫學會肥胖兒童之家主任委員,上海市兒童醫院營養研究室原主任,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書名:兒童肥胖症
圖書編號:1893992
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教育出版社
定價:8.0
作者:瀋水仙
出版日期:2004-11-01
版次: 1
開本:21cm

簡介

近年來,隨著學業負擔的加重,日常飲食的“快餐化”,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患上了近視眼、肥胖症、性早熟等病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成長。有些家長遇上這種情況,往往手忙腳亂、無所適從或病急亂投醫。根據了解,目前市場上也沒有一套專門針對少年兒童常見病症的攻學科普讀物,可供家長和老師選擇。
綜上所述,就是“少兒常見病的預防與治療叢書”的由來和我們的初衷。這套叢書共6種,分別為《兒童多動症》、《兒童肥胖症》、《兒童意外傷害》、《兒童性早熟》、《兒童牙病》和《兒童眼病》。其風格與“常見病的防治與家庭康復”叢書一致,即文字通俗易懂,插圖活潑生動。本套叢書為大32開,採用雙色印刷,定價合理,既可供家長、老師參考,也可供國小高年級學生自己閱讀。
為了讓下一代更好地成長,在這裡我們想對廣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和老師說一句,除了學業,更應該關心孩子的健康。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關心兒童健康成長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近年來,隨著學業負擔的加重,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了肥胖症、近視眼、多動症等病,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時也造成家長和老師的苦惱。
本叢書就每種疾病的基本特徵、病因、症狀、檢查項目、治療方法等作了通俗、詳細的介紹;告訴您疾病信號和認識誤區,以及如何進行家庭預防;便於家長和老師對兒童常見病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